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推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8-04 09:53:31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时1
降水的变化
课程内容标准
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课标具体目标
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1.
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2.
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3.
使用降水资料,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和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阅读。
是什么因素形成了上述不同的现象呢?学生回答降水
活动一: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2
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
1.自主学习:
分析两幅图中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比较两者的降水季节分配有什么差异?
2.展示交流:
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3.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活动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来完成学习,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纠正,后总结提升。
目标评价:学生能够积极回答会问题,准确描述出两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征,从而认识到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
活动二:学会绘制降水柱状图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3
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
1.自主学习:
PPT出示一组降水数据,学生根据学案完成降水柱状图的绘制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
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2.小组合作交流
根据绘制的降水柱状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2)
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3)
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4)
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5)
分析下面四幅图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
3.展示交流:
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4.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绘制降水柱状图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学会如何分析降水柱状图
活动策略:本部分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学生先动手绘制降水柱状图,再小组合作交流分析来完成学习,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纠正,后总结提升。
目标评价:学生能够积极回答会问题,准确绘制出降水柱状图,进而分析降水柱状图的变化规律,从而总结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
完成相应习题。
本节课以新课标为依据,链接教材内容和最新的网络教学资源,重视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悟和提升。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时2
降水的分布
课程内容标准
判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总结出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课标具体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2.运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归纳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
3.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
运用世界年降水量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播放世界“雨极”和世界“干极”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世界上降水量的差别之大,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来表示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呢?
活动一:认识等降水量线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
1、
自主学习:
思考:如何定义等降水量线?
1、
展示交流:
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1、
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等降水量线的定义
活动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故让学生通过读图结合自身经验来完成学习,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纠正,后总结提升。
目标评价:学生能用积极回答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等降水量线的定义,说出等降水量线上的点的共同特征是降水量相同即可。
活动二:分析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2
活动程序:小组合作—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
1、
小组合作: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
从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2、展示交流:
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小组展示交流的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3、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世界年水量的分布规律
活动策略:本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形式完成学习。学生通过读图结合自身经验来完成学习,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纠正,后总结提升。
目标评价: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能用用选取具体地点进行比较的方式归纳出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活动三:分析影响降水量分布的因素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3
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
1、
自主学习:
分析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完成学案的连线题,从而认识影响降水的因素
2、
展示交流:
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3、
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影响降水量分布的因素
活动策略:学习气温的影响因素为学生学习降水的影响因素打下了基础,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分析思考来完成学习,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纠正,后总结提升。
目标评价:学生能准确地完成连线。
完成相应习题。
本节课以新课标为依据,链接教材内容和最新的网络教学资源,重视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悟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