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4 07:5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目前世界各国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或焚烧。填埋处理简单便于操作,但很容易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是垃圾焚烧的主要特征。据有关资料表明,垃圾焚烧厂的用地面积仅仅是垃圾填埋厂的1/20-1/15;垃圾在填埋厂中一般需要7年到30年的分解时间,焚烧处理只需要2个小时左右;一般来说,填埋垃圾可减少大约30%的容量,焚烧却可减少90%.焚烧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己经有30年了,从最初引进小型的垃圾焚烧厂,发展到了现在规范化、规模化的焚烧发电厂。《中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垃圾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69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350亿千瓦时,年垃圾处理量超过1.05亿吨,占全国城镇垃圾清运量的35%以上。
?
垃圾焚烧最重要的一个程序是将厨余垃圾(湿垃圾)分离出来。在没有垃圾分类之前,混合大量厨余垃圾(湿垃圾)的混合垃圾焚烧发电效率较低,每吨垃圾发电400-450度。不含水分的垃圾焚烧效率最高,每吨发电可达600-800度。因此,从能量转换率来看,把厨余垃圾(湿垃圾)分离出去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式。而且焚烧厨余垃圾(湿垃圾)容易产生二噁英,同样污染环境。焚烧垃圾的温度需要保持在850℃之上,才能避免二噁英的产生。但厨余垃圾水分较多,焚烧时温度不容易达到高温,因而会产生较多的二噁英。此外,混合厨余垃圾的垃圾焚烧后也会产生较多的残渣,为15%-20%,但不包含厨余垃圾的垃圾焚烧后只产生1.5%-2%的残渣。因此混合垃圾焚烧后如不处理,也会污染环境。如果把厨余垃圾分开,则可以把它送到再生资源中心进行专门处理,在卸入受料机后,厨余垃圾中可利用的有机物经过处理,不到14小时就会转化成土壤调理剂产品;污水中的油脂会被提取后最终加工成生物柴油;不可利用的部分最终才被运送到焚烧厂发电。
??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2015年提供的数据,我国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40千克,并以每年8%-10%的速度在增长。在全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50%以上。而垃圾分类可以使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三分之二,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得焚烧(或填埋)得以更好地无害化处理。
材料二
??德国并非是最早开始对垃圾问题进行治理的国家,但其成功治理垃圾问题的模式却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德国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重视垃圾问题的管理,在此之前,整个德国的垃圾堆放场数量高达5000个。而到2007年9月,德国的垃圾填埋厂仅剩160个,垃圾处理方式由传统填埋为主逐渐变为以焚烧和生物处理技术为主,这也是德国目前处理垃圾问题的主要方式。
??德国垃圾治理模式的重要保障是德国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垃圾处理法》是德国垃圾治理法律中的核心部分,对垃圾处理从源头到分类、处理、循环再利用等整个过程做了详细而又明确的规定。从法律规范的角度来看现有德国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其对每个公民的举止行为做出的严格约束,让每个人都在这种约束下参与到环保中去。其次,德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经验丰富,而且实行效果显著。建筑垃圾、矿山垃圾、工业垃圾、城市垃圾是德国垃圾的主要分类。而居民家中的垃圾又可分为不同类别,如可回收物品、普通垃圾、大件的垃圾以及公共垃圾等。在垃圾的收集环节中,一般配有黄色、蓝色、棕色和绿色4种颜色的垃圾桶。每种颜色的垃圾桶代表着一类垃圾。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德国人从小就培养了良好的习惯,他们会将分类好的垃圾主动投放至所在居民区的指定垃圾回收点。在垃圾处理的环节中,有相应的垃圾回收公司会到所有指定垃圾回收点进行集中收集并做分类处理,在实现部分垃圾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使用率的同时,又减少了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垃圾处理主要包括可回收物质、可生物降解物质和参与物质三种方式。
??也正是由于德国这些卓有成效的做法,使得处于错误位置的垃圾,最终能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或回收循环利用,或降解处理,在实现其价值的同时,又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相较于“垃圾填埋”,下列对“垃圾焚烧”优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焚烧厂占地较少,节约土地资源。
B.垃圾焚烧处理所需时间短,操作简单。
C.垃圾焚烧处理能更显著地减少垃圾容量。
D.“垃圾焚烧”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化发展。
(2)依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厨余垃圾分离出来,可以提高垃圾焚烧效率。
B.分离出去厨余垃圾后焚烧,就不会产生二噁英。
C.分离出去厨余垃圾后焚烧,只有少量残渣产生。
D.分离出去厨余垃圾,能提高资源的再利用价值。
(3)依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国垃圾治理模式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推广。
B.多年的垃圾治理,使德国垃圾填埋厂大幅减少。
C.德国垃圾分类的经验丰富,而且实行效果显著。
D.德国成功治理了垃圾问题,同时也有利于环保。
(4)依据材料一、材料二,针对中国的垃圾处理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9分.
2.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完成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以俟君子
俟:等待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
D.吾与点也
与: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毋吾以也
加之以师旅
B.异乎三子者之撰
何伤乎
C.子路率尔而对曰
咏而归
D.如其礼乐
亦各言其志也
(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浴乎沂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不吾知也
C.加之以师旅
D.为国以礼
(8)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9)本文语言虽凝练、简短,却恰切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论语?先进》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释】:①斯:就。②兼人:勇于作为。
(10)子路、冉有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却给出了不同的回答?结合内容,简要说明。
(11)《论语?先进》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8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岁暮时节,在远离家乡的偏远的夔州,霜雪彻夜飘飞,寒气逼人。
B.颔联:拂晓时分,听到军中悲壮的鼓角声,看到峡江中星河的倒影随波摇动。
C.颈联:征战的消息引起千家恸哭,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D.尾联: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都终归于黄土,我的寂寞苦闷又算得了什么呢?
(132)杜诗用字凝练,请赏析首联中的“催”字。
(14)这首诗非为一时一事所作,而是诗人饱经沧桑之后,把多种悲慨集于笔端。结合诗句,简要概括诗人有哪些悲慨?
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15.①诚既勇兮又以武,
。身既死兮神以灵,
!(屈原《国殇》)
②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④楼船夜雪瓜洲渡,

,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⑥独夫之心,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
!(杜牧《阿房宫赋》)
16.《红楼梦》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以判词来讲述人物的命运。请从下面三则判词中任选一则,回答问题。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这则判词说的人物是谁?请结合《红楼梦》的相关情节,为这个人物写一则简介。150?字左右。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6.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向鸟忏悔
艾吉
?鸟太多,伤害鸟,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
看,我们用竹篾编一种支鸟的竹器,只消在苞谷地,随便挖翻一小片新鲜的土,支好竹器,竹器上压块石头,拿土里的蚯蚓作诱饵,鸟保准上钩。蚯蚓在竹器里面活跳跳地招惹,鸟一时被美餐弄昏了头,忘了这是陷阱,扑向诱饵。使劲一拉诱饵,就被竹器盖住。我们就在外边烧了吃,吃不完的拿回家里。客人来时,饭桌上常常有一碗野味。大人有些炫耀似的介绍,是儿子支回来的。我们也会得到客人的几句“勤快”“有本事”之类脸上添光的话。
??捉鸟窝,也是一项灭鸟的内容。比如聋子雀,繁殖得非常快,遍地都是它们的身影。据说,耳朵是聋的。春夏时节筑新窝,产卵。奇怪的是,它们总爱把窝筑在路边的草窠中。人路过时只要脚步不重,它们不会受惊;万一被惊动了,它们“扑棱”飞出来,窝便暴露了。看好了它们的窝,在孵卵时,不管白天夜晚,只要蹑手蹑脚地靠近,飞快按住窝,沉浸在将要当妈妈的幸福中的聋子雀,束手无策,乖乖做俘虏。妻子被捉去,丈夫伤心得几天都处在毁掉家园的悲痛中,撕心裂肺地呼叫。
??乌鸦做窝,都是在人爬不上去的大树顶。有一次,一位去放牛的伙伴,瞄好有棵大树上有一窝乌鸦,他试过了,爬得上去。我们五六个人在一个下午,去劫持乌鸦窝。看见一群贼前来侵犯,两只大乌鸦拼死守住家门,不让伤害没有几天就可以展翅飞翔的孩子。我们提着刀,任它们怎么乱喊乱叫,采用一百般武艺攻击,乌鸦终究不是我们这群小“坏蛋”的对手。娃娃在我们手里哭,父母跟了我们一路,“呱啊--呱啊--”,可是,我们不是什么菩萨心肠的小祖宗,而是一群该喂豺狼的“坏蛋”。我们不但不难过,还得意扬扬,像打胜仗的军队凯旋而归。
??整个村子,家家户户都是茅草屋顶。那时,麻雀多得可以遮住天空。麻雀像鸡,跟人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屋顶的茅草堆,到处是麻雀热乎乎的窝。大人劝告我们,打麻雀耳朵会聋,眼睛会瞎,嘴里会生蛆。但我们只图好玩,趁大人出去干活儿,上屋顶掏窝。一只只刚会飞的小麻雀,用线牵住,在街上放飞,看谁的飞得高。还故意在麻雀父母眼前捉弄它们的子女,那“啾、啾、啾”焦急的哭喊声,多好听。全中国打麻雀的年代,我还没有出生。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消灭麻雀的运动。麻雀当然没有丝毫的反抗能力,也不可能上街头游行,抗议人不讲“人道”,它们只能莫名其妙地在劫难逃。打不着麻雀,就赶着它们不让停歇,在空中飞,实在飞不动了,掉在地上死去。人定胜天。天都可以胜,何况小小的麻雀呢?但最后的胜利者,究竟是人还是天?
??村里许多人家有火药枪,都是打猎用的。从我记事起,大的野兽很少了,鸟却是要打多少有多少。我亲眼见过,有人从村里几十米高的万年青树上,打下一对儿正在赏月的猫头鹰。幽静的山村,猫头鹰一夜到亮,“咕、咕”地说梦话,往日是怎样的安详啊!此后,村里的夜晚,凄凉了好长时间,人们的心里仿佛起了青苔。有老人叹气,打不得!打不得!连猫头鹰都打,还是不是人?
??谁能想到,会有这样一天到来。
??农村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股可怕的不知从哪儿冒出的毁灭森林的野蛮,一夜之间横行霸道。一片片森林,你砍我砍,砍了不说,连根都不放过。绿波荡漾的山山岭岭,转眼间像剥了一层皮。
??继而,喜鹊不见了。当年,村里的那棵异常高大的万年青树,可是有几窝喜鹊。“枝头喜鹊喳喳叫”的情景,像温暖的阳光,镀亮了人们的心田。野外的许多大树上,更是喜鹊栖居的天堂。在我忧伤的文字里,细心的人们会隐隐约约地听到喜鹊的叫声,像早已不在世的祖先,在梦里亲昵地问寒问暖。总有一天,我会去见祖先,但喜鹊还会在那块衣胞之地,带给人们美好的心情吗?
??继而,乌鸦不见了。传说乌鸦是穷人的骨头变的。我们这些穷人,却把它们当作不吉利的鸟。乌鸦飞过村子上空,听见它们悲伤的“呱呱”啼叫,认为就要带来灾难。其实,它们何时给人们造成祸害。灾难都是人自己制造的。那么黑,黑得油亮,比黑夜还黑,像我的民族的土布衣服一样栖黑的一种鸟,背井离乡,流亡到了哪里?
??继而,跟人们厮守了千百年的麻雀不见了。它们为什么竟会舍得抛弃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难道它们对父老乡亲已绝望,对一块融入体温、呼吸、灵魂的土地已厌倦?
??是的,我在许多城市见到了麻雀,而在乡村反倒没有麻雀的影子,这种喧哗、浮躁的时代里的奇怪现象,让我感到睁不开眼、透不过气的迷惘。白天,当我独自待在城市的家里,读书、写作、听音乐,或者无所事事地遐想,时常见到一两只麻雀飞到窗台,东张西望地停留一阵,叫几声,然后飞走。说不清它们来自哪个乡村,想对我说什么。我只希望它们常来。
??城里四处可见提鸟笼的闲人,招摇过市;公园里有些角落,集中着一批批遛鸟的人。画眉能唱,笼子里这类闭不住嘴的家伙自然居多,此外,各种各样见过没见过的鸟也不少。鸟斗不过人,鸟便渐渐染上了社会性、人性。只有人记得它们曾经是鸟,但鸟忘记了自己曾经是鸟,属于大自然。我没有研究过放出笼子的画眉,是否会如释重负地感到脱离了苦海,在无遮无拦的天空张开呼啦啦的翅膀,为自由高喊“万岁”。但我确实见过有些鸟,放出笼子后不知所措,翅膀不会飞了,见到天空也羞羞答答。社会与自然,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悄悄失衡了。人离大自然越来越远,鸟却跟社会越来越近。我走在大街上,听见鸟叫,但没有了鸟叫的感觉,只是感觉到,被噪声污染的城市,又增加了新的噪声。
(17)文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炫(xuàn)耀
B.草窠(kē)
C.栖(qī)居
D.黝(yōu)黑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理所当然”一词为下文伤害鸟的种种行为做了铺垫;“似乎”一词,为后文叹惋“鸟的逐渐消失”做了情感铺垫。
B.莫名其妙地在劫难逃:说明鸟类没有任何原因地就招来了这场无妄之灾,遭到了人类的虐杀。两个词语连用,流露了作者对这场运动的否定。
C.是否会如释重负地感到脱离了苦海:“如释重负”一词写鸟儿脱离鸟笼的束缚后,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快乐,作者为它们回归大自然感到欣喜。
D.放出笼子后不知所措:被豢养的鸟逐渐失去了鸟儿向往自由的本性,当它们被放出后,面对本应熟识的自然家园,反而因不习惯而惶恐不安。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中的人们捕捉鸟、伤害鸟、虐杀鸟的方式五花八门--捉鸟窝、掏鸟窝、支捕鸟器、用猎枪打……有些人以此为乐,但老人们却有不同的认识。
B.文中连续三段“继而”的客观陈述,向人们展示了触目惊心的乡村现状:鸟类正在离我们远去。这三段结尾又以不同的追问,促使人们进行反思。
C.文章运用了拟人、反问、比喻以及对比等多种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人们的伤鸟行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类伤害鸟类这一行为的否定与批判。
D.“只是感觉到,被噪声污染的城市,又增加了新的噪声”中“噪声”一词隐含作者对飞到城市的鸟类的鸣叫声的厌烦,说明作者不喜欢城里有鸟鸣声。
(20)文章题目是“向鸟忏悔”,人们应该向鸟忏悔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21)请对文中第3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2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向鸟忏悔》一文借“向鸟忏悔”告诉我们对生命、自然……应心存敬畏。请你以“心存敬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3.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请你展开想象,以“他们”为题,构思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参考答案
(1)B
(2)B
(3)A
(4)①注重垃圾分类,丰富回收方面的经验,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②国家层面,要加强在垃圾治理方面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从法律规范的角度来约束公民的举止行为;③对于每个公民来讲,要从小就培养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自觉提高环保意识。
(5)D。
(6)C。
(7)B。
(8)①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②让子路(我)去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光景,可以让它的(百姓)勇敢起来,而且懂得礼义。
(9)孔子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温和自谦。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谈话中,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他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四个学生各言其志后,他能够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认识引导到“礼治”上,从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子路:子路自信而率直,这可以从“率尔而对”的神态中窥见其人。还可以从他给自己选择的十分困难的处境及“大治”的社会理想中把握他的性格。
冉有:冉有是个谦虚的人,他坦言自己能力不足,用礼乐教化人民的事情只有等到修养更高的君子来完成。
公西华:公西华是谦虚谨慎的人,可以说他比较知道内敛,这可以从他“非曰能之,愿学焉”的做事态度表现出来。
曾皙:曾皙相当的从容有礼,且颇有头脑,他“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暮春郊游的图景,这既是他的人生理想,也可以说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的社会理想,只是他用了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
(10)因为孔子认为子路比较鲁莽率直,所以,要求他先向父兄请教之后再行动;而冉有这个人个性比较谦退,遇到事情往往畏缩不前,所以,就鼓励他立刻去做。
(11)“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12)A
(13)①“催”是“催促”的意思,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夜长昼短。②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逼真的写出了诗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的情形。
(14)①对国家战事不断和民生艰难的忧虑。②时光飞逝、人生短促。③客居天涯的凄寒。④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⑤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无奈。
15.(1)终刚强兮不可凌
魂魄毅兮为鬼雄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4)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5)雕栏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日益骄固
可怜焦土(重点字:焦)
16.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室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府通称三姑娘。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在凤姐病假期间暂执权杖发动大观园改革,但权力有限,为时已晚,难以挽回贾府颓势。由父亲贾政做主远嫁海南镇海统制周家。
(17)D。
(18)C。
(19)D。
(20)①忏悔对鸟的伤害:捕鸟、捉鸟窝、打猫头鹰。②忏悔毁掉了鸟的故土和家园:砍伐森林、鸟类消失在乡村。③忏悔束缚了鸟的自由,让鸟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21)①这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出了聋子雀被捉走时的无助,以及鸟儿失去伴侣的悲痛。②这句话表现了人们对待鸟儿的残忍和无情,为后文向鸟儿流露出忏悔之情作铺垫。
22、23.写作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