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花
雨
掌握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学习目标
1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能够联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桂花 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以桂花做原料制作的桂花茶是中国特产茶,它香气柔和、味道可口,为大众所喜爱。桂花在园林建设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知识链接
会认的字
生字学习
会写的字
差
chà:(差不多)( 差不离)
chā:(差别)(差强人意)
chāi:(出差)(鬼使神差)
cī:(参差不齐)
多音字
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
鲜
xiān:(新鲜)( 光鲜亮丽)
xiǎn:(鲜见)(鲜为人知)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光鲜亮丽:指一个人或物非常美丽,容光焕发,耀眼夺目。一般指事物的漂亮或人物精神方面。一般是指外表美丽,鲜艳的形容词。
词语学习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造句: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美丽的风景吧!
姿态:姿势;样子。
造句:风吹过,花儿们姿态万千迎风舞蹈。
担心:放心不下。
造句:出门在外要小心,不然妈妈会但心的。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造句:我尤其喜欢这件白色的衣服。
词语理解
新鲜:(刚生产、宰杀或烹调的食物等)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造句:这是刚从果园摘回来的新鲜水果。
纷纷:(言论、往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
造句:一阵秋风吹过,树叶纷纷掉落。
反义词
盛开——(凋谢)
担心——(放心)
完整——(残缺)
凋谢
近义词
盛开——(盛放)
喜欢——(喜爱)
姿态——(姿势)
鲜花盛开
词语辨析
姿势 姿态
相同点:两个词都有“身体表现出来的样子”的意思。
不同点:“姿态”指身体表现出来的样子时,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动植物等其他事物,还可以表示态度、气度,使用范围较广。
“姿势”侧重指身体或动作本身的样子和架势,只用于人,使用范围稍窄。
运用示例:
1.公园里( )万千的花朵吸引了众多的摄影爱好者。
2.游人们在花丛中摆出各种( )拍照。
姿态
姿势
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整体感知
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3~6):回忆童年时代“摇桂花”的快乐往事。
第三部分(7、8):写“我”离开家乡到杭州后常常去赏桂花,心里仍时时想起故乡和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2.文中哪些内容写出了故乡的桂花给作者带来了无限快乐与美好回忆?
桂花香、摇花乐、桂花雨。
课文解读
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中秋节前后。
1.阅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怎么的作用?
(2)第2自然段中“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我喜欢的是桂花”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我”对花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表达了桂花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
(3)怎样理解第2自然段中“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太迷人了”几句?
这几句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作者先用梅树作比较,说明桂花树的样子不够好看;再从“不开花”“开花”两个时期说明桂花很平凡;然后笔锋一转,交代“我”喜欢桂花的原因,点出了桂花的独特魅力——香气迷人。
2.阅读第3~6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什么?
写母亲担心台风到来会影响桂花收获。综合运用了心理、语言、动作描写。说明桂花树已经植根于母亲的心中,成为她的牵挂,表现了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2)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中的“浸”字有何表达效果?
写“我”加院子里桂花盛开时香气四溢,点出了“摇桂花”这项有趣的劳动。一个“浸”字,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桂花香气弥漫四周,非常浓郁。
(3)第5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写了童年时摇桂花的欢乐场景。
(4)“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啊!’”
这两处描写,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第一处描写中,“是件大事”“总是缠着母亲问”表现了“我”迫不及待想要摇桂花的心情。
第二处描写中,“抱”“摇”“喊”的动作和“我”的感叹,表现了“我”摇桂花时的兴奋和快乐。
(5)作者把摇落的桂花说成是桂花雨,好在哪里?
在作者的笔下,摇桂花这项劳动是多么富有情趣啊!桂花是细细碎碎的,确实如同细细的雨丝,碎碎的雨点。“好香的雨”这句感叹把纷纷飘落的桂花说成是桂花雨,十分形象生动,也很贴切,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无限欢喜。
(6)第6自然段写了桂花的用途,说明了什么?
说明桂花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香在人们的心间。
(7)第6自然段“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中的“浸”,与第4自然段中的“浸”表达的意思相同吗?请说说理由。
不相同。第4自然段中的“浸”表示花香浓郁,使人被包围其中,融入其中。而本段中的“浸”则说明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桂花的香已经不受季节的限制,它让四季充满香甜的气息,也让人们的生活充满香甜的气息;它的香也不瘦空间的约束,香甜了自己,也香甜了故乡的左邻右舍。
3.阅读第7、8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桂花都是一样的,可母亲为什么却说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其实并非杭州的桂花不香,而是母亲的心还没有离开故乡,她在用心体味家乡的桂花香。
在家乡时,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吃桂花做的食物,和桂花泡的茶,体验着桂花给予的快乐。
家乡的桂花曾占据了她生活的全部空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桂花是没有区别的,但母亲不是用嗅觉在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桂花,一亲一疏,自然就会感觉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了。
(2)“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句中的“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而母亲的话让她再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道出了作者心中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写法借鉴
寄情于事
本文借作者童年在故乡的“摇花乐”和“桂花雨”的同忆。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寄情干事”。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把所要表达的情感寄托在所叙述的事件之中,使事件能突出.深化所要麦达的感情。
运用寄情于事法要时刻牢记不能单纯地叙事,要把自己想表达的感情自然地融入其中。有时,在叙事中可以运用一两句话将这种情感含蓄地表达出来。
1.描写桂花香气的四字词语。
丹桂飘香 花香四溢 芬芳扑鼻
香气袭人 沁人心脾 馥郁芬芳
拓展延伸
2.描写桂花的诗词。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唐]李白《咏桂》
桃北流水应无恙,小山丛桂更畴依。
——[元]吴景奎《最高楼· 寄谢国芳》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近代]谭嗣同《桂花五律》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唐]白 居易《寄韬光禅师》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 照《鷓鸪天·桂花》
课堂小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看见皎洁的月光,思念起了家乡;琦君看到杭州的桂花,也不禁想起了家乡和家乡的“摇花乐”“桂花雨”。故乡在每个人的心中,无论我们身在何处,离它多远,只要一想到它,就会感到温暖而又踏实。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大家可以拿起笔来,写一写感悟,写一写家乡。
结构图示
桂花雨
爱桂花——香气迷人
摇桂花——充满快乐
思桂花——念乡情深
寄情于事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