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 教案(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推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 教案(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8-04 10:07:43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
课时1
以外流河为主
1.读图熟悉我国主要的河流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河的划分。
2.学会分析我国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3.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众多的河流,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初步建立人地关系意识。
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及分布,掌握外流河(区)与内流河(区)的定义及划分。
归纳我国河流主要的水文特征,并总结外流河、内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源来自那几条河流呢?(长江、赣江)那我国还有多少像长江、赣江这样的河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主要河流。
【讲授新课】
1.利于PPT播放“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问:大家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河流众多)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
河流众多有什么优势呢?
教师总结:
(1)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2)塑造了富饶的冲击平原(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3)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例如,鄱阳湖是我国候鸟的一大栖息地)
(4)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旅游等。
教师板书:1.河流众多
优点:①②③④
2.利用PPT播放我国河流分布图,给出河流位置,让学生回答分别是什么河流(黑龙江、辽河、黄河……)问:这些河流最终流向哪?(海洋)再问:分别流向哪个海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再追问: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分别有哪些?再播放塔里木河的位置,问:这条河流最终流向哪?(消失在陆地)
请学生总结:最终流向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如:黄河、长江,最终未能注入海洋的叫内流河,如:塔里木河。
教师板书:2.以外流河为主
河流
定义
主要河流
分布
外流河
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
自东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黄河、海河、长江、淮河、珠江、澜沧江
外流区:外流河的流域占全国面积的2/3,水量超过95%
向南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向北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
最终未能注入海洋的河流
塔里木河
内流区:内流河的流域占全国面积的1/3,水量不到5%
3.根据外流区、内流区的定义及分布图,问:我国外流区、内流区主要分布在哪?结合前几节学过的地形地势及气候的知识点,请学生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和东北部,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原因:南部,东北部位于季风区,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部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
4.根据外流河、内流河推测外流湖、内流湖定义,再画简图形象的解释二者之间的差别及原因。
5.播放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景观图片,并盘点我国河湖之最。
6.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了解河流的具体特征,河流的特征称为水文特征,具体包括: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我们以松花江、黄河、长江、西江(珠江的干流)四条河为例,来具体分析它们的水文特征。完成表格。
河流
水量大小
汛期长短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
松花江
较小
较短
最小

黄河
最小
最短
最大

长江
最大
较长
较大

西江(珠江)
较大
最长
较小

7.合作探究:造成我国河流水文特征各不相同的原因分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当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选填多或少),河流水位高(选填高或低)、流量大(选填大或小),形成汛期;当冬季风加强、夏季风减弱,降水少(选填多或少),河流水位低(选填高或低)、流量小(选填大或小),形成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断流、结冰,河流流经植被稀少(选填茂密或稀少)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就大。
8.合作探究:归纳外流河、内流河的共同的水文特征。
河流
流量
汛期
含沙量
冰期
河流水源
影响因素
外流河
较大
从北向南变长
(除黄河外)较小
秦岭淮河以北结冰
降水为主
季风、植被生长较好
内流河
较小

较大
断流、为季节性河流
冰雪融水
气温
9.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材料,掌握京杭运河的概况及作用。
完成相应习题。
以外流河为主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分析归纳了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了解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外流河(区)和内流河(区)
外流河(区)和内流河(区)
河流的水文特征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
课时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能够说出黄河的概况。
2.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1.黄河的地理概况。
2.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她在历史上曾多次泛滥,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我们的一大忧患。今天,我们就围绕黄河的“奉献”和“忧患”来探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问题。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黄河风景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教师再展示一组突出黄河危害的图片或录像,请同学们观看。看完后,教师总结: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我国黄河的图片或录像,黄河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她在历史上曾多次泛滥,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我们的一大忧患。今天,我们就围绕黄河的“奉献”和“忧患”来探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问题。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1.黄河的概况
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本第50页图2.41黄河流域水系图和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2)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区、地形区?
黄河干流很明显地呈巨大的“几”字形,像一条巨龙,从青藏高原越过青海省、甘肃省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3)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黄河发源于哪座山脉?黄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特点是什么?(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
(4)黄河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山西省、陕西省和河南省、山东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2.黄河与长江比较
读“我国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对比表”,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800千米,年径流量却相差14倍。
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不多,年径流量却很悬殊,这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黄河的径流量受气候影响很大,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与长江比,黄河水文特征还有什么差异?
与长江比,黄河的年径流量集中在夏秋季节(7~9月),黄河的含沙量大,黄河在冬季会出现结冰现象。
(三)黄河的奉献与忧患
1.奉献
黄河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利用多媒体适当根据学生反馈情况予以补充,主要体现灌溉、发电、旅游、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等方面。出示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景观图,在干旱的地区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出示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中国地形图。通过读图,我们知道黄河的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主要的水电站有刘家峡、龙羊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这些水电站的建立,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电能和水能。壶口瀑布以其水势汹涌、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2.忧患
多媒体展示资料
资料一 “痛苦的记忆”: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0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洪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
资料二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黄河每立方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35千克,高峰时达到570千克。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担)水,六斗泥”。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
资料三 黄河断流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每年豫、鲁两省因断流无法灌溉而减产粮食10亿千克以上。1995年断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即高达42亿元。而断流时间最长的1997年,黄河下游有13.33万公顷粮食绝收,减产粮食27.5亿千克,棉花5000万千克,胜利油田200口油井被迫关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35亿元。1997年,空前严重的断流影响到130万人的吃水问题。
资料四 水污染的漫画或录像。(略)
资料五 源头荒漠化的图片。(略)
资料六 课本第52页活动题1。(图2.45)
学生回答:
洪水威胁、泥沙含量大、断流损失、水污染、凌汛、荒漠化、水土流失、“地上河”隐患等。
教师进一步引导:
(1)黄河上、中、下游三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分别主要是什么?
(2)各河段产生以上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主要有哪些?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六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组间进行交流补充。
教师总结:上游产生的主要问题是荒漠化和凌汛,中游产生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的问题,下游产生的主要问题是“地上河”隐患、断流和凌汛。
教师提问:产生以上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
教师展示资料,并结合课本的活动题1(图2.45)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共同合作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
资料一 多媒体展示黄河源头和上游植被破坏的录像或景观图,引导学生分析出黄河上游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人为原因是过度放牧和毁林开荒等。
资料二 课本第53页图2.45分析产生凌汛的河段与不产生凌汛的河段河流的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产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是黄河流域跨纬度较大,这是造成凌汛的主要因素,即以自然因素为主。
资料三 课本第51页的图2.42“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
针对资料三提问:
(1)图中的兰州、河口、龙门、陕县、利津等含沙量分别是多少?黄河流经哪一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为什么?
(2)从陕县到利津含沙量和输沙量各有什么变化?沙到哪里去了?
针对问题1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可从地形、气候和植被等方面总结)黄土土质疏松、易流失,植被破坏严重,暴雨使大量泥沙与雨水汇入黄河造成中游严重水土流失。这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针对问题2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从陕县到利津含沙量和输沙量都在减少,该河段主要流经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到了河床,变成了“地上河”。
教师提问:“地上河”有什么危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与中游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它的危害是随时有发生洪水的危险。下游的地上河形成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水土流失,这也是下游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不仅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课堂过渡:我们通过以上大量材料、图片、录像分析出黄河各河段主要的环境问题以及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此我们也意识到它们对黄河流域人民的不利影响,为了让黄河更好地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我们必须积极寻找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究竟如何治理更有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的翅膀,献计献策。
课堂设计
指导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2页的阅读材料“治黄百难 唯沙为首”,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分别对黄河各河段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然后,结合课本第52页的活动题2,提出我国是如何解决的?学生看书回答。展开想像;教师布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班内进行讨论,寻找治理黄河忧患的措施和方案。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针对上游的荒漠化可以采取退耕还草、还林,合理放牧,植树种草;针对凌汛可以采取破冰、疏导。对中游的水土流失应从人为因素考虑,多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对下游的“地上河”隐患可以采取治沙、疏浚河道、加固大堤,加强中游泥沙的治理等措施;防治水污染、节约用水,修建水库、建水利枢纽;等等。
完成相应习题。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正、反两方面对黄河的“功”与“过”进行了学习,重点针对黄河的开发和利用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设想了许多治理措施和方案。
黄河的概况
黄河的水文特征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利用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
课时2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能够说出长江、的概况。
2.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1.长江的地理概况。
2.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通过读图说明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1.播放长江之歌,引入对长江的学习。
2.读我国主要河流比较表,分析为什么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展示课件:学生欣赏《长江之歌》,并欣赏长江壮美景色。
教师讲解:长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之歌》就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它既是我国的“水能宝库”,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功能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查阅课本图2.34和有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然后请各组派代表就以下问题向全班发表见解或填绘地图。
1.长江发源于哪里?注入什么海洋?干流有多长?
2.在图中指出自源头到入海口,长江干流流经了哪些大的地形区?这些地形区各属于我国地势哪级阶梯?干流在阶梯交界处形成了哪些著名峡谷?
3.在地图中标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写出分界点的名称,干流南北各有哪些支流和湖泊?
学生议论:(略)
活动小结:引导学生观察第45页照片,江源附近河道复杂,给源头勘查带来了困难。自清代以来,几次勘查都没有准确结果。直到1978年,我国科学工作者才完成长江源头的勘查,证明长江为世界第三长河,长度大于北美洲密西西比河(6262千米)。长江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江水流速快,切穿了一系列山脉,形成峡谷。长江三峡两岸峭壁陡直,直插云霄,峡内幽深,江水湍急,虎跳峡则深度更大,江水奔腾咆哮,水能丰富。
课堂过渡:水能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利用高速水流推动水轮机组发电,巨大的水量和水流速度快是水能开发的先决条件。内河航运是船舶在河流上进行运输,江阔、水深、水流平稳是航运的理想条件。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长江上、中、下游各段流经的地形、水流的速度、支流的多少和水量的大小都有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对长江各段的开发措施必然各不相同。
课堂活动2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参考长江干流剖面图(图2.35)和课本其他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本组承担的课题,然后请各组代表就本组负责的课题发表见解,其他各组可以给予补充。
课题一:(第1~4组研究)长江上、中、下游三段相比,哪个河段水能资源最丰富?哪个河段最适合发展航运事业,判断依据是什么?
课题二:(第5~8组研究)据测,长江可开发的水能蕴藏量达1.9亿千瓦,在世界大河中首屈一指,但现在水能资源的开发只占可开发利用的8.6%,巨大的能源付之东流。你认为长江水能开发有哪些困难,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逐步实施,你认为会给长江水能开发带来哪些机遇?
学生议论:(略)
活动小结:随着西部大开发,我国东西部对电力的需求加大,加上西部地区科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必将加快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速度。
从课本图2.35可以看出:长江干流从四川宜宾以下四季都可通航。为了克服影响长江通航的因素,应当多方投入资金,疏通航道,消除浅滩;更新长江船舶,确保航运安全;加强沿江港口建设,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课堂过渡
长江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但是,这条母亲河有时却相当暴虐。
课堂活动3
师:“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除了使通航受阻外,还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讲解:荆江河段水位高出两岸的江汉平原,河道蜿蜒,水流不畅,容易积水,造成洪灾。荆江河段(教材47页2.37三峡工程和2.38荆江治理图)是长江洪灾最严重的河段,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与蓄水相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三峡水区建库后,可以控制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完成相应习题。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正、反两方面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黄河的“功”与“过”进行了学习,重点针对长江的开发和黄河的“过”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设想了许多治理措施和方案。
长江的概况
长江的水文特征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