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太 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特点。
2.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
3.品读重要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2.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太阳离我们很远,又离我们很近。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太阳下,感受着它带给我们的光明和温暖。可是,你了解太阳吗?你知道它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它的相关知识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摄、氏、殖、杀”和后鼻音“钢、粮”。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殖、粮、炭”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加一加的方法;学习“氏、杀”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摄”等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加一加:
殖=(歹)+(直)
粮=(米)+(良)
炭=(山)+(灰)
对比识字示例:
摄(摄影)—慑(震慑)—蹑(蹑手蹑脚)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摄”右上部“耳”要写得略扁,中间两短横间隔均匀。“双”的右边比左边略大。
“氏”平撇短,横居中向上,斜钩舒展。
“殖”左部“歹”横短,右部“直”横画排列均匀。
“粮”左部变捺为点,右部竖提稍长,起笔在竖中线上,捺画伸展。
“炭”上小下大,上部“山”间隔均匀,下部“灰”的撇、捺舒展。
“区”外框居田字格正中,要写得宽而方正。
“杀”上部居中,下部横长,左右点对称,竖钩起笔在竖中线上。
“菌”上部“艹”要覆盖其下,下部外框呈正方形。
“疗”的“疒”要包住里面的“了”,“了”的横撇要写得短促有力。
易错提示:
“摄”右边是“聂”,不要写成“取”。
“氏”不要在下面多写一点,不要写成“氐”。
“殖”右部“直”里面是三横,不要多写或少写横。
“粮”左边是“米”,不要写成“木”。
“疗”的偏旁是“疒”,不要写成“广”。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直:殖(繁殖)—值(值日)—植(植物)
良:粮(粮食)—浪(浪花)—狼(狼狗)
(4)多音字。
差
系
(5)重点词语释义。
传说: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或某种说法。
寸草不生:连一根小草也不生长,形容土地贫瘠荒凉。
繁殖:生物体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杀菌:用日光、高温、酒精、抗生素等杀死细菌。
预防:事先防备。
治疗:用药物、手术等消除疾病。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分别从“远”“大”“热”这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相关知识。第二部分(4~8):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
2.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关于太阳的哪些内容?
明确:第1自然段:介绍太阳离地球“远”的特点。
第2自然段:介绍太阳“大”的特点。
第3自然段:介绍太阳“热”的特点。
第4自然段:介绍动物、植物、人类的生活都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5自然段:介绍太阳与水蒸气、云、雨或雪的关系。
第6自然段:介绍风的形成也和太阳有关。
第7自然段:介绍太阳杀菌的功能。
第8自然段:总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太阳大得很,是个大火球,离我们很远很远……读了课文,大家对太阳是不是更了解了?课后,大家可以搜集一些资料,查阅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摄氏度 繁殖 粮食 煤炭 地区 杀菌 治疗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阳的。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学习,看看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细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开篇引用神话传说有什么好处?
明确:开篇引用神话传说可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很自然地引出对太阳有关知识的介绍。
(2)第1自然段中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远,十分准确。如果不用数字,只能给人笼统模糊的印象。
(3)第2自然段中将太阳和地球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明确:地球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作者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把太阳说成是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的,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太阳之“大”。
(4)第3自然段中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大火球”?
明确: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大火球”作比,形象地说明了太阳的形状和会发光、发热的特点。
(5)“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介绍的是太阳的有关知识,下文将要介绍的是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6)第4自然段第2、3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有了太阳……”“如果没有太阳……”这两句话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太阳对于动、植物的重要性。
知识拓展:
假设复句
假设复句即前一分句提出一个假
设条件,后一分句表示这个条件实现后将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如、倘若、要是)……就(那么)……、即使(就算、哪怕)……也(还)……”等。
例如: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2.细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
明确: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一是从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吃、穿、住、行,能源等方面说明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二是雨、雪等自然现象的形成离不开太阳;三是风的形成也和太阳有关;四是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
(2)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明确: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为什么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明确:联系课文内容和我们的生活实际可以知道,如果没有太阳,石油、煤炭等无法形成,人类吃饭、取暖、乘车就成了问题;如果没有太阳,动、植物不能生长,我们就缺少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光明和温暖,一切生物都生存不下去。所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
(2)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
明确:(1)列数字 (2)作比较 (3)打比方
2.总结。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让我们懂得了太阳的重要性。太阳具有神奇的力量,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我们要用心观察,勤于探索,研究自然界,利用太阳,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太 阳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