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初一历史 2011.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2.所有答案均应填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下列能“以人为镜”、采纳魏征忠言的帝王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唐高祖
2.某班级举办主题为“唐代经济”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中可以入选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科举制度的完善,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的是
A.诗歌 B.散文 C.词 D.戏曲
4.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选取的下列素材中与唐朝无关的是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
C.马可·波罗来华 D.遣唐使来中国学习
5.“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描绘了谁当政时的局面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6.下列有关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宋夏澶渊之盟后,双方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B.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C.宋金议和后,北宋向金称臣
D.辽宋议和后,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7.如果你生活在宋代,有可能经历的是
①在夜市上买东西 ②可与少数民族互市 ③在邸店里看《窦娥冤》
④能使用罗盘针航海 ⑤能读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A.①②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8.右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个原因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9.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内有一幅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的是北宋的《清明上河图》。它利用高新技术使画中的景物动起来,再现北宋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其作品原作者是
A.赵孟頫 B.吴道子 C.阎立本 D.张择端
10.下列能大致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1.下列表述中能表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的是
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③临安“买卖昼夜不绝” ④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农民的需要 B.士大夫的需要
C.达官贵人的需要 D.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13.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14.《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①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②匠有常主。③计日受值。……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划线部分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
16.你认为下列历史事件中能体现我国对外友好交往传统的是
A.雅克萨之战 B.戚继光抗倭
C.欢迎土尔扈特回归 D.郑和下西洋
17.有关“开辟荆榛逐荷夷”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背景: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②人物: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③结果:1662年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④意义: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18世纪中期,清朝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A.重新统一了蒙古 B.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稳定了西藏政局 D.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
19.下列四部明清时期的小说,其中代表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是
20.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B.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始终起着推动作用
D.我国古代统治者大多强调以农为本,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写,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每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2.从北宋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23.右图的技术发明是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4.元朝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一个新的民族一回族开始形成。
25.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6.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尼布楚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 ▲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隋唐时期开凿的 ▲ 石窟艺术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28.唐朝 ▲ 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而元朝的 ▲ 既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29.明朝 ▲ 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清朝 ▲ 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四、材料解析与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o
30.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最新一版《行动指南》
中,“遗存运河”已被列人新的世界遗产种类,这为运河申遗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运河的交通
材料四 古运河是扬州的城市徽号。扬州的辉煌与古运河相伴相随。扬州因古运河而辉煌,
古运河也因扬州而骄傲。(下图:现今繁华的扬州)
请回答:
(1)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2分)是由谁下令开凿的 (1分)
(2)仔细观察材料二的元朝运河,与材料一中的隋朝运河比较,有何特点 (1分)
(3)据材料三四回答,大运河的开通对后世的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2分)
3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1)唐朝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佳话,是因为她们都嫁给了当时的赞
普,当时的民族被称为什么 (1分)
(2)观察上图,请说出元政府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又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2分)
(3)清初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分)
(4)西藏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城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
新,呈现出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四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1分)据材料二说说唐朝的对外政策产生
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1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话可能是哪朝皇帝所言 (1分)你能看出他奉行的是什么外交政策吗 (1分)根据材料四回答此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1分)
(3)以上材料,可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