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第1课时
物质燃烧的条件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新课导入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如木柴、煤炭或煤气的燃烧。
推进新课
认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
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是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只有在同时具备了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燃烧,这三者缺一不可。
小知识
可燃物虽然着火点各不相同,但其燃烧时都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发光、发热,而火焰则是可燃气体或可燃物汽化燃烧时的现象。
在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然而,有些氧化反应并不像燃烧那么剧烈,它们是缓慢氧化反应,这类反应也会放热。如果缓慢氧化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开,造成热量积累,最终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便会发生自动燃烧。这种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动燃烧叫做自燃。
在自然界或在仓库里堆积的煤炭、稻草、谷物、落叶、有油污的废布、棉纱等,若通风不好,堆放久了,都可能因引起自燃而发生火灾。
随堂练习
1.剧场的装修需要使用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塑料、海绵等,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泡沫塑料、海绵是可燃物
B.泡沫塑料、海绵的着火点很高
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
D.着火时应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撤向安全处
B
2.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的是(
)A.可燃物
B.氧气
C.压强
D.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C
课堂小结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课后习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共28张PPT)
第2课时
灭火原理
爆炸与防爆安全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新课导入
如果控制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能够灭火了。那么,请你思考:有哪些燃烧的条件可以人为地控制乃至消除呢?
推进新课
讨论:
你能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灭火实例吗?
以下灭火实例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
以下灭火实例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b.实验时不慎将少量酒精滴在台上并着火燃烧,立即用湿布盖住燃着的酒精。
以下灭火实例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熄。
以下灭火实例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d.扑灭森林火灾时,救火人员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放火烧去那片草地,形成隔离带。
从上述实例分析可知,灭火的原理是:
第一,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第二,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第三,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不仅要利用燃烧为人类造福,也要学习防火、灭火及失火自救等知识和方法。
家庭防火小知识
几种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大家知道面粉厂和加油站等都挂有“严禁烟火”的警示牌,为什么呢?
由于细小的面粉或汽油蒸气等易燃物与空气接触很充分,当它被引燃时,会急速燃烧,从而在短暂的时间里聚积大量的热,在有限的空间内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发爆炸。
爆炸
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急速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这些易爆的可燃物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遇到火源就会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爆炸极限。
爆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但在受到控制的条件下,它也可以为人类服务。
利用爆炸为人类服务
注意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爆炸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
B.所有的火灾都可用水扑灭
C.所有的可燃物燃烧时都有火焰
D.所有的自燃都是由缓慢氧化引发的
D
2.用嘴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
)A.消除可燃物
B.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
D
3.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
)
A.水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离了可燃物
B.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D.水隔绝了空气
C
4.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B
课堂小结
灭火只要除去燃烧三条件中的任一条便可。
注意防止爆炸造成的灾害。
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课后习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