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11减几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83页单元主题图,第84页例1、例2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
2、初步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11减几。
3、养成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5、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初步了解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11减几的算理,即“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猴子吗?
生:喜欢。
师:那今天猴子来到了我们的大屏幕。他想跟我们成为好朋友,他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能一一解答吗?
生:能。
师:出示复习题,抽生回答。
师:那猴子已经是我们的好朋友了,那还想与其它动物成为朋友吗?
师:出示单元主题图,提问:11只鹅,游走了2只,那孩子们能根据这两条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有11只鹅,游走了2只,还剩多少只?
师:(表扬),出示黑板隐藏的鹅的图片,那哪个孩子能列算式?
生:11-2
师:(表扬)孩子们再来看大屏幕树上有12只猴,下来了4只,那你们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呢啊?
生:树上原来有12只猴,下来了4只,还剩多少只?
师:(表扬)出示黑板上隐藏的猴子的图片,那哪个孩子能根据刚刚提的问题列一个算式呢?
生:12-4
师:(表扬)那孩子们观察一下
11-2,11-4,它们与我们以前计算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是不是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呢?
生:是。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减几的问题。
师:板书-----11减几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出示第84页例1图,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生: 小男孩原来有11只铅笔,拿走了2支铅笔后还剩多少支铅笔?
(2) 引导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你们打算怎么办?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的交流。小组交流后抽学生在全班汇报。
学生甲:先拿出这零的1根,然后把1捆打开。从10根里拿出“1”根,1根加1根合起来是2根,剩下9根。
学生乙:先把1捆打开,从10根中拿出2根分给小男孩,把零的1根和剩下8根合起来,就是剩下的9根。
(3) 反思深化,探索算理。
教师:同学们分小棒的过程中,为什么都要把这1捆小棒打开呢?(动态显示)
学生:因为从零的1根中拿出2根,显然是不够的。
打开1捆,实际上就是把1个十变成了10个一,再把11根小棒分成2根和9根,拿出2根剩下9根。
从1捆零1根中拿出1捆并打开,算式中就是把11分成10和1;从打开的这1捆中拿出2根,就是算式的10减2,然后把剩下的8根和原来的零1根合起来,也就是算1加8等于9。
互相说一说这种算法。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算法?
学生甲:逐步减1法。我们先用11减1得10,再用10减1得9,连续减1减2次,得出11减2等于9。
学生乙:(连减法)我们这样算:11减1等于10,10再减1等于9。
学生丙:(想加法算减法)我们这样算:因为2加9等于11,所以11减2等于9。
学生丁:(破十法)我们是这样算的:先用10减2得8,8再加1得9。……
教师: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4)算一算:出示11-9,你有什么高招?
教师:比较11-2=9和11-9=2,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学生甲:被减数相同都是11,减数和差交换了位置。
学生乙:算这两个减法算式,只需要想一个加法就行了……
2、教学例2
(1) 观察例2图:你从图上看到些什么?要算还剩多少个茶杯,怎么列式?
(2)怎样计算11-8?
(3) 学生独立计算。
(4)组织交流、汇报算法。
学生甲:我是这样想的:8加几等于11,因为8加3等于11,所以11减8等于3,11减3等于8。
学生乙:计算11-8,我是这样想的:10减8等于2,2加1等于3。
学生丙:我是这么想的,先将11减1得10,然后再用10减去剩下的7,得3。
3、巩固练习
第85页课堂活动1题。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足?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七第1、2题
板书设计:
11减几(一)
例1 11-2=9 (支) 例2 11-8=3(个)
连减法:11-1-1=9 破十法:10-8=2
想加法算减法:2+9=11 2+1=3
11-2=9 想加法算减法:3+8=11
破十法;10-2=8 11-8=3
8+1=9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