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04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的影响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04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的影响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8-03 19: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的影响
福建 张露
【认知结构】
【考点一】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真题感悟】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考点一】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百帕)
500

700
900
1100
高空
近地面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B冷却 A受热 C冷却
地表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面气压差
大气水平运动
等压面
等高面






低压

高压
上升

下沉

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下沉气流往往晴朗
等压面上弯说明该处是高压,下弯则是低压
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地面与高空等压面相反】
气压值:① > ( ②=③=④) > ⑤
【考点一】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二、等判读压面
上升或下沉→天气差异→气温日较差(上升→降水多→日较差小,下沉→降水少→日较差大);
【针对训练】
【考点一】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考点二】热力环流原理应用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19~20题。
【真题感悟】
1.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2.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考点二】热力环流原理应用
找出受热情况
确定环流方向
确定风和天气
【考点二】热力环流原理应用
【针对训练】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图,完成4~6题。
4.该日,湖陆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  )
A.陆风转湖风 8:30~9:30
B.陆风转湖风 10:00~11:00
C.湖风转陆风 12:00~13:00
D.湖风转陆风 13:00~14:00
5.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湖陆的热力差异 B.湖陆的湿度差异
C.湖陆的海拔差异 D.湖陆的面积差异
6.与夏季相比,冬季(  )
A.陆风转湖风提前 B.湖陆风转变均提前
C.湖风转陆风提前 D.湖陆风转变均推迟
【考点二】热力环流原理应用
【针对训练】
左图为中亚某地区绿洲分布图,右图为该地区某荒漠与邻近绿洲近地面气温差值(△T)日变化曲线图。
(1)说明绿洲与邻近荒漠之间近地面大气的运动状况,并分析其对绿洲的有利影响。
近地面绿洲气温低于邻近荒漠,空气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荒漠气温高于邻近绿州,空气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的风从绿洲吹向荒漠有利影响:绿洲气流下沉,抑制水份蒸发;通过近地面的风将水分输送给邻近荒漠,利于邻近荒漠植被的生长,形成绿洲外围生态保护。
(2)在一些较干旱的绿洲,人们常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请分析覆盖层的作用。
覆盖层可减弱对土壤的侵蚀作用(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水分下渗;增大昼夜温差。
【考点二】热力环流原理应用
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某气象研究团队选取河北崇礼山区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两个冬季的气象观测资料,探究了山谷风的日变化特征。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山风一般自2时起,至次日7时结束;谷风一般自10时起,至16时结束。
1.有利于观测到较强山谷风的天气条件是
A.背景风较弱的晴天 B.背景风较弱的阴天
C.背景风较强的晴天 D.背景风较强的阴天
2.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影响崇礼山区山风与谷风时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背景风速 B.植被覆盖
C.昼夜长短 D.山坡坡度
【考点二】热力环流原理应用
【针对训练】
在冰川覆盖的地区,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称作冰川风。在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河谷地区均存在冰川风现象。尤其珠峰北侧海拔5300-7000米的地区,昼夜盛行冰川风,风力强劲,阵风达到7-8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冰川风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我国的冬季风 D.太行山东坡的干热风
2.与珠峰相比,祁连山冰川风仅表现为增强和延长山风、减弱并缩短谷风,且不会全天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祁连山
A.冰雪覆盖面积小 B.山体海拔低
C.冰雪厚度大 D.山体雪线低
3.推断珠峰冰川风风力最强的时段可能为当地时间
A.0时~4时 B.6时~10时 C.12时~18时 D.19时~3时
恩克斯堡岛(位置见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题。
【真题感悟】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考点三】大气环流形成
1.大气环流
作用: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热量平衡和水平衡;同时对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
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规律总结】
【考点三】大气环流形成
【规律总结】
【考点三】大气环流形成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考点三】大气环流形成
印度低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东南信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考点三】大气环流形成
【针对训练】
【考点三】大气环流形成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考点四】大气环流的影响
【真题感悟】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10分)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4分),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3分);依山面海,迎风(3分)。
反思: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依据:①确定是否季风区或季风现象区;②若不受季风影响,则结合纬度、季节,确定该季节影响该地区的气压带或风带;还需要考虑海陆分布、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风力的影响。
【点拨】波浪大小受风力影响大,从全球范围来看,风力与气压带、风带、季风密切相关。受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又称“无风带”(如:赤道附近的新加坡,因赤道低压带控制,风力微弱,利于发展港口,进而发展转口贸易);受信风、西风影响的区域,风力强劲,加之海陆轮廓、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风浪或可增强。
【考点四】大气环流的影响
【归纳总结】
【考点四】大气环流的影响
【针对训练】
图7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10分)
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读图要领:
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大陆东、中、西
(确定气压带风带或季风环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