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特殊形式—雪
福建 张露
考向与真题研究
{00A15C55-8517-42AA-B614-E9B94910E393}试卷
素材
考查方向
2019年III卷
西伯利亚积雪减少
积雪与人类活动
2018年II卷
恩克斯堡岛科学考察
积雪与人类活动
2017年I 卷
双膜覆盖技术种植葡萄
积雪的保温作用
2017年I 卷
长白山南、北坡融雪
积雪分布的影响因素
2017年II卷
穿行白令海峡
冰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6年II卷
长白山积雪与冻害
积雪的保温作用
2016年III卷
地壳抬升与积雪厚度
地形对积雪分布的影响
2014年II卷
建三江绿色米都
积雪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认知结构】
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真题感悟】
【考点一】降雪的形成与影响积雪的因素
【规律总结】
【考点一】降雪的形成与影响积雪的因素
【考点一】降雪的形成与影响积雪的因素
【探究归纳】
1.现代雪线分布
2.反映了什么?
3.决定了夏季
【考点一】降雪的形成与影响积雪的因素
【针对训练】
(2016课标卷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在高山苔原带,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山地迎风坡
气流抬升产生地形雨
降水变化呈先增后减
坡度大→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积雪的厚度大
与坡度有关
坡度大小→土层薄厚,海拔高低→气温,降水。
土层和温度、降水→植被的生长
与海拔有关
与海拔有关
与海拔有关
【考点二】降雪和积雪的时空分布
【真题感悟】
(2010年全国文综1卷)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
甲地雪期比乙地短,
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考点二】降雪和积雪的时空分布
【考点二】降雪和积雪的时空分布
【针对训练】
天山山区积雪的季节变化非常显著,下图示意天山不同季节年内积雪覆盖变化率与高程 的关系。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 0 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反之,则是积雪消融。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1.天山山麓积雪覆盖明显增加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天山积雪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造成夏季洪灾多发
B.减弱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改变区域地表形态
D.改变区域气候类型
【真题感悟】
【考点三】雪与自然环境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7~8题。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主少 D.冬季风力最大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
大量积雪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降低气温大幅度下降造成的灾害程度
气候变暖
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
雪期推后雪期缩短
降与往年同期相比,裸露的矮小灌木,
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
高山苔原带气温低
【规律总结】
【考点三】雪与自然环境
【针对训练】
【考点三】雪与自然环境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是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4~5题
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 cm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 cm确定。
4.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
A.稀疏灌木 B.草地
C.农田 D.建设用地
5.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
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
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考点三】雪与自然环境
【针对训练】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真题感悟】
【考点四】雪与人类活动
日本岐阜县白川乡的合掌村,被誉为“日本传统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该村坐落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中,冬季多暴雪.村中的“合掌屋”(图9)最早建于300年前,屋頂坡度达60°,状如双手合掌,因此得名。合掌屋全部采用当地木材建造,这种传统保留至今。合掌屋与穿插其间的花草植物、小溪流水,水田水车等,构成了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乡村景现。
分析合掌村独特旅游景观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冬季多暴雪,形成了造型独特(合掌形)的建筑。(3分)当地森林茂密,使就地取材建造木屋的传统得以保留。(3分)依山而建,形成错落有致的村落布局。(2分)农田、房屋与山地、溪流、花草植物等交织,形成独特的山村景观。(2分)
【考点四】雪与人类活动
【规律总结】
【针对训练】
【考点四】雪与人类活动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该地寒冷期
A. 最低气温高于-16℃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 该地可能位于
A. 吉林省 B. 河北省
C. 山西省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考点四】雪与人类活动
【针对训练】
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6-8题。
8. 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生物类型多样 B. 对全球变暖敏感
C. 大气质量优良 D. 人类活动影响少
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界线均出现在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
南极地区终年寒冷,不利于大多数生物生长发育,生物种类少
南极其他地区与恩克斯堡岛附近区域相比,也同样具有“大气质量优良”和“人类活动影响少”的特点
受全球变暖影响明显—敏感
便于科考研究
【考点四】雪与人类活动
【针对训练】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图5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2)说明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的益处。(4分)
旅游景区内或附件
基础设施完善
交通便利
客源市场广
滑雪场
提知名度
便于利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滑雪爱好者。
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考点四】雪与人类活动
【针对训练】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8分)
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纬度高
冬季气候寒冷,白昼短
阿留申群岛,60°N附近
阿留申低压控制
低压控制,气流上升,多暴风雪
海峡两侧为山地
狭管效应
加大风速,风力强劲
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