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
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Ⅱ卷4至
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尾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2千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试结束后,监考人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
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中国古代的一些家庭堂屋,家族柯堂或私熟学堂的墙壁正中都挂着孔子画像,你认为这种
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B.战国
C.西汉
D.三国
2.关于下图中两位皇帝的相似之处,不正确的是
汉武帝
A.都对中国的“大一统”做出了重大贡献B.都发动了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
C.都主张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D.都对货币进行了统一的观定
3.同学们学过地理,知道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那你们知道这些简称和历史上的哪
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4.200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高穴村发现一座大墓,发掘出的器物中有一件刻有“魏武王
常所用慰项石”的石枕,专家最终认定,这座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墓。这是我国一个重大
考古发现。下列对曹操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他曾经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B.他以唯才是举吸纳人才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C.200年,他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D他在220年建立魏国,开始了三国鼎立时期
5.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下图
反映的是
A.秦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
C.唐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D.清朝对今天山南北地区的管辖
6.“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
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
廷之人,语音不昕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迁都洛阳
B.实行官吏俸禄制C.颁布均田令
D
7中国古代有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
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它是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
8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华佗—医生
李冰
C.郦道元—农学家
D.小篆—秦朝通用的标准字体
9.“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交流B.促成了贞观之治C.巩固了封建统治D.结束了分裂局面
10.“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当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观年间在位的皇帝是
B.隋文帝
C.武则天
D.唐玄宗
11.太宗时,某地发生旱灾。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
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12.“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靖难之役
1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颇有政治才能。下列是小李同学对她的归纳,不正确
A.690年,她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唐
B.她亲自组织编写农书,颁行全国,指导农业生产
C鼓励百姓兴修水利、栽桑养蚕。多次下令减免赋
D多方招揽人才,提拨了姚崇和宋原等很有才和徭役
14.“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
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5.下列人物中,为我国古代民族团结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A.空海
B.文成公主
C.郑和
D.戚继光
16.“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