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 2011.06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或判断题等)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大题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将学校、姓名、年级、班级、考场、座号、考试号填写(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或判断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3.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从长安乘船去洛阳,经火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
B.上朝时,见剑魏征向太宗皇帝进谏
C.和太宗皇帝一齐讨论合并州县的事宜
D.经常诵读苏东坡写的词
2.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因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而被誉为“当代毕升”。那么,历史上毕升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转轮排字
3.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读到活字印刷的《资治通鉴》 B.参加岳飞的岳家军抗金
C.到四川经商时使用纸币 D.欣赏到《清明上河图》的真本
4.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甄子丹主演的电影《锦衣卫》,揭开了明朝皇帝专有军事特务机构的神秘面纱。持有此印的人
A.掌管全国军政大权
B.掌管全国财政大权
C.充当皇帝顾问,后来参与中央政府决策
D.由皇帝直接指挥,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不受法律约束
6.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 B.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C.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 D.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7.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
8.假如你是历史剧《康熙大帝》的导演,剧中可能出现的场景有
①册封达赖 ②签订《尼布楚条约》 ③雅克萨之战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9.下面是明代郑和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
该航行壮举最远到达的地区应是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两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
10.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是
A.设置两域都护 B.设置宣政院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11.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同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A.禁止对外贸易 B.实行闭关锁国 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
12.“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
13.清朝的乾隆皇帝晚年自称“十全老人”,并将自己一生的主要政绩概括为“十全武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哪项应包括在其“十全武功”之内
A.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 B.驱逐荷兰殖民者出台湾
C.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4.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他们取材于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15.公元1368年,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的是
A.朱元璋 B.朱允炆 C.朱棣 D.朱翊钧
16.周恩来说:“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下列哪项不属于清朝前期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A.派戚继光等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设置台湾府,加强海防
C.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8.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反映我国古代商业繁荣和
社会生活题材的动漫作品,广受参观者热捧。
其原作如右图所示,它产生的朝代是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0.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右图这部作品中的一项是
A.废分封立郡县 B.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每小题1分,共6分)
21.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22.唐太宗时,文成公主进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密切了唐与吐蕃的联系。此后,唐朝政府把西藏地区列为宣政院辖地,采取措施对西藏进行了有效管辖。
23.元世祖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24.《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5.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进一步发展,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6.清朝前期,乾隆帝率军击溃沙俄侵略者,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第Ⅱ卷(主观题)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 ▲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 ▲ ,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28.唐太宗时期的繁荣局面叫做 ▲ ,唐玄宗时期的繁荣局面叫做 ▲ 。
29.宋朝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 ;
清政府特许广州 ▲ 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四、材料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朝某皇帝之语
材料二:2008年针对法国总统萨科奇会见达赖,中国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并郑重声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材料三:2011年3月,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的大地震及海啸,中国政府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日本及时救灾。
请同答:
(1)西藏地区在唐朝时称什么?(1分)请举一例说明唐朝与该政权的友好关系。(1分)
(2)西藏地区归属中央政权最早始于哪个朝代?(1分)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1分)
(3)材料一“某皇帝”指的是准?(1分)该皇帝在位期间“帮助日本”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分)
31.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也令所有的炎黄子孙引以为豪,请根据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民谚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请同答: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唐朝农耕技术的重要创造,请写出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2分)
(2)材料二中“苏湖熟”的“苏”是指哪里?(1分)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该地从哪里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1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该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1分)
32.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
材料二: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材料三: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材料四: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是哪个朝代的统治措施?(2分)
(2)材料四中哪位皇帝设立军机处?(1分)军机处的设立使哪一机构名存实亡?(1分)
(3)由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皇权和相权有什么变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