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4 14:0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要的是葫芦
一、教材简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二、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以“以图引文,比较质疑——朗读品悟——理解寓意”的教学过程,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以两幅插图的鲜明对比,引起学生的质疑: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朗读中感悟问题的原因:一是不听别人的劝告,没有及时医治葫芦。二是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从而理解寓意做任何事情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对象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有较强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不错。在老师的引导下善于对问题、情景、事件进行分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认读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长”的不同读音;
2.在有感情朗读中,感受人物心情,体会反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还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教学重点:
体会反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要全面,还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出示葫芦叶、葫芦花和小葫芦卡片,请学生练习说话,如:翠绿的叶子、雪白的花朵、可爱的小葫芦。(相机指导“葫芦”中的轻声音节。)
2.说说葫芦的叶、花和果实之间的联系,为理解道理做铺垫。(有条件的话边画边讲,同时解释“葫芦是藤类植物”。)
3.喜欢这些小葫芦吗?有个人也跟你们一样喜欢葫芦,他种的葫芦也结了小葫芦。让我们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a.这个人要的是葫芦,不要什么?
b.这个人得到葫芦没有?
过渡: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按提示的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a.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请教同桌、老师,把句子读通顺。
b.想想读懂了什么内容。
2.认读生字新词。
a.认读6个生字,指名认,齐读。
b.认读词语:葫芦藤、盯着、邻居
c.指导多音字“长”在文中的不同读音。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解决之前提出的问题。)
三、读悟结合,领会寓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闭眼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读读吗?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3.交流优美语句,说说为什么美?
预设:a.写了葫芦藤的形状、叶子和花朵的颜色。
b.写了葫芦生长的样子。
4.出示描写葫芦的句子,有感情朗读。相机理解“谢”和“挂”。
5.种葫芦的人比你们更喜欢葫芦,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理解“每天”。
6.看图体会种葫芦人的喜爱葫芦的心情,并读好“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7.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可不幸的是这几个可爱的小葫芦后来却黄了、落了。
1.看图,你的心情怎样?种葫芦的人呢?
2.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你想知道原因吗?那就闯关吧,闯过两关就知道答案了。
1.出示第一关要求: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用“~~~ ”画出种葫芦人的话,用“ ”画出邻居的话,练习读一读。
a.指名朗读。
b.师生配合朗读(学生读人物心理和对话)。
2.出示第二关的要求:小组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说话时的语气。
a.小组分角色表演。
b.看见叶上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想什么?他为什么这么想?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指名有感情朗读句子,说说意思。
c.理解“盯着”和“自言自语”。指名读读种葫芦人的话。
d.邻居看到蚜虫心情怎样?有感情读一读。
e.种葫芦的人怎么说?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说说意思。
f.再次分角色朗读,注意带着表情,加上动作。
3.体会寓意:
种葫芦的人要的是(葫芦),不要(叶子)。因为他认为(葫芦和叶子没关系)。
邻居认为:要葫芦,就得要(叶子),因为他知道(葫芦和叶子有密切的联系)。
4.你还明白了什么?(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四、回顾课文,巩固识字
1.出示儿歌,读一读。
一棵葫芦藤,
挂上小葫芦。
主人盯着真喜爱,
每天都去看几次。
葫芦叶,生蚜虫,
邻居劝言快治病。
主人怪他太多事,
只要葫芦不要叶。
小葫芦哇缺营养,
慢慢变黄落地上。
2.从儿歌中标识出要求会认的6个字,巩固认读。
3. 从儿歌中标识要求会写的8个字,读一读,说明下节课学习。
五、作业
续编故事: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结果怎样?请你展开想象写下来或画下来。
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了) 葫芦(可爱)
长虫 落了
第二课时(略)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8个生字。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意思。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复述故事。
1.复述故事的方法:抓住关键词扩展故事。
2.指名复述。
3.学会评价
二、续编故事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那个人会怎么做呢?结果怎样?
1.指名讲故事,师生评议。
2.评出“故事大王”。
三、指导学生进行书写“每、言、治、棵、怪、慢”。
1.认读要写的字。进行扩词。
2.学生观察范字。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言”第二笔为长横。“怪”与“慢”为左右结构的字,注意“慢”字的右半部分。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书写。
5.展示、评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