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检测】第六单元二、非攻——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课后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检测】第六单元二、非攻——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课后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4 17:1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非攻 课后篇一起提高
一、基础巩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得: 捕获、抓住。
以亏.人自利也 亏: 损害。
罪益厚. 厚: 大、重。
1456666904098情.不知其不义也 情: 假使。解析 D项, 情, 确实、的确。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其不仁兹甚
解析 A 项, “辩”通“辨” ;C 项, “扡”同“拖” ;D 项, “兹”通“滋”。答案 B
下列加点的词语 ,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以亏人自利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是何故也
暮去朝来颜色故
{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
登斯楼也 , 则有去国怀乡
{ 众闻则非之莫不非令尹
1456666466解析 A 项, 前一个“以”为介词 , 可译为“因为” , 后一个“以”为介词 , 可译为 “把”。 B项, 前一个“故”译为“原因 , 缘故” , 后一个“故”译为“衰老”。 C项, 前
一个“国”译为“国家” , 后一个“国”译为“国都”。 D项都译为“责怪”。答案 D
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众闻则非.之 B. 从而誉.之
C. 王无罪.岁 D.然而不王.者
解析 A 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 其他三项都为名词用作动词。答案 A
二、阅读鉴赏
(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第 5~8 题。
今有一人 , 入人园圃 , 窃其桃李 , 众闻则非之 ,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 ?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 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 ?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 其不仁兹甚 , 罪益厚。至入人栏厩 , 取人马牛者 , 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 ?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 , 其不仁兹甚 , 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 , 扡其衣 裘、取.戈剑者 , 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 ?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 , 其不仁兹甚矣 , 罪益厚。当此 , 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 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 , 则弗知非 , 从而誉.之, 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
杀一人, 谓之不义 , 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 , 杀十人, 十重不义 , 必有十死罪矣 ; 杀百人, 百重不义 , 必有百死罪矣。当此 , 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 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 , 则弗知非 , 从而誉之 , 谓之义。 情不知其不义也 , 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 若知其不义也, 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 , 少见黑曰黑 , 多见黑曰白 , 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 少尝苦曰苦 , 多尝苦曰甘 , 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 , 则知而非之 ; 大为非攻国 , 则不知非 , 从而誉之 , 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 , 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 《墨子·非攻上》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取.戈剑者 取: 夺取。
至攘.人犬豕鸡豚 攘: 偷窃。
从而誉.之 誉: 赞誉。
1456666922765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甚: 很。解析 D项, 甚: 超过。
答案 D
下列句子分成四组 , 全都属于“一般人所说不义”的一组是 ( )
①入人园圃 , 窃其桃李 ②攻国 ③入人栏厩 , 取人马牛 ④杀不辜人 ⑤攘人犬豕鸡豚 ⑥少见黑曰黑
A. ①④⑤ B. 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解析②是大不义 , 非一般人所知。⑥比喻不能区分义与不义。答案 A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文章从偷盗行为说起 , 逐层推进 , 论证了损人越甚越不义、罪越大的道理 , 从而说明掠夺战争是最大的不义行为 , 必须坚决反对。
在先秦诸子里 , 墨子的论辩特别富于逻辑性 , 而且恳切动人 , 这篇文章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少见黑曰黑 , 多见黑曰白”“少尝苦曰苦 , 多尝苦曰甘” , 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小为非 , 则知而非之 ; 大为非攻国 , 则不知非”的道理。
本文论点是反对攻人之国 , 认为攻国是错误而不义的。写作特色是一开头就提出观点。
解析 D项, “写作特色是一开头就提出观点”错。答案 D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情不知其不义也 , 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 若知其不义也 , 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 , 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146933338693参考答案 (1) 他们确实不知道攻打别国是不义的 , 所以写下他们赞同攻打别国的话 , 留传给后世; 如果他们知道攻打别国是不义的 , 那如何解释他们写下这些不义来留传给后代呢?
(2) 因此知道天下的君子在分辨“义”和“不义”的问题上是混乱的。
(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第 9~12 题。
昔者楚欲攻宋 , 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趍 ( 同“趋” ) 而十日十夜 , 足重茧而不休息 , 裂衣裳裹足 , 至于郢。见楚王 , 曰: “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 , 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 ?亡其苦众劳民, 顿兵挫锐 , 负天下以不义之名 , 而不得咫尺之地 , 犹且攻之乎 ?”王曰: “ 必不得宋 , 又且为不义 , 曷为攻之 ?”墨子曰 :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 : “公输, 天下之巧士, 作云梯之械 , 设以攻宋 , 曷为弗取 ?”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 , 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 .兵, 辍不攻宋。
( 《淮南子·修务训》 )
儒书称: “鲁般[ 注] 、墨子之巧 , 刻木为鸢 , 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
之, 可也; 言其三日不集 , 增之也。夫刻木为鸢 , 以象鸢形 , 安能飞而不集乎 ?既能飞翔 , 安能至于三日 ?如审.有机关 , 一飞遂翔 , 不可复下 , 则当言遂飞 , 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
曰: “鲁般巧 , 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 , 机关备具 , 载母其上 , 一驱
不还, 遂失其母。 如木鸢机关备具 , 与木车马等 , 则遂飞不集。 机关为须臾间 , 不能远过三日, 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 , 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
( 《论衡·儒增》 )
鲁般者, 肃州燉煌人 , 莫详年代 , 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 , 作木鸢, 每击楔三下 , 乘之以归。无何 , 其妻有妊 , 父母诘之 , 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 , 击楔十余下 , 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 , 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 , 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 , 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 举手指东南 , 吴地大旱三年。卜曰 : “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 般为断一手, 其日吴中大雨。 国初, 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 《酉阳杂俎·贬误》 )
注鲁般 , 姓公输, 名般, 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墨子闻而悼.之
悼: 哀悼。
B. 于是乃偃.兵
偃: 停止。
C. 如审.有机关
审: 确实。
D. 赍.物具千数谢之 赍: 赠送。
1456666279530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A 项, 悼: 悲痛, 哀伤。答案 A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 )
墨子曰/ 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 于是公输般设 / 攻宋之械 / 墨子设守宋之备 /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 弗能入/
墨子曰/ 令公输设攻 / 臣请守之 / 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 / 墨子设守宋之备 /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 弗能入/
墨子曰/ 令公输设攻 / 臣请守之 / 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 / 墨子设守宋之 / 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 弗能入/
墨子曰/ 令公输设攻 / 臣请守之 / 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 / 墨子设守宋之备 / 九攻而墨子九/ 却之弗能入 /
解析“公输设攻”“臣请守之”是相对的两个方面 , 中间应该断开。根据文意“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 , 中间都不宜断开。
答案 B
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 , 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 , 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 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论衡·儒增》一段 , 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 指出儒书中对鲁班的记述有浮夸不实之处 ,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酉阳杂俎·贬误》一段 , 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 , 虽然篇幅不长 , 但情节曲折 ,
结构完整 , 语言生动。
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 , 但体裁有别 , 叙议各有侧重 , 文字风格不同, 表达主旨各异。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A 项, 结论不妥 , 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 , 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答案 A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必不得宋 , 又且为不义 , 曷为攻之 ?
如木鸢机关备具 , 与木车马等 , 则遂飞不集。
般为断一手 , 其日吴中大雨。
1469333-13398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 必: 果真。义 : 道义, 用为名词。曷为 : 为什么。(2) 机关: 设有机件并能制动的机械装置。集 : 停止, 这里是落下的意思。 (3) 为: 为( 他们) 。雨: 下雨。
参考答案 (1) 果真( 如果确实 ) 得不到宋国 , 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 , 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 ?
如果木鸢机件、枢纽完全具备 , 和木车马相同 , 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
鲁般为他们砍断 ( 木人) 一只手, 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参考译文过去楚国要攻打宋国 , 墨子听说以后很悲伤。他就从鲁国出发赶了十天十夜路, 脚上起一层层的老茧也不肯休息 , 撕下衣衫包裹一下脚又向前赶路 , 到达楚都郢城。拜见楚王 , 说: “我听说大王您要兴兵攻打宋国 , 您是估计一定能攻占宋国后才决定攻打呢, 还是要使民众劳苦和逃亡 , 损兵折将 , 蒙受被天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 , 却得不到尺寸之地 , 仍要进攻呢 ?”楚王说 : “果真( 如果确实 ) 得不到宋国 , 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 , 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 ?”墨子说 : “我看大王一定是名誉受损 , 又必定得不到宋国。”楚王又说: “公输现在是天下有名的工匠 , 由他来制造云梯这种器械来攻宋城 , 为什么不能取胜?”墨子回答说 : “请让公输模拟攻城 , 我来防守。”于是公输般摆开器械来攻城 , 墨子也摆出守城的阵势和装备。公输般连攻九次城 , 被墨子打退九次 , 始终攻不进城 内。于是楚王才息兵 , 停止对宋的进攻。
儒者的书上说 : “鲁般和墨子技艺高超 , 用木头雕刻成老鹰 , 飞了三天没有落下
来。”说他们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 , 是可能的 ; 说它飞了三天没有落下来 , 就是夸大。用木头雕刻成老鹰 , 就因为仅仅像老鹰的样子 , 怎么能飞上天就不落下来呢 ?既然会飞翔 , 怎么能达到三天之久呢 ?如果真有机关 , 飞上天就一直翱翔 , 不会再落下来 , 那么该说终于能一直翱翔 , 不该说三天不落下来。像社会上流传的话说 : “鲁般技艺高超 , 丢失了他的母亲。”这是说巧工鲁般为他母亲做木车马 , 用木人驾驭 , 机件、枢纽完全齐备 , 车上面坐着他母亲 , 车一跑就不回来了 , 鲁般就失去了他母亲。如果木鸢机件、枢纽完全具
备, 和木车马相同 , 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 ( 实际上,) 机关只能在很短时间内起作用 ,
不会超过三天 , 那么木车马一样也该三天内在路上停下来 , 不会一去不回因此而丢失他的母亲。这两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实情况 !
鲁般, 肃州敦煌人 , 生卒年不详 , 他心思精巧 , 技艺高超。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 , 造了一只木鸢 , 敲击机关三下 , 木鸢就可以飞动 , 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不久 , 他的妻子怀孕 , 父母再三追问 , 他的妻子才说了原因。后来 , 他的父亲偷偷拿到木鸢 , 敲击十多下机关 , 乘上它, 一直飞到了吴地的会稽。吴人以为鲁般的父亲是妖怪 , 就杀了他。鲁般重又造
一只木鸢 , 乘上它飞到吴地 , 找到了父亲的尸体。鲁般怨恨吴人杀了他的父亲 , 回来后在肃州城南 , 造了一个木仙人 , 让他的手指向东南吴地方向 , 于是, 吴地大旱三年。 ( 吴地的一位占卜术士 ,) 占卜后说 : “( 吴地大旱 ,) 是鲁般干的。”于是吴人带着许许多多的物品来向鲁般谢罪。鲁般为他们砍断 ( 木人) 一只手, 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本朝初期 , 当地人还向这个木仙人祈祷过。
三、语言表达
1456666933666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 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 , 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
解析本题要求根据思维导图给“共享经济”下定义。首先要明确要素“报酬为主要目 的”“闲置物品”“使用权转移”“中间第三方平台”“陌生人” , 然后理清相互关系, “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 , 将自己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 , 再找到“临近的属概念”即可得到答案。
参考答案共享经济是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 , 将自己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