人音版七上第2单元第2课时《溜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课件(38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七上第2单元第2课时《溜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课件(38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8-04 09:55: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节
《溜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时:1课时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舞曲一是中外音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音乐体裁,也是中外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代有文化的中国青少年,无论如何也要掌握与此相关的音乐体裁知识,并通过这些知识感受、体验、认识、理解音乐艺术的美,进而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上述基本认识也就成为选编本单元内容的根本意图。
教材分析:19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会社交活动之一。《溜
冰》是一首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经典作品,乐曲中的每个段落都像一幕优美的冰上芭蕾乐曲采用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及尾声组成,每个小圆舞曲中又有两个对比非常鲜明的主题。《雷鸣电闪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雷鸣电闪波尔卡》,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该曲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同年2月16日首演,献给艺术家协会。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大鼓和镲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阶段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够简单的表述所听音乐的对比或变化。教师只需要在音乐的理解上进行引导。七年级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因此在音乐的感性聆听和表达中更能够从感性层面,主动的走进音乐。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学习习惯,比较活波好动,不能保持长时间的持久的学习状态,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设计不同的音乐律动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体验和参与中学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欣赏《溜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
第二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溜冰圆舞曲》,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表达自己对圆舞曲音乐的感知;了解曲式结构,对维也纳舞曲有所认知,背唱第一圆舞曲的A主题旋律;掌握圆舞曲体裁;掌握旋律的行进方式、变音记号等相关知识;能够在聆听、创作、模拟演奏中理解打击乐器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以及作品造型性强的音乐特点;能够结合图谱了解乐曲的主题音乐,并能根据音乐写出其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聆听欣赏作品,感受体验理解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能够在律动中感知波尔卡的典型节奏,体验波尔卡的风格特点,了解波尔卡的相关知识,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波尔卡舞曲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初步了解欧洲音乐风情,并有进一步了解欧洲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多元化音乐观念。初步了解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在音乐艺术上所做出的贡献,并有进一步了解其波尔卡作品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
欣赏《溜冰圆舞曲》和《雷鸣电闪波尔卡》,熟悉乐曲的主题音乐
难点
听辨波尔卡典型节奏,并在律动中体验波尔卡的风格特点;能够理解各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华尔兹舞蹈视频让学生来欣赏并猜舞蹈名称。
你能说出这种舞蹈的名称吗?
活跃课堂气氛,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溜冰圆舞曲》
圆舞曲:圆舞曲(Waltz)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和德国的连得勒舞,逐步发展为后来的圆舞。作者介绍: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
(1837—1915)法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生于斯特拉斯堡。作品介绍:溜冰圆舞曲》,原名为《溜冰的人》,创作于1882年。欣赏全曲:教师播放《溜冰圆舞曲》视频。并介绍这部作品是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尾声组成。分段欣赏欣赏序曲部分:开始的序奏速度缓慢,节奏自由,描写冬日美丽的景色;圆号:(铜管乐器,又称法国号,被称为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欣赏第一圆舞曲:节奏型:XX
XX
XX
|
XX
XX
XX
|
X
X
X
||情绪变化:A宽广平稳,优美流畅B轻松活泼,有跳跃感乐理知识:重音记号(重音记号下的音要奏得有力)第一圆舞曲的主题顺序:A-B-A对比第一圆舞曲两个主题:欣赏第二圆舞曲:教师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欣赏第三圆舞曲:教师播放第三圆舞曲音频。与第一小圆舞曲同样舒展平稳、流畅悠闲的特点;出现变化音。乐理知识:变音记号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降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还原记号(?)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5)欣赏第四圆舞曲:教师播放第四圆舞曲音频。表现出溜冰运动员在冰上作出优美的和各种令人眼花缭乱动作。(6)欣赏尾声:教师播放尾声音频。6、作品结构:
学生看屏幕上的文字,找同学说一说你了解的圆舞曲知识。学生自己看介绍并识记作曲家。教师介绍作品,学生倾听,理解记忆。认真欣赏乐曲,说一说乐曲由几个部分组成5、师生共同赏析乐曲。(1)序奏部分的描绘了什么场景?乐曲开头主要使用了什么乐器?
(2)请你唱一唱第一圆舞曲的A、B主题。找出A、B主题的节奏型,并说一说A、B主题的音乐情绪变化?你注意到第一圆舞曲B主题中的这个记号了吗?完整的欣赏第一圆舞曲,并说出A、B主题音乐出现的顺序。学生欣赏全曲并填好表格。(3)完整欣赏第二圆舞曲,并对比两个主题的节奏、速度、旋律和表现内容。(4)学生欣赏第三圆舞曲,思考:第三圆舞曲和第几圆舞曲相似?又有什么变化?识记变音记号(5)聆听第四圆舞曲,想象一下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画面?欢乐的华彩段落之后,音乐进入结尾部分,再现第一小圆舞曲与第三小圆舞曲,并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6、完整欣赏《溜冰圆舞曲》,并分组表现对音乐的理解。聆听尾声时注意记录主题音乐出现的顺序,总结乐曲的曲式结构。
了解舞曲体裁。积累音乐家相关知识。进一步了解作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5、锻炼分析能力(1)感受序曲描述的意境,了解演奏乐器。(2)锻炼学生对情绪的感受力。积累乐理知识,掌握重音记号的作用。充分的感受,细致分析,更深一步理解乐曲。通过对比欣赏来更好的体制和理解这段乐曲。通过对比分析体会不同主题之间的相同之处。掌握乐理知识。根据音乐联想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分析理解尾声的音乐画面和情绪。6、分析掌握乐曲的曲式结构。
讲授新课《雷鸣电闪波尔卡》
导入:波尔卡: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男女对舞,节奏活泼欢快。作品介绍:
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作者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作于1868年,小约翰.斯特劳斯在本曲中特意加入了大量的“定音鼓震音奏法”,再加上镲的衬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疾风、雷雨和闪电的音响。作者介绍: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168首圆舞曲和200多首其他的舞曲,被称为“圆舞曲之王”。完整欣赏作品:教师播放《雷鸣电闪波尔卡》的视频。雷鸣
——(
大军鼓
)电闪
——



分段欣赏乐曲:欣赏A段a主题:教师播放A段a主题音频速度:快力度:强情绪:热烈、欢快。好像人们在尽情的欢歌舞蹈。教师指导学生练唱这段音乐。欣赏A段b主题:教师播放音频,感受这段音乐的情绪。教师指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音乐。X击掌表示
↓拍腿表示欣赏B段a主题:教师播放音频,并指导学生按动作谱做动作。教师播放B段a主题,指导学生找到乐曲中表现电闪的地方,是用镲来表现的。欣赏B段b主题:教师播放音频,B段b主题用了很多的装饰音,使音乐情绪变得活泼。欣赏尾声:教师播放音频尾声用了两次长的颤音,后面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乐曲在坏块的高潮中结束。乐曲分析:复三部曲式
学生回答:你知道什么是波尔卡吗?学生看屏幕上的文字,简单的了解作品。找学生按照屏幕上的文字把作者介绍给同学们。学生欣赏视频并思考:作品中使用了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雷鸣电闪”的?5、师生共同赏析乐曲。(1)欣赏A段a主题,感受这段音乐的速度、力度和情绪。a主题描绘了什么场景?用动作来表现音乐黑圈:用拳头敲击桌子白圈:空拍。我们一起用“da”来唱一唱(2)A段b主题的力度更强,节奏更加紧凑,使音乐的情绪更加欢快。学生按照动作谱练习(3)请你仔细听鼓和镲的声音,听到镲声举右手,
听到鼓声举左手。小黑点用“弹舌”表示你能找到“电闪”在哪里吗?用哪种乐器表现的?学生欣赏B段b主题,学生感受这段音乐情绪的变化。学生说出音乐特点6、学生完整欣赏音乐,看音乐结构图了解什么是复三部曲式。
1、了解波尔卡这种舞蹈体裁。2、了解作品的创作手法和特点。积累作曲家相关知识。4、学生通过欣赏来感受打击乐器所表现的场景。5、锻炼分析能力(1)培养学生分析音乐要素的能力。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记住主题旋律对比赏析,加深印象,更好的理解音乐内涵。用动作表现音乐,能够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特点,更好感受和理解音乐。通过欣赏、听辨乐器和用动作表现乐曲,从而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感受和发现装饰音的作用。感受尾声音乐的特点。6、初步了解复三部曲式的结构。
拓展延伸
教师播放一段波尔卡舞蹈视频
学生欣赏视频并跟着音乐律动。
进一步体验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溜冰圆舞曲》和《雷鸣电闪波尔卡》两首音乐作品,老师想和同学们说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希望同学们今后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妙的音乐、积累它们,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对本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溜冰圆舞曲
雷鸣电闪波尔卡
人音版
七年级上
新知导入
你能说出这种舞蹈的名称吗?
华尔兹
圆舞曲体裁介绍
圆舞曲(Waltz)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和德国的连得勒舞,逐步发展为后来的圆舞。19世纪,圆舞逐渐形成两种主要风格。其一为维也纳圆舞,其二为法国圆舞。圆舞曲则是这两种风格舞蹈的伴奏音乐。
新知讲解
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
(1837—1915)法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生于斯特拉斯堡,早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作曲,1865年任宫廷钢琴家和宫廷芭蕾指导,曾在法国各地巡回演出,担任过歌剧和舞剧的指挥.主要作品为管弦乐舞曲,旋律优美,通俗易懂,共计二百五十余首,代表作有《溜冰圆舞曲》、《美人鱼圆舞曲》等。被人们誉为是“继约翰·施特劳斯父子之后最受欢迎的圆舞曲作曲家”。
新知讲解
作者介绍




《溜冰圆舞曲》,原名为《溜冰的人》,创作于1882年。19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中,以溜冰和跳交际舞为一种时尚。作者将溜冰与圆舞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作了这首管弦乐曲。
新知讲解
乐曲欣赏
这部作品是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尾声组成。
认真欣赏乐曲,说一说乐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1、序奏部分的描绘了什么场景?
开始的序奏速度缓慢,节奏自由,描写冬日美丽的景色。
2、乐曲开头主要使用了什么乐器?
圆号:(铜管乐器,又称法国号,被称为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
新知讲解
请你唱一唱第一圆舞曲的A、B主题。找出A、B主题的节奏型,并说一说A、B主题的音乐情绪变化?
XX
XX
XX
|
XX
XX
XX
|
X
X
X
||
新知讲解
你注意到第一圆舞曲B主题中的这个记号了吗?
想想重音记号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新知讲解
重音记号下的音要奏得有力
完整的欣赏第一圆舞曲,并说出A、B主题音乐出现的顺序。
新知讲解
A—B—A


优美平稳
这一主题宽广平稳、流畅明丽,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




轻松活泼
本主题多为八分音符,使乐曲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情绪,仿佛溜冰人们在嬉闹


比较第一圆舞曲两个主题
新知讲解
节奏
速度


表现内容
A主题
B主题
完整欣赏第二圆舞曲,并对比两个主题的节奏、速度、旋律和表现内容。
新知讲解
比较第二圆舞曲两个主题


运用大跳音程、
休止符
直线上升,欢快有力
表现出溜冰者在做矫健的腾空动作,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溜冰者洒脱的姿态。
装饰音的休止符


低音声部上进行,轻巧诙谐
刻画出仿佛腰上系着铃铛的溜冰者在冰上演着滑稽的舞蹈动作。
新知讲解






表现内容
A主题
B主题
聆听第三圆舞曲,思考:第三圆舞曲和第几圆舞曲相似?又有什么变化?
新知讲解
与第一小圆舞曲同样舒展平稳、流畅悠闲的特点;出现变化音。
第三小圆舞曲知识点:变音记号
#5
?5
b5
新知讲解










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降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还原记号(?)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聆听第四圆舞曲,想象一下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画面?
你能听出重复并强调的节奏型吗?XX
X
X︱
新知讲解
表现出溜冰运动员在冰上作出优美的和各种令人眼花缭乱动作。


欢乐的华彩段落之后,音乐进入结尾部分,再现第一小圆舞曲与第三小圆舞曲,并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新知讲解
溜冰圆舞曲
序奏
第一圆舞曲
第二圆舞曲
第三圆舞曲
第四圆舞曲
尾声
作品结构
完整欣赏《溜冰圆舞曲》,并分组表现对音乐的理解。聆听尾声时注意记录主题音乐出现的顺序,总结乐曲的曲式结构。
新知讲解
波尔卡: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男女对舞,节奏活泼欢快。
新知讲解
你知道什么是波尔卡吗?
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作者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作于1868年,小约翰.斯特劳斯在本曲中特意加入了大量的“定音鼓震音奏法”,再加上镲的衬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疾风、雷雨和闪电的音响。
《雷鸣电闪波尔卡》
新知讲解
作品介绍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168首圆舞曲和200多首其他的舞曲,被称为“圆舞曲之王”。这首《雷鸣电闪
波尔卡》是他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多次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奏。
其他代表作还有:《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活》等。
新知讲解
作者介绍
新知讲解
作品中使用了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雷鸣电闪”的?
定音鼓
大军鼓

小军鼓
新知讲解
作品中使用了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雷鸣电闪”的?
三角铁
木琴
雷鸣
——(

电闪
——(

大军鼓

情绪:
力度:
速度:
热烈、欢快


新知讲解
欣赏A段a主题,感受这段音乐的速度、力度和情绪。
a主题描绘了什么场景?
好像人们在尽情的欢歌舞蹈。
●○|●○|●●|●○|
●○|●○|●●|●○|
●●|●●|●○|○○|
●●|●●|●○|○○|
黑圈:用拳头敲击桌子
白圈:空拍。
新知讲解
我们一起用“da”来唱一唱
新知讲解
A段b主题的力度更强,节奏更加紧凑,使音乐的情绪更加欢快。
↓↓|↓↓|↓↓|↓↓|
x
○|○○|
x○
|○○|
↓↓|↓↓|↓↓|↓↓|
x
○|
x○
|○○|○○|
↓拍腿表示
X击掌表示
新知讲解
○○|○○|○○|x○|
○○|x
○|○○|x○|
○○|○○|○○|x○|
○○|○○|·
·|·○|
小黑点用“弹舌”表示
请你仔细听鼓和镲的声音,听到了请你举手,
为了区别鼓和镲的声音,听到镲声举右手,
听到鼓声举左手。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B段b主题用了很多的装饰音,使音乐情绪变得_______。
新知讲解
活泼
谈一谈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新知讲解
《雷鸣电闪波尔卡》
a
b
引子


a'
b'
尾声
A
B
A'
舞会盛况
雷鸣电闪,暴风雨来临
人们兴高采烈地舞蹈,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舞会推向高潮
c
d
c'
波尔卡舞步
外面雷鸣电闪暴雨倾盆,大厅里人们舞兴正浓
新知讲解
拓展学习
欣赏一段波尔卡舞
课堂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今天我们欣赏了《溜冰圆舞曲》和《雷鸣电闪波尔卡》两首音乐作品,老师想和同学们说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希望同学们今后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妙的音乐、积累它们,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寻找生活中的乐器,看看身边哪些物品能够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找到后带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吧!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