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圆明园的毁灭 课件 (共5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圆明园的毁灭 课件 (共5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4 13:4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
掌握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学习目标
1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生字学习
会认的字
会写的字
多音字

liánɡ:测量 上下打量
liànɡ:质量 量体裁衣

lǒnɡ:笼罩 笼络人心
lónɡ:鸟笼 笼中之鸟
词语学习
不可估量:形容数量大或程度深。
造句:这场洪水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能听到其名声。形容名声极大。
造句:秦兵马俑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迹。
众星拱月:比喻许多人簇拥着一个人,或许多个体拥戴一个核心。
造句:同学们众星拱月般围在老师身边。
词语理解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造句:金碧辉煌的殿堂令她赞叹不已。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空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造句:玲珑剔透的玉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诗情画意: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
造句: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暮色中,我忘记了回家。
文物: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等。
造句:故宫博物馆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
奇珍异宝:奇异的珍宝。指稀有的、难得的宝物。现也用以指各种有用的资源。
造句:圆明园中有许多奇珍异宝。
销毁:烧掉;毁掉。
造句:犯罪嫌疑人企图销毁罪证。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造句:眼睁睁看着艺术瑰宝被毁,记者感到无限痛心与惋惜。
精华:(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造句: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灰烬:物体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造句:一场大火后,库房内的物品化为灰烬。
近义词
估量——(估计)  环绕——(围绕) 
金碧辉煌——(富丽堂皇) 热闹——(喧闹) 
宏伟——(雄伟)   销毁——(摧毁)
笼罩——(覆盖) 精华——(精髓 )
反义词
热闹——(冷清) 宏伟——(渺小) 
热坏——(保护)
圆明园的毁灭祖国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朗读时语气可强一些,读出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
朗读指导
请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课文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地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第二部分(2~4):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
第三部分(5):写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过程。
整体感知
(2)谁是造成圆明园毁灭的罪魁祸首?
英、法联军。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面对如今只剩下的残垣断壁,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此时的心情?
悲痛、痛惜、痛恨等。
1.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难以计算,也点明了圆明园在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加重了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课文解读
2.阅读第2~4自然段,思考问题。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一座宏伟的建筑?
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三大园以及许多小园组成。园内汇集了天下胜景和名园精华。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园内,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诗情画意的亭台楼阁;既有民族建筑,又有西洋景观。在当时,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漫步其中,仿佛天南海北、中外名胜都尽在眼底,所以说是一座宏伟的建筑。
(2)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
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及总体布局。
(3)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第3自然段?
用舒缓的语调读出作者深深自豪、沉醉之感。
(4)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不但写出了圆明园的主要特点,而且语言生动,更有气势。
排 比
排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得更加细致;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5)“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句,在文中是什么句子?有什么作用?
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圆明园建筑的特点。后半句引出下文:圆明园内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阅读第5自然段,请思考下列问题:
(1)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最后一句话?
朗读最后一句话时语调要由高到低,“灰烬”要读得低沉,表达出无比痛心的心情。
(2)从圆明园的毁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圆明园的毁灭,我感受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感受到了中国曾经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
4.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悟?
昔日的圆明园金碧辉煌、气势恢宏,而1860年的那一把大火,使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灰烬。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我们的思考不能停止,我们要铭记这一段历史。
1.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比喻)
2.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排比)
佳句积累
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分为三个方面:风景描写、风俗描写、风物描写。风景描写的主要内容是自然风景,如日、月、山、树等。风俗描写主要是指反映某一时代、某一地区的特有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风物描写的内容一般是指人工制造的具有特点的景物与器物。
写法借鉴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
(4)借景抒情。
本文前面部分着重描写了圆明园内的景点风光及其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属于风物描写,其目的在于通过介绍它辉煌的过去,来激起我们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怒。
那么,在平时写作中要如何进行景物描写呢?
(1)抓住景物的特征。包括景物本身的特点和景物变化阶段的特点。
(2) 选好观察的角度。多角度观察,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如仰视、俯视、平视、眺望、鸟瞰等,呈现景物的整体面貌。
(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可根据景物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描写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
(4)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运用示例:
秋来了,院里的小草、树像染上了颜料。枫树叶红红的,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飘来了阵阵秋风;银杏树叶变得黄黄的,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柏树、松树穿上了绿油油的新衣裳。小院旁边的果园里,一派丰收的景象,石榴哥哥正放声大笑,一不小心,笑破了肚皮露出了饱满的果实;苹果妹妹那粉嘟嘟的小脸显得非常可爱;红枣像一枚枚红宝石,佩戴在树枝上……
1.形容建筑物的成语。
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雕梁画栋
古色古香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拓展延伸
2.赞美圆明园的句子。
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3.经典诵读。
圆明园与李大星白侍夜宿朝房
(清)李象鹄
环山带水境清幽,金爵觚棱耸上头。
树古直因连上苑,月明知是近中秋。
五更画角催天曙,万点寒星入汉流。
寄与题诗白太传,卢郎直下有同游。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的信念,增加了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堂小结
结构图示
不可估量的损失
布局
建筑
文物
化为灰烬
辉煌的过去
圆明园的毁灭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1.写近义词。
毁灭——( ) 不可估量——( )
损失——( ) 举世闻名——( )
环绕——( ) 景观——( )
当堂测试
损耗
不可衡量
销毁
名满天下
景致
围绕
2.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
( )的殿堂 ( )的亭台楼阁
( )的历史文物 ( )的损失
珍贵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不可估量
1.缩句。
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园林。
2.仿句。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公园里不仅有挺拔的大树,还有缤纷的小花。
课后习题
3.把字句改被字句。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了。
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被他们掠走了。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