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孤独之旅 课件(共74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16*孤独之旅 课件(共74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5 13:1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4张PPT)
孤独之旅
曹文轩
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总会一次次不知觉望向远方,对远方的道路充满憧憬,尽管忽隐忽现,充满迷茫。有时候身边就像被浓雾紧紧包围,那种迷茫和无助只有我们自己能懂。尽管有点孤独,尽管带着迷茫和无奈,但我依然敢于面对,因为这就是我的青春,不是别人的,只属于我的。
孤独之旅
曹文轩
执教:芦溪镇中学
刘伶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
一、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
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
“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散文:《前方》
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
“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
重点研讨
朗读课文思考杜小康经历
“孤独之旅”
时经历了几个时期,
每个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
“他们还各自创造和共同创造了许多消解孤独的办法:父子俩一起出发走进芦苇丛里,看谁捡的雁蛋多;他们用芦苇扎(zá)成把,堆成高高的芦苇塔,爬上去,居然看到好几处散落在芦苇丛里的人家和村庄;杜小康用芦苇编了几十只小笼子,又捉了几十只只有这里的芦苇丛里才有的、那种身材优美的纺织娘放入笼中,使寂静的夜晚,能听到他们此起彼伏的鸣叫……”
——《草房子》
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
前方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它又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
——曹文轩散文《前方》
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
?
爸,你快来看啊,我们的鸭子下蛋了!
??
爸,蛋,鸭蛋,鸭下蛋了!
???
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
?曹文轩说:“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曹文轩《感动》
孤独对于杜小康来说,与其说是磨难,不如说是什么?
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
?
二、“谈”孤独
1.如果我是“杜小康”。
2.我自己对孤独的理解。
3.品尝(欣赏)别样的孤独。
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
?
孤独,让我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人生和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和他人;
孤独,让我们的人格变得更加成熟,少了很多盲目与追随;
孤独,让我们的心灵远离了尘世的浮躁和喧嚣,多了一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宁静和超然;
孤独,让我们的人生多了一份历练,变得更加坚强和无畏。
孤独,是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弃后所直面的第一道难题,后来,也正是孤独,使他重新诞生了。而我们的人生之路,同样漫长而艰辛,走在成长路上的你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命运也把你抛出了原来的生活轨道,你做好了在绝境中重新诞生的准备了吗?这些思考留给大家。
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
?
“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曹文轩小说:《青铜葵花》
孤独之旅
三、“享受”
孤独之旅
合作探究
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渲染文章孤独的气氛,烘托人物孤独害怕的心理,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学气息。
环境描写的作用
结合课文说说“孤独”的含义?
(你觉得文中杜小康感受到那些方面的“孤独”?)
离乡背井的孤独
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
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
前途迷茫与未知的孤独
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
寂寞痛苦
恐惧
孤独
磨难
拓展延伸
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
朗读课文思考杜小康经历
“孤独之旅”
时经历了几个时期,
每个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
——曹文轩散文:《前方》
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
作业布置:
请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孤独之旅
曹文轩
执教:芦溪镇中学
刘伶俐
他既是作家,亦是学者。他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高峰,也是世界儿童文学的峰峦。他的作品优雅动人、诗意浪漫、至情至性,充满哲学情愫和人文关怀,是经得起时光淘洗的经典。
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主要作品有《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我的儿子皮卡》《丁丁当当》等。创作并出版绘本《飞翔的鸟窝》《羽毛》《柏林上空的伞》《烟》《夏天》《笨笨驴系列》等。学术性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德、希腊、日、韩、瑞典、丹麦、葡萄牙等文字。曾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输出版权优秀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重要奖项40余种。
他既是作家,亦是学者。他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高峰,也是世界儿童文学的峰峦。他的作品优雅动人、诗意浪漫、至情至性,充满哲学情愫和人文关怀,是经得起时光淘洗的经典。
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主要作品有《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我的儿子皮卡》《丁丁当当》等。创作并出版绘本《飞翔的鸟窝》《羽毛》《柏林上空的伞》《烟》《夏天》《笨笨驴系列》等。学术性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德、希腊、日、韩、瑞典、丹麦、葡萄牙等文字。曾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输出版权优秀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重要奖项40余种。
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称曹文轩的作品:
“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实哀伤的瞬间。”
“书写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的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
(左三为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
8月20日晚6点半,新西兰奥克兰Queen's
Wharf星光熠熠,来自世界各地的童书作家、插画家、出版人和媒体等共同参加了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颁奖典礼,
新西兰著名主持人Miriama
Kamo主持,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齐·亚当娜为曹文轩先生及德国插画家苏珊·贝尔纳颁奖。
他既是作家,亦是学者。他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高峰,也是世界儿童文学的峰峦。他的作品优雅动人、诗意浪漫、至情至性,充满哲学情愫和人文关怀,是经得起时光淘洗的经典。
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主要作品有《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我的儿子皮卡》《丁丁当当》等。创作并出版绘本《飞翔的鸟窝》《羽毛》《柏林上空的伞》《烟》《夏天》《笨笨驴系列》等。学术性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德、希腊、日、韩、瑞典、丹麦、葡萄牙等文字。曾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输出版权优秀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重要奖项40余种。
曹文轩创作三十年经典回顾,值得珍藏一生的经典美文,不老的浸润心灵的文字,让你心中每天开出一朵空灵、纯美的文学之花。
曹文轩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素以文字唯美、情感质朴、意境优美著称,堪称感动了百万中国人的儿童文学经典。
作品一方面深深地扎根于现实土壤,一方面又拓展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富于理想主义与浪漫色彩,充盈着理想与智慧的光彩,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书籍装帧精美,插图唯美空灵,与曹文轩纯美的文字交相呼应,精装典藏。
我的背景是中国,她除了给我意志之外,一直向我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独特的、价值连城的写作资源。
——曹文轩




··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
·被《出版人》杂志评选为“少儿文学类”年度图书;
·被《中华读书报》评为“年度百本好书之一”;
·获《中国图书商报》颁发的“中国图书榜中榜少儿类最佳读物奖”;
·获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与《出版商务周报》共同颁发的“年度最佳少儿文学”奖。
“我的儿子皮卡”系列
曹文轩首部少年成长系列小说
融入浓浓慈父情怀以及独到的教育理念




曹文轩绘本馆



这是一头小驴,也是任何一个正在独立长大的孩子。
笨笨驴系列图画书
曹文轩倾情奉献的系列图画书作品。



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称曹文轩的作品:
“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实哀伤的瞬间。”
“书写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的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
(左三为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
4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北京出席“走向世界的中国儿童文学”座谈会并讲话。讲话中谈到“曹文轩始终专注文学,满腔热情地写故事,写中国的故事,写中国孩子的故事。实践证明,没有对文学的坚定坚守,没有矢志不移的文学探索和前行,就很难在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2016年8月18日,第35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世界大会开幕式在新西兰奥克兰Aotea中心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千多名作家、插画家、出版人和阅读推广人参加了开幕仪式。
“碰鼻礼”是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独特的见面问候方式,也是表达祝福,欢迎客人的最高礼节。中国著名作家、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作为此次大会尊贵的客人,在台上接受了“碰鼻礼”的欢迎仪式。
 陪同曹文轩先生参加本次活动的是他最小的妹妹曹文芳女士,曹文芳女士也是一位著作颇丰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书中充满了文情诗思般的灵秀气质,同时又包含着一种天壤苍然的深沉感,代表作有“喜鹊班的故事”系列(9册)、“水蜡烛”系列(6册)、《肩上的童年》等。
8月20日晚6点半,新西兰奥克兰Queen's
Wharf星光熠熠,来自世界各地的童书作家、插画家、出版人和媒体等共同参加了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颁奖典礼,
新西兰著名主持人Miriama
Kamo主持,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齐·亚当娜为曹文轩先生及德国插画家苏珊·贝尔纳颁奖。
在颁奖典礼上,曹文轩先生用中文发表了约二十分钟的获奖感言,
演讲题目是《文学:另一种造屋》,颁奖典礼现场用大屏幕为大家展示了中英文的演讲内容。
文学:另一种造屋
我为什么要——或者说我为什么喜欢写作?写作时,我感受到的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一直在试图进行描述,但各种描述,都难以令我满意。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确切的、理想的表述:写作便是建造房屋。
是的,我之所以写作,是因为它满足了我造屋的欲望,满足了我接受屋子的庇荫而享受幸福和愉悦的欲求。
我在写作,无休止地写作;我在造屋,无休止地造屋。
当我对此“劳作”细究,进行无穷追问时,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造屋的情结,区别也就是造屋的方式不一样罢了——我是在用文字造屋;造屋情结与生俱来的,而此情结又来自于人类最古老的欲望。
记得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很像一户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唤的杂工。一边盖,一边想象着这个屋子的用场。不是一个空屋,里面还会放上床、桌子、书柜等家什。谁谁谁睡在哪张床上,谁谁谁坐在桌子的哪一边……不停地说着。一座屋子里,有很多空间分割,各有各的功能。有时好商量,有时还会发生争执,最严重的是,可能有一个霸道的孩子因为自己的愿望未能得到满足,恼了,突然一脚踩烂了马上就要竣工的屋子。每逢这样的情况,其他孩子也许不理那个孩子了,还骂他几句很难听的,也许还会有一场激烈的打斗,直打得鼻青脸肿、哇哇地哭。无论哪一方,都觉得事情很重大,仿佛那真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屋子。无论是希望屋子好好地保留在树下的,还是肆意要摧毁屋子的,完全把这件事看成了大事。当然,很多时候是非常美好的情景。屋子盖起来了,大家在嘴里发出噼里啪啦一阵响,表示这是在放庆贺的爆竹。然后,就坐在或跪在小屋前,静静地看着它。终于要离去了,孩子们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很依依不舍的样子。回到家,还会不时地惦记着它,有时就有一个孩子在过了一阵子时间后,又跑回来看看,仿佛一个人离开了他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流浪了一些时候,现在又回来了,回到了他的屋子、他的家的面前。




我更喜欢独自一人盖屋子。
那时,我既是设计师,又是泥瓦工、木匠和听使唤的杂工。我对我发布命令:“搬砖去!”于是,我答应了一声:“哎!”就搬砖去——哪里有什么砖,只是虚拟的一个空空的动作。一边忙碌一边不住地在嘴里说着:“这里是门!”“窗子要开得大大的!”“这个房间是爸爸妈妈的,这个呢——小的,不,大的,是我的!我要睡一个大大的房间!窗子外面是一条大河!”……那时的田野上,也许就我一个人。那时,也许四周是滚滚的金色的麦浪,也许四周是正在扬花的一望无际的稻子。我很投入,很专注,除了这屋子,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那时,也许太阳正高高地悬挂在我的头上,也许都快落进西方大水尽头的芦苇丛中了——它很大很大,比挂在天空中央的太阳大好几倍。终于,那屋子落成了。那时,也许有一支野鸭的队伍从天空飞过,也许,天空光溜溜的,什么也没有,就是一派纯粹的蓝。我盘腿坐在我的屋子跟前,静静地看着它。那是我的作品,没有任何人参与的作品。我欣赏着它,这种欣赏与米开朗基罗完成教堂顶上的一幅流芳百世的作品之后的欣赏,其实并无两样。可惜的是,那时我还根本不知道这个意大利人——这个受雇于别人而作画的人,每完成一件作品,总会悄悄地在他的作品的一个不太会引起别人注意的地方,留下自己的名字。早知道这一点,我也会在我的屋子的墙上写上我的名字。屋子,作品,伟大的作品,我完成的。此后,一连许多天,我都会不住地惦记着的我的屋子,我的作品。我会常常去看它。说来也奇怪,那屋子是建在一条田埂上的,那田埂上会有去田间劳作的人不时地走过,但那屋子,却总是好好的还在那里,看来,所有见到的人,都在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直到一天夜里或是一个下午,一场倾盆大雨将它冲刷得了无痕迹。
文学:另一种造屋
再后来就有了一种玩具——积木。
那时,除了积木,好像也就没有什么其他的玩具了。一度时期,我对积木非常着迷——更准确地说,依然是对建造屋子着迷。我用这些大大小小、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积木,建造了一座又一座屋子。与在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屋子不同的是,我可以不停地盖,不停地推倒再盖——盖一座不一样的屋子。我很惊讶,就是那么多的木块,却居然能盖出那么多不一样的屋子来。除了按图纸上的样式盖,我还会别出心裁地利用这些木块的灵活性,盖出一座又一座图纸上并没有的屋子来。总有罢手的时候,那时,必定有一座我心中理想的屋子矗立在床边的桌子上。那座屋子,是谁也不能动的,只可以欣赏。它会一连好几天矗立在那里,就像现在看到的一座经典性的建筑。直到一只母鸡或是一只猫跳上桌子毁掉了它。
现在我知道了,屋子,是一个小小的孩子就会有的意象,因为那是人类祖先遗存下的意象。这就是为什么第一堂美术课往往总是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用几条长长短短的、横着的竖着的直线画一座屋子的原因。
屋子就是家。
屋子的出现,是跟人类对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其实,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是和家有关的。幸福、苦难、拒绝、祈求、拼搏、隐退、牺牲、逃逸、战争与和平,所有这一切,都与家有关。成千上万的人呼啸而过,杀声震天,血沃沙场,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就像高高的槐树顶上的一个鸟窝不可侵犯一样。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情景:一只喜鹊窝被人捅掉在了地上,无数的喜鹊飞来,不住地俯冲,不住地叫唤,一只只都显出不顾一切的样子,对靠近鸟窝的人居然敢突然劈杀下来,让在场的人不能不感到震惊。
文学:另一种造屋
家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
当我终于长大时,儿时的造屋欲望却并没有消退——不仅没有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而变本加厉。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更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物质之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还有,也许我如此喜欢写作——造屋,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满足了我天生想往和渴求自由的欲望。
这里所说的自由,与政治无关。即使最民主的制度,实际上也无法满足我/我们的自由欲望。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参与者的萨特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听上去让人感到非常刺耳,甚至令人感到极大的不快。他居然在人们欢庆解放的时候说:“我们从来没有拥有比在德国占领期间更多的自由。”他曾经是一个革命者,他当然不是在赞美纳粹,而是在揭示这样一个铁的事实:这种自由,是无论何种形态的社会都无法给予的。在将自由作为一种癖好,作为生命追求的萨特看到,这种自由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但他找到了一种走向自由的途径:写作——造屋。
文学:另一种造屋
人类社会如果要得以正常运转,就必须讲义务和法则,就必须接受无数条条框框的限制。而义务、法则、条条框框却是和人的自由天性相悖的。越是精致、严密的社会,越要讲义务和法则。因此,现代文明并不能解决自由的问题。但自由的欲望,是天赋予的,那么它便是合理的,无可厚非。对立将是永恒的。智慧的人类找到了许多平衡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写作。你可以调动文字的千军万马。你可以将文字视作葱茏草木,使荒漠不再。你可以将文字视作鸽群,放飞无边无际的天空。你需要田野,于是就有了田野。你需要谷仓,于是就有了谷仓。文字无所不能。
作为一种符号,文字本是一一对应这个世界的。有山,于是我们就有了“山”这个符号。有河,于是我们就有了“河”这个符号。但天长地久,许多符号所代表的对象已不复存在,但这些符号还在,我们依然一如往常地使用着。另外,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叙述,常常是一种回忆性质的。我们在说“一棵绿色的小树苗”这句话时,并不是在用眼睛看着它,用手抓着它的情况下说的。事实上,我们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在用语言复述我们的身体早已离开的现场,早已离开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这样做是非法的,你就无权在从巴黎回到北京后,向你的友人叙说卢浮宫——除非你将卢浮宫背到北京。而这样的要求显然是愚蠢的。还有,我们要看到语言的活性结构,一个“大”字,可以用它来形容一只与较小的蚂蚁相比而显得较大的蚂蚁——大蚂蚁,又可以用它来形容一座白云缭绕的山——大山。一个个独立的符号可以在一定的语法之下,进行无穷无尽的组合。所有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诉说一个事实:语言早已离开现实,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这个王国的本性是自由。而这正契合了我们的自由欲望。这个王国自有它的契约。但我们却可以在这一契约之下,获得广阔的自由。写作,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以自由翱翔,可以让我们的自由之精神,得以光芒四射。可以让我们向往自由的心灵得以安顿。
文学:另一种造屋
为自由而写作,而写作可以使你自由。因为屋子属于你,是你的空间。你可以在你构造的空间中让自己的心扉完全打开,让感情得以充分抒发,让你的创造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而且,造屋本身就会让你领略自由的快意。屋子坐落在何处,是何种风格的屋子,一切,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当屋子终于按照你的心思矗立在你的眼前时,你的快意一定是无边无际的。那时,你定会对自由顶礼膜拜。
造屋,自然又是一次审美的历程。屋子,是你美学的产物,又是你审美的对象。你面对着它——不仅是外部,还有内部,它的造型,它的结构,它的气韵,它与自然的完美合一,会使你自然而然地进入审美的状态。你在一次又一次的审美过程中又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再后来,当我意识到了我所造的屋子不仅仅是属于我的,而且是属于任何一个愿意亲近它的孩子时,我完成了一次理念和境界的蜕变和升华。再写作,再造屋,许多时候我忘记了它们与我的个人关系,而只是在想着它们与孩子——成千上万的孩子的关系。我越来越明确自己的职责:我是在为孩子写作,在为孩子造屋。我开始变得认真、庄严,并感到神圣。我对每一座屋子的建造,处心积虑,严格到苛求。我必须为他们建造这世界上最好、最经得起审美的屋子,虽然我知道难以做到,但我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去做。
文学:另一种造屋
孩子正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屋子的庇护。当狂风暴雨袭击他们时,他们需要屋子。天寒地冻的冬季,这屋子里升着火炉。酷暑难熬的夏日,这屋子四面窗户开着,凉风习习。黑夜降临,当恐怖像雾在荒野中升腾时,屋子会让他们无所畏惧。这屋子里,不仅有温床、美食,还有许多好玩的开发心智的器物。有高高矮矮的书柜,屋子乃为书,而这些书为书中之书。它们会净化他们的灵魂,会教他们如何做人。它们犹如一艘船,渡他们去彼岸;它们犹如一盏灯,导他们去远方。
对于我而言,我最大的希望,也是最大的幸福,就是当他们长大离开这些屋子数年后,他们会不时地回忆起曾经温暖过、庇护过他们的屋子,而那时,正老去的他们居然在回亿这些屋子时有了一种乡愁——对,乡愁那样的感觉。这在我看来,就是我写作——造屋的圆满。
生命不息,造屋不止。既是为我自己,更是为那些总让我牵挂、感到悲悯的孩子们。
文学:另一种造屋
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
“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
——曹文轩散文:《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