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号》教案?
执教歌曲:《法国号》
教学目标:?
1、简单认识几种乐器:法国号?、 钢琴?、小提琴。
2、能用自然舒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用动作体会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
4、能创编歌词,表演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想象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
1、用连音断音的演唱形式演唱?。
2、感知圆舞曲的的特点,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了解法国号的知识,知道又叫圆号。
?教学难点:?
最后一句音准的掌握和富有弹性连贯舒展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 图片? ?钢琴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师生问好歌》
课前律动:孩子们,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个热身,随着音乐律动起来吧!
节奏游戏。
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音乐课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的乐器了,今天老师又带来了几样乐器,你们能猜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课件图片:钢琴、小提琴、圆号)
新课教学
(1)播放音乐片段:介绍乐器的相关知识。?(欣赏圆号演奏片段)?
师:谁知到刚才演奏的乐器是什么?生答圆号(或不知道。)?
师:对。它叫做圆号。(老师来告诉你们,这种乐器叫做圆号。)由于法国人对它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所以又叫“法国号”。(出示图片)老师今天也带了这件乐器,我们来看看,它有几个地方是圆的?这个部分叫做“号嘴”、这个部分呢叫做“号口”、中间这部分就是“号身”。(指到各个部位,师依次进行介绍)
听音色,初次播放歌曲《法国号》
老师这儿有一首描述法国号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是几拍子的?(生:三拍子,)
B、它的声音是怎样的呢?(生:声音很优美圆润)
C、再次播放课件,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中不停出现那句话?(嗡巴巴,翁巴巴) 声音强弱呢?(强弱弱)
(3)学唱歌曲
A师:我们一起来把歌词读一读。生随师分读,再齐读。
?B师:让我们加上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来读一读。
(4)观察歌谱
有几个乐句?(4个)
观察前3个乐句有什么发现?(第1、3乐句是完全一样的)
师:观察一下谱子,哪一句音节的变化最多?(生,第四句)
师:老师再弹一遍,听一听这句的旋律有什么特别的?
(课件出示第4乐句,像水波纹一样)
总结:怎样唱才能体现水波荡漾的感觉?提示:借鉴强弱的规律。
学生再次跟琴集体唱一遍第四句。注意音准和强弱规律。
(5)歌曲处理,分角色演唱
思考:其中反复出现的“嗡巴巴”是模仿的什么“嗡”模仿的是法国号的低音区,唱的重一点、声音很低沉,饱满。“巴巴”模仿的是法国号的中音区,要唱得明亮一点。“嗡巴巴”要唱得有弹性,强弱明显些,这样就更有有韵律了。最后一句:“那就是我的法国号”要唱出象水波纹一样的起伏感。
变换形式演唱:男、女生接唱,男生唱“嗡”,女生唱“巴巴”。最后一句一起来。(生唱第三遍,如不熟练可互换再演唱。)
打击乐伴奏。
总结:(师)同学们唱得越来越好,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集体有感情地演唱,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三拍子的音乐叫圆舞曲,也叫华尔兹,它的节奏特点像小船在荡漾(边说边做动作)1、2、3有一种起伏荡漾的感觉。让我们用身体感受一下。双手叉腰准备,左晃晃、右晃晃,先迈左脚一二三、再迈右脚二二三、左二三、右二三。)
四.拓展创造
1. 小组合作,改编、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今天我还带来了好多乐器你们看看除了圆号外,还认识哪些乐器?(出示图片)?生答铃鼓、沙锤、碰铃。我们来想想他怎样发出声音,(生讨论后模仿)模唱一下乐器的声音吧:嘀嘟嘟、嘀嘀答、叮叮咚。那我们把这些乐器唱到我们歌曲中吧。?
五、教师小结?
老师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刻,让我们再次唱起《法国号》,跳起优美的华尔兹结束今天的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