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二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0分。)
1.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事例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2.夏天到了,鹦鹉褪落一地绒羽。影响鹦鹉换羽的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分
3.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青草与山羊 B.青草与青蛙 C.工蜂与蜂王 D.水稻和稗草
4.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一般不具备的特征是( )
A.叶面宽大 B.茎肥厚多汁 C.根系发达 D.角质层致密
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先调查鼠妇的分布,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然后提出探究问题,下面是该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你认为最佳的是( )
A.树根下鼠妇为什么这么多?
B.鼠妇要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吗?
C.鼠妇离开泥土就不能生活吗?
D.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6.人类是生物圈中的重要一员,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7.图3是某草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牛、细菌、真菌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部分的只有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太阳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D.若草场上放养的牲畜太多,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使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
8.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B.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就是生物圈
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D.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9.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丰富多样,仅高等植物就有1 073种,动物1 161种,保持了良好的生态平衡。昆嵛山已成为暖温带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宝库,更是东北亚内陆与环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昆嵛山地处沿海,以赤松为主要树种,还有栎树、刺槐、树、水榆花根等多种阔叶树种。据此可知昆荷山生态系统属于( )
A.湿地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昆嵛山物种丰富多样,能有效控制松毛虫等生物类群的爆发式增长,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 )
A.松毛虫的食物来源丰富
B.各种生物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C.不适合松毛虫的生存
D.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0.使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但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一现象说明了( )
A.DDT溶于水,随水流到南极
B.DDT已进入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C.带有DDT的生物到达了南极
D.DDT是挥发性物质,能随大气到达南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60分。)
11.(21分)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到一些描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谚语或诗句,这些谚语或诗句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分析下面的谚语或诗句,请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暗含的食物链补充完整:树→________________。如果黄雀被大量捕杀,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蝉的数量将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2)“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没安好心的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________关系。
(3)“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________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都是成百上千个个体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而有利于生存。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能够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的物质并供植物重新利用。
(6)“沧海桑田”是指________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转变,其寓意是世事变化很大。
12.(26分)图4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生产者进行________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能量沿食物链和________传递。
(3)若向池塘中投放一些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________。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________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13.(13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温度以外,还有土壤的潮湿程度等。请你利用图5中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如果你要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以上哪一个实验装置?________。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若将10只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组实验,都经过10分钟后,及时统计鼠妇数量。如果在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那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你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那么能否利用乙实验装置来做对照实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第二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D
【解析】水稻和稗草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因此二者属于竞争关系。
4.【答案】A
【解析】生物从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方面对环境表现出适应性,沙漠中的植物叶一般细小或呈刺状,可以减少体内水分散失,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而叶面宽大不利于保水。茎肥厚多汁,可以储存较多的水分;根系发达可以从更大的范围吸收水分;角质层致密也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无机盐也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牛是消费者。草场上过度放牧,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使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再恢复原样了。
8.【答案】C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9.【答案】(1)D
(2)D
【解析】(1)昆嵛山生态系统中含有多种多样的树种,应该属于森林生态系统。
(2)昆嵛山物种丰富多样,营养结构复杂,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10.【答案】B
【解析】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局部施用DDT,DDT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可以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二、
11.【答案】(1)蝉→螳螂→黄雀 减少
(2)捕食
(3)水分(或水、雨水)
(4)分工合作
(5)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
(6)海洋
12.【答案】(1)水草 浮萍 水绵 鱼 虾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
(2)光合 光能(或太阳能) 食物网
(3)减少 黑鱼
(4)相对稳定 自动调节
13.【答案】(1)甲装置 光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或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2)不能,因为乙装置有两个实验变量
【解析】本题以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为载体,考查了探究性实验的有关内容,对应分析如下:
由于乙、丙装置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不能用其做对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