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初中地理
八年级上
RJ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2节
农业
课时1
农业及其重要性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7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2.
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农业。
4.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新课导入
秋风起,天转凉,火锅温暖你胃肠;美好的一天从丰盛的早餐开始。但是,你知道中国人一天要吃掉多少食物吗?数量很惊人:1.8万吨鸡蛋,10多万吨猪肉、20多万吨水果,还有更多的粮食和蔬菜……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些食物来自于大地的恩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不断奉献的产业——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1.农业的概念及特点
农业是利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2.主要农业部门
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部门。
部门
定义
主要产品
种植业
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生产部门
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
林业
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林木,以及对树胶、松脂等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
木材,林木的根、茎、花、果实等
畜牧业
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而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牛奶、牛羊肉、动物的皮毛等
渔业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鱼类、虾类和海带等
3.农业的重要性
(1)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们吃的食品,穿的棉、麻、毛、丝服装,阅读的报刊、课本,使用的木制家具等,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2)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因此,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4.我国农业的现状
目前,从总体上说,我国农业还比较薄弱,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5.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
(1
)现代农业的主要功能
现代农业除了农产品供给以外,还具有养生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修学教育等新功能。
(2)现代农业的主要形式
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
(3)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拉长了产业链条,除了传统的农产品生产的中间环节外,还包括前期的农业科研、设计等环节,以及后期的农产品加工、存储、运输、营销等环节。现代农业正从传统的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扩展,构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体系,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从业。
典例分析
例
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
人们放牧牲畜;在山野,人们
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上述情景描述的产业是(
)
A.农业
B.工业
C.旅游业
D.服务业
A
【解析】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产品是生
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
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原因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长期以来,各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农业部门和农业生产对象。
2.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表现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地区
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
东部
种植业
东部季风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平原)
林业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渔业
沿海地区(海洋渔业)、南方地区(淡水渔业)
分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西部
畜牧业
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种植业
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1)东部与西部的农业生产差异
(2)南方与北方的农业生产差异
分布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北方
东北平原
以旱地为主
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
大部分地区两年三熟
分界线
秦岭一淮河一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
长江中下游平原
以水田为主
一年两熟或三熟
华南及海南岛
一年三熟
3.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农作物主要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类。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如棉花)、油料作物(如油菜、花生、大豆)、糖料作物(如甜菜、甘蔗)等。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作物
主要分布地区
粮食作物
小麦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水稻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
玉米
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
经济作物
纤维作物
棉花
三大产棉区: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糖料作物
甜菜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甘蔗
华南地区、四川盆地
油料作物
油菜
种植普遍,长江流域分布较为集中
花生
华北平原
大豆
东北平原
导致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农业出现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
秦岭—淮河一线
思考:为什么在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方农业差异这么大?
关于秦岭——淮河我们知道什么?
典例分析
例
读我国农业分布示意图,判断关于我国农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是我国最大的牧区一新疆牧区
B.①处种植小麦,②处种植水稻
C.③处种植甘蔗,④处种植甜菜
D.I线东侧以畜牧业为主,西侧以种植业为主
【解析】A位于内蒙古高原上,属于内蒙古牧区;①处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该地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②处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该地耕地多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③处水热充足,可种植甘蔗,甜菜一般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I线东侧以种植业为主,西侧以畜牧业为主。
课堂小结
农业及其重要性
农业的定义
农业的涵盖面
农业的作用
农业的地区分布
西部与东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西部四大牧区
东部种植业、林业、渔业
南稻北麦的分布格局
1.下列不属于农业活动的是(
)
①收获水稻
②养殖草鱼
③加工木材
④纺织棉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当堂小练
C
当堂小练
2.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纬度的差异
B.东西温度带的差异
C.东西干湿的差异
D.南北干湿的差异
3.东部地区是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的主要分布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B.人工林集中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
C.沿海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D.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农业区
C
A
4.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判断①~④代表的作物分别是(
)
当堂小练
C
A.甜菜、花生、甘蔗、油菜
B.甜菜、油菜、花生、甘蔗
C.甜菜、花生、油菜、甘蔗
D.甘蔗、油菜、花生、甜菜
请完成对应习题
课后作业
Thanks!(共23张PPT)
初中地理
八年级上
RJ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2节
农业
课时2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走科技强农之路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7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2.认识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差异。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了解我国科技兴农取得的成就。
新课导入
新中国形成后,我国农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国自然条件差异大,人口众多,农业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国农业的发展条件。
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发展农业的原则—因地制宜
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宜牧则牧
气候干旱的高原、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如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北、以西地区
宜粮则粮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且利于耕作的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如我国东部平原
宜渔则渔
气候湿润、河湖众多的地区,适宜发展渔业,如长江中下游平原被称为“鱼米之乡”
宜林则林
地形陡峭,水士易流失的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如我国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
2.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1)自然条件
影响因素
影响
光照
农作物生长离不开光照,不同农作物对于光照的需求是不同的
热量
热量条件不同,农作物的产量、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也不相同
水分
水分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种植和淡水养殖;水分条件比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
地形和土壤
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壤的性质和肥力不同,其适宜种植的作物和生产力也不同
(2)社会经济条件
发展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量、国家政策、农民的技术水平、交通运输等。例如,很多城市郊区的农民,为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积极发展蔬菜、肉、蛋、奶等的生产。
典例分析
例
某城镇周围的农民要发展小麦、果林、乳牛、渔业等农业生产,请在图中①、②、③、④处合理安排。下列①、②、③、④处安排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应正确的是(
)
B
A.小麦、乳牛、果林、渔业
B.乳牛、小麦、果林、渔业
C.小麦、果林、乳牛、渔业
D.乳牛、果林、小麦、渔业
【解析】①是草地,适宜发展畜牧业,且乳肉制品能满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②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平原地区,有利于发展种植业;③是低缓的丘陵区,适宜发展林果业;④是湖泊,适宜发展渔业。
二、走科技强农之路
1.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科学技术,使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农业增长方式正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涌现。
(2)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3)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4)绿色、低碳、生态农业不断推广。
2.走科技强农之路的必要性
(1)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农业增长方式改变,优质高产品种增多,如“杂交水稻”的培育,使我国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②温室、大棚等通过调节温度、湿度等植物生长条件,突破了植物生长的季节和地域限制。
③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根本改变了人工劳作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④农田水利建设进步大,使得我国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增强,如推广滴灌、喷灌技术,既能提高产量,又能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
3.农业发展方向
我们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2)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但是同发达国家
相比,差距还很大。
A
C
B
D
林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渔业
典例分析
例
某电视台曾以“推行生态增产,打造绿色粮仓”为主题,报道了
山东省农科院培育瓢虫吞食蚜虫,使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大幅减少的新
闻。该报道体现了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
①推广生态农业
②走科技兴农的道路
③成功经验可照搬推广
④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⑤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行科学种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课堂小结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在适宜的地方发展适宜的农业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
宜林则林
宜粮则粮
宜牧则牧
宜渔则渔
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因素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气候和地形图,此地距某大城市仅5千米。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
~3题。
当堂小练
D
1.该地农业结构不合理的地方是(
)
A.在甲地发展以水果种植为主的林业
B.在乙地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业
C.在丙地发展水产养殖业
D.在丁地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
当堂小练
2.近些年,该地在a处建起了林、果、渔等农产品加工厂,其有利条件可能包括(
)
①靠近原料产地
②交通便利
③靠近市场
④科技力量雄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B
当堂小练
3.近年来,王村通过垂钓、采摘等活动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王村发展旅游业主要利用的优势是(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优美的田园风光
C.先进的农业科技
D.优越的区位优势
D
当堂小练
4.走科技强农之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下列实例能充分说明科技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有(
)
①杂交水稻
②温室大棚里的植物生长
③华北、西北等地区推广的滴灌、喷灌技术
④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河湖较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渔业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请完成对应习题
课后作业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