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 教案+预习单

文档属性

名称 3.古诗三首 教案+预习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4 13:49:26

文档简介

3
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写的。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这首诗首先描写春天长安城的景色。暮春临近,全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家花园的柳枝随风飘拂。接着写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点蜡烛。诗人描绘寒食节景象,由白天写到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迢迢牵牛星》以牵牛、织女两星为素材,吟咏男女情爱的最早最完整的篇章。本诗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见的民间故事,抒发了女主人公遭受爱情折磨的痛苦。叠音词的运用是本诗的艺术特色,这些词语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外在的情景,又抒发了主人公真挚深沉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也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十五夜望月》中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氛围,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二、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诸侯、文章、哭泣、盈盈、脉脉、栖息、乌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品味优美语言,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
完成预习单(作业超市)。
(二)教师
古诗写作背景资料、相关图片,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
背诵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二)交流预习,促进发展
1.检查预习,出示生字词。
课件出示:
诸侯
文章
哭泣
盈盈
脉脉
栖息
乌鸦
2.开火车读,齐读。
3.听写词语,反馈矫正。
4.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



(1)指导书写“侯”:左右结构,中间没有竖。
(2)指导书写“盈”:上下结构,注意右上部件是“乃里又的书写”。
(3)指导书写“栖”:左右结构,注意右部件是“西”里没有一横。
(3)学生练写,点评,修改。
(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1.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吗?(学生回答)那么,你们知道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没错,就是寒食节)寒食节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寒食》。
2.板书:寒食
3.齐读课题。
4.了解寒食节的来历。
课件出示:
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清明节的前一二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5.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6.出示古诗,诵读古诗。
课件出示: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男女生诵读,读出节奏。
7.
抓字眼,明诗意。
(1)根据注释,小组相互交流诗意。
课件出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天的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柳絮,寒食节的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课件出示: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8.多诵读,悟诗情
(1)哪些句子写春意?根据诗意,想象美好意境。小组相互交流。
预设:
课件出示:
春城无处不飞花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课件出示:
春城无处不飞花
(2)作者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课件出示:
春城无处不飞花
(3)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4)
课件出示:
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句话重点是什么?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5)探讨:《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诗中描写了什么?
按时间顺序描写的:(白天---夜晚)描写了柳絮纷纷、烛光阴影。
板书:柳絮纷纷
(6)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天下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点蜡烛。不满,轻蔑。
板书:不满,轻蔑
(7)
课件出示: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句话有何深意?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寒食》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家花园的柳枝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点蜡烛。诗人以汉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齐背这首古诗。
课件出示: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完成“作业超市”中课堂练习的第一课时一、二、三题。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超市”中第一课时第四题。
六、板书设计
寒食

韩翃
柳絮纷飞
不满
轻蔑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背诵《寒食》,导入新课。
(二)复习检查,巩固提升
1.默写古诗。
课件出示: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取法于诗经和乐府,更有它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了解《古诗十九首》。
课件出示:
《古诗十九首》源于东汉末年。
主要内容:是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
特点: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
评价:五言之冠冕。
刘勰《文心雕龙》
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5.学习诗歌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我们用朗朗书声走入这首诗歌的学习。
课件出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讲述了谁的故事?(板书:牵牛
织女

6.
抓字眼,明诗意。
(1)根据注释,小组相互交流诗意。
课件出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织女。
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
“迢迢”指遥远的地方。今天这个词语仍然有生命力,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不远万里,“千里迢迢”。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人内心起相思。
课件出示: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轻巧地摆动着柔美洁白的双手,一扎一扎地穿梭织布。
(2)织女在这首诗中是怎样一个形象?
预设:美丽、勤劳、内心充满了苦痛的思念。(板书:思念)
(3)“擢”让人如见其形,“弄”让人如闻其声。
——这句既写出了织女的勤劳,又写出她试图借忙碌的劳动来掩饰排遣自己的愁思。
(4)
课件出示: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整天都织不出布来,相思的眼泪如下雨般零落。
预设:“不成章”三字蕴含着一个“思”字,即织女的内心动态,“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因而神思恍惚、心不在焉,落得个终日勤劳作,终日意悬悬,终日不成章。
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眼泪。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是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塑造织女相思之苦。
(5)
课件出示: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
预设:
银河很清很浅,应该能自由往来,那为什么两人却不能见面呢?
——是有人压制了她的爱情。
这句不是与“迢迢”相矛盾吗?
——因为思念而觉得距离很远。
(6)
课件出示: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隔一条清清的银河,只能含情注视默默不语。
“盈盈”写出了水之物貌,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见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
8.多诵读,悟诗情。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不仅在内容,还有它的语言形式,用“深衷浅貌,短语长情”评价最为贴切。再读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诗歌“深深的话,浅浅的说”的语言之美。
课件出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组成的词语,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式。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在古典诗词中,叠字的运动相当普遍。
课件出示:
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
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是写素手之细;
札札,是写机杼之声;
盈盈,是写银河之水。
脉脉,是织女凝望的神情。
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
(二)学习《十五夜望月》。
1.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望月到了哪些景象呢?
课件出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2.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时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
3.出示古诗,诵读古诗。
课件出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4.
抓字眼,明诗意。
(1)根据注释,小组相互交流诗意。
课件出示:
中庭地白树栖鸦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的意境之中。
(2)
课件出示:
冷露无声湿桂花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湿”
表示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湿润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润之久,也表明露水轻盈无迹。我们仿佛闻到庭院中弥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飘”,传说人间的桂花树是广寒宫里那棵桂花树的种子落到人间后生长出来的。那么人间的桂花香了,广寒宫里的桂花也应该香了吧。
(3)
课件出示:
今夜我独望明月,无限秋思落心头。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
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5.
多诵读,悟诗情
课件出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预设: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板书:孤寂
怅然
(2)说说诗歌后两句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落”字,给人以形象的动感,新颖妥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入骨的思乡之情。板书:思乡之情
(四)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完成“作业超市”中课堂练习的第二课时一、二、三题。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超市”中第二课时第四题。
六、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牵牛
织女
王建
思念
孤寂
怅然
思乡之情3.《古诗三首》预习单
班级:
姓名:
一、我会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通句子,相信你能超过三遍。
二、我会写





认真读课文,正确读写以下字词:



诸侯、文章、哭泣、盈盈、脉脉、栖息、乌鸦
三、我会做





通过读古诗,每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四、我会查





把你搜集到的关于古诗作者的文字资料写下来。
课堂练习:
第一课时
一、写好每一个字




二、词语解释:  
1.春城:
2.飞花:
3.日暮:
三、回答问题:
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天下一片漆黑。但是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呢?
四、课外延伸:1.
熟练背诵古诗。
2.
搜集并学习其他有关寒食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下列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暧暧(ài
ài)
迢迢(tiáo
tiáo)
呦呦(yōu
yōu)
B.机杼(zhù)
羁鸟(jī)
阡陌(qiān
mù)
C.擢升(zhuó)
吐哺(bǔ)
三匝(zhā)
D.衣衿(jīnɡ)
掇取(duō)
脉脉(mò
mò)二、填一填。
二、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三、诗意再现(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4月4、5或6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夕(农历七月初七)

秋(农历八月十五)

阳(农历九月初九)

至(12月21、22或23日)
我国有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了解一下这些节日的来历和风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