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示儿》。
2.掌握从诗歌题目获取内容信息的能力,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自己课外搜集的关于爱国的古诗。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朗读诗歌,预习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2.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
1.掌握从诗歌题目获取内容信息的能力,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自己课外搜集的关于爱国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爱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隔着千年的长河,今天,我们仿佛依然能够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见他们坚贞不屈的身影!今天,让我们从《示儿》开始,去感受古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恃”和后鼻音“杭”。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祭”等字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学习“乃、杭、拘”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同音字歌示例:
祭:清明祭烈士,寄托我哀思。汇报好成绩,满怀新希冀。
形近字歌示例:
乃:猫咪把奶喝,扔球来取乐。仍旧爱睡觉,乃是因性格。
拘:小狗汪汪叫,马驹蹦蹦跳。相互不拘礼,见面就拥抱。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祭”的上部横撇和捺伸展,下部撇、点对称。
“乃”的横折折折钩书写要斜中取正,重心平稳。
“熏”的平撇稍短,第二笔横最长,中间“口”扁宽。
“杭”的“木”左伸右收,“亢”横画略长。
“亥”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恃”的左窄右宽。
“拘”的左窄右宽,右边的“句”要写得饱满。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亢:杭(杭州)—肮(肮脏)—航(航行)
句:拘(拘束)—狗(小狗)—够(足够)
(4)多音字。
空
中
重
降
(5)重点词语释义。
元:同“原”,本来。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
邸:旅店。
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示儿》,结合生字词释义,思考问题。
(1)大家对这首诗的作者有什么了解呢?
明确: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2)“示儿”是什么意思?
明确: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3)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
明确:本来也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哀伤没有见到国家统一。到了宋军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祭祀时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4)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事?
明确:他想要告诉儿子们,等到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时候,祭祀时不要忘了告诉自己。
(5)初读诗歌,你心里会有怎样的情绪呢?
明确:感到十分哀伤。
(6)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这首诗呢?
明确:用悲伤、低沉的语调来读。临死之际,诗人却仍然满怀心事,深深为国家统一大事而忧虑,这是何等悲哀之事。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一、二句诗。
(1)这两句诗中哪个字是关键,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明确:“悲”。从中可以直接感受到诗人内心无法排解的忧虑与苦闷。
(2)第二句诗中“但”表示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但”表转折,意思是诗人尽管知道人死后什么都没了,但依然为国家尚未统一而感到悲伤。突出了诗人心中“悲”的程度之深。
(3)既然说死后万事皆空,为何独独要“悲”?
明确:从这“空”与“悲”的矛盾冲突中,感受陆游超越个人生死、超越个人情感、超越家庭悲欢的伟大情怀。这个“悲”是民族之情,是国家之爱!犹如“灵魂”飞出了人的身体,照耀着山河,令人肃然起敬!
2.学习第三、四句诗。
(1)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临死之际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明确:国家统一大事。
(2)诗人的遗愿是什么?
明确:收复失地、国家统一。
(3)诗人既然知道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呢?
明确:从这一“不可知”与“告乃翁”的矛盾冲突中,感受陆游对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志愿矢志不渝、至死不改、终成遗愿的伟大情感,九泉之下仍然不忘北定中原,此情感天动地!爱到此境,直抒胸臆最感人!
3.一个人临终前,在自己的儿女面前,一般会留什么样的遗言?而陆游的遗言有何不同?
明确:一般人临终前,在自己的儿女面前,留的遗言多是财产分割及对家人的照顾,而陆游的遗言是对国家平定中原的关注。以此体会到陆游“国”重于“家”的“国家至上”的伟大情怀,非常人所能做得到。
4.一个人知道自己将要辞世,心情一般会万分悲哀,而陆游的“悲”有何不同?
明确:陆游“悲”情背后的复杂情感:为“不见九州同”而“悲伤”;为“王师北定中原日”而“悲壮”;为“家祭告乃翁”而“悲欢”。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示儿》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陆游 南宋 文学家 史学家
爱国诗人
(2)比较一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本诗的异同。
明确:同: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爱国之情;本诗是通过“悲”来表达爱国之情。
2.总结。
陆游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相信同学们学完这首诗,一定会被诗人满腔的爱国情所感动,课后,大家可以多搜集一些其他的爱国诗歌,读一读。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示 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祭祀 乃翁 熏陶 杭州 亥时 自恃 悲哀 拘束
2.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示儿》,短短一首诗却让我们领略了诗人陆游的拳拳爱国之心。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题临安邸》,结合生字词释义,思考问题。
(1)大家对这首诗的背景有什么了解呢?
明确: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2)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明确:七言绝句。
(3)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
明确: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女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4)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呢?
明确:用愤怒、责问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
2.自由朗读《己亥杂诗》,结合生字词释义,思考问题。
(1)大家对这首诗的作者龚自珍有什么了解呢?
明确: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
明确:中国能重新焕发蓬勃的朝气,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所有人沉默不语的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3)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呢?
明确:朗读时前两句用低沉的语气读出悲哀与悲愤,读后两句声调提高,读出作者期盼社会变革和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三、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题临安邸》,思考问题。
(1)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杭州成了什么样子呢?请用一句诗来回答。
明确:山外青山楼外楼。
(2)这些楼是谁建的?他们建了做什么?
明确:这些楼是皇帝和大官们建的,为了寻欢作乐。
(3)试着赏析第一、二句诗。
明确: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4)“暖风熏得游人醉”,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
(5)通过这个“醉”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明确: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却什么也不去做。仿佛听到了被金兵占领地区的老百姓在说:“南宋什么时候能把领土收回去,让我们不再受苦啊!”
(6)“暖风”指的是什么?
明确:“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7)“暖风熏得游人醉”中哪些字用得很妙?
明确: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8)“只把杭州作汴州”,这些人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他们还想要他们的家吗?
明确:这些人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
(9)第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10)试分析这首诗的中心主旨。
明确: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通过写当政者在杭州城纵情声色,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学习《己亥杂诗》,思考问题。
(1)“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
明确:不是指中国“发脾气”,指的是九州“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
(2)第一、二句运用了两个比喻,试着分析一下。
明确:“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3)“重抖擞”指的是什么?
明确:再次振作精神。
(4)“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
明确: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5)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
明确:清朝的死板:用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等等。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明确: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7)试分析这首诗的中心主旨。
明确:这首诗通过创造“风雷”“万马”“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题临安邸》的作者是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明确:林升 宋代
(2)《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明确:龚自珍 清代
2.总结。
学习了《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这三首古诗,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权贵们的无比愤慨,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的深深同情,那种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知识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