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降水
【认知结构】
【规律总结】
【考点一】降水形成条件及类型
降水:从云中生成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汽凝结物。
狭义上:包括垂直降水如雨、雪、雹和水平降水如雾、露、霜。
广义上:主要指降雨。
【考点一】降水形成条件及类型
【真题感悟】
(2015重庆文综,4分)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图中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赤道附近
受赤道低压控制,终年盛行上升气流
大气对流运动旺盛,因此多对流雨
【考点一】降水形成条件及类型
【规律总结】
【针对训练】
【考点一】降水形成条件及类型
(2019贵州模拟)雷阵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得多,还伴有放电现象。海南岛那大市是我国“雷都”,平均一年有130天雷雨天气。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 那大市全年雷雨日多的主要原因是
A. 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 B. 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沉气流显著
C. 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充沛 D. 东南季风长时间控制,水汽充足
3. 雷阵雨的分布特点是
A. 温带多于热带 B. 上午多于下午 C. 平原多于山地 D. 夏季多于秋季
解析:那大市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太阳辐射强烈,云层上升幅度大,容易发生雷阵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下沉气流显著,不会形成降水;赤道低压影响不到那大市;季风是形成降水天气的条件,不是形成雷阵雨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南季风在此地登陆但不会长时间控制此地。
解析:一般是热带高于温带;下午的午后较容易出现,故下午多于上午;山地天气复杂,雷阵雨现象多于平原;夏季温度高,云层上升作用更强,更易发生雷阵雨,夏季多于秋季。
【考点二】降水的时空分布
【真题感悟】
(2016年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据图a、图b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2分)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2分)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2分)
【考点二】降水的时空分布
【考点二】降水的时空分布
【针对训练】
读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完成问题。
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4分)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6分)
水汽
降温过程
降水
水汽源地?水汽丰富?风向?
如何发生?强度?
【考点三】降水特征的描述
【真题感悟】
(2008年2卷)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
1.年降水量约 600 (580~620之间皆可)毫米(2分),
2.集中于夏季(1—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
3.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考点三】降水特征的描述
【规律总结】
【考点三】降水特征的描述
【针对训练】
(2017年2卷)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第7题。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设问信息
文字信息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
沉积物来源于河流的上游地区
尼罗河上游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干 、湿季节明显,年降水量大
6~10月泛滥
泛滥沉积物有季节性
降水有季节性
降水季节性强
年降水量大
【考点四】降水的影响因素
【真题感悟】
(2014年2卷)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0题。
10.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① 盛行西风 ② 地形抬升
③ 暖流增湿 ④ 反气旋活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考点四】降水的影响因素
【考点四】降水的影响因素
【针对训练】
(2012年海南卷)下图中海港城市基隆年降水量在3200毫米以上,年降水日数为214天,素有中国“雨港”之称。
根据图文资料,分别简述基隆冬、夏半年都多雨的原因。
冬半年:水汽充足,盛行东北风,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
夏半年:气温高,(受地形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故多(对流)雨。
【考点四】降水的影响因素
【针对训练】
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降水特征成因分析思路
不同纬度(大范围):大气环流(风带、气压带);
同纬度地区(局部地区):下垫面性质差异(地形、海洋、洋流的影响);人为(植被破坏、湿地破坏)
【考点五】降水对环境的影响
【真题感悟】
(2017年3卷)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图7),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8分)
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支流北多南少
冰川积雪融水
迎风坡降水
下渗量大,补给地下水少
永久性冰川
西风的迎风坡,水汽来自北冰洋北部多地形雨
南部为戈壁沙漠
【考点四】降水对环境的影响
【规律总结】
【考点五】降水对环境的影响
【针对训练】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8题。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尼罗河泛滥期每年6-10月不能耕作
11月—次年5月—枯水期
淤泥裸露农业耕作
植物生长期—冬季
植物从周边地区引种,植物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个耕种期一致
尼罗河泛滥区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
地中海气候区
【针对训练】
【考点五】降水对环境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地上: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
地表: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
地下: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