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搭石 课件 (共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5 搭石 课件 (共31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4 00:0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搭 石
刘 章
掌握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
学习目标
1
2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3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会写的字
生字学习
会认的字
多音字

tà:踩踏 脚踏实地 
tā:踏实
zhǎnɡ:上涨 水涨船高
zhànɡ:泡涨 头昏脑涨

词语学习
词语理解
谴责:责备。
造句:他在集市上卖假货,受到了村民的谴责。
平衡: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造句:走搭石的人必须走得快才能保持身体平衡。
协调有序:配合得适当,很有秩序。
造句:这个方队的每个成员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造句:水乡河道里,小舟轻遥,人影绰绰,如画一样美。
近义词
谴责——(指责)
懒惰——(懒散) 
平稳——( 平衡)
协调——( 和谐)
理所当然——(理所应当)
保持——(维持)
反义词
谴责——(称赞)
懒惰——(勤劳) 
平稳——(摇晃)
协调有序——(杂乱无章)
 
词语辨析
保持 维持
相同点:都含有“保持原状,不使改变”的意思。
不同点:“保持”侧重于不是事物因时间延续而减弱受损,对象通常是值得维护的东西;“维持”强调经过一定的努力,使原状继续存在。 
运用示例:
1. 环境卫生要靠大家来( )。
2. 警察叔叔正在(   )交通秩序。
保持
维持
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简要介绍什么是搭石。
第二部分(2~4):主要写人们走搭石时互相谦让的情景。
第三部分(5):写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课文解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1)“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点明了溪水的特点,为搭石的出现做了铺垫。
(2)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具体介绍了搭石的由来。
2.学习第二部分。
(1)怎样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中的“风景”?
说它构成了家乡的“风景”,这里的风景不仅指家乡的自然风景,更指搭石体现的人情美构成的人文风景。
(2)第2自然段重点描写了什么?哪些词最让你感动?从中可以看出老人的什么品格?
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第4自然段具体写了哪两个事例?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主要写了“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从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美好心灵。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拥有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的品质,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学习第三部分。
如何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搭石不仅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也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1.俗语集锦
打破砂锅问到底。
家家有本难免的经。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2.描写夏天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拓展延伸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关联词)
佳句积累
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搭石。
课堂小结
结构图示
知搭石——关系密切
摆搭石——为他人着想
走搭石——谦让互助
赞搭石——默默无闻

尊老爱老
无私奉献
搭石
当堂测试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______放在小溪中,几经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_________________,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________,声音______,清波______,人影______,充满了诗情画意……
搭石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
协调有序
嗒嗒
绰绰
漾漾
课后习题
仿造课文的句子,用“如果……就……”和“假如……总要……”造句。
示例:
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爬山了。
假如遇上下雨天,他总要穿着雨衣去上学。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