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解题策略
地理试题的答案生成路径
图文信息
题干信息
调运知识
常识经验
逻辑推理
地理试题答案生成路径
●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
●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
●信息的情境化
●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
●提供组合信息
●逐步给出信息
真题信息呈现特点
第一原则——穷尽材料信息
发现信息
提取有效信息
整合信息
加工信息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时间信息空间信息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时间信息空间信息
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4~6题。
4.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空间信息
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联想
联想
热量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
一个区域重视三个位置的认定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6~8题。
图例信息
圣劳伦斯河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3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图例信息
【2012年新课标卷】读下图,完成7题。
7.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图例信息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数值信息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城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城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流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10. 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表格信息
要点:抓主要线索、对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地理事物进行纵向类比分析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设问信息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
6.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66.5°N B.60°N
C.53°N D.40°N
选项信息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2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l0~11题。
10.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关系信息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第一定律—事物都是相关联的,而相近的事物比远处的关联更紧密。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设备费用
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 mm。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 mm。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
A.远大于2 000 mm B.约为2 000 mm
C.约为210 mm D.远小于210 mm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题
9.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10.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11.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① 砾石多 ② 退水快
③ 历时长 ④ 流速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区位分析——四步法
我是谁:即产业或人类活动在主要特点,包括成本构成、空间导向型、规模档次等特点;
我在哪:即对产业或人类活动的分布地区进行位置分析;(时空)
依靠谁:即从区内外地理要素的相关性上进行比较,评价区位条件;
为了谁:即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而如何优化区位和调整结构进行思考。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我是谁?
我在哪?
依靠谁?
为了谁?
区位空间比较
关于区位:无比较,不区位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区位空间比较
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6~8题。
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区位时间比较
关于区位:无比较,不区位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区位的时空比较
学会比较,重视比较
比较:根据一定标准,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某种联系的事物间,辨别异同。
比较要有供比较的对象,也要有比较的共同基础。
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4-5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图像信息
信息解读
非欧盟籍25-50岁左右年龄段人口比重较大
非欧盟籍以青壮年为主
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横向比较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10. 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纵向比较
选项之间的比较也是帮助快速解题的好办法。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 降水较少 ②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 河流较长 ④ 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空间比较
空间定位——构建心理地图
【2019年3卷】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9题。
9.该公路位于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空间定位
图表
文字
整
合
构建心理地图
解决问题
绝对、相对、特征
参照物
简化图示
显著征象
新颖事象
图表
文字
新概念
旧
概
念
②数理逻辑
(公式、单位)
③简化图示
显著征象
调用建构
解决问题
①类比 对比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9~20题。
19.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新颖事象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拆分与综合——地域拆分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拆分与综合——过程拆分
阶地→宽:流水堆积;深:地壳抬升,流水侵蚀→节奏:间歇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T0 B.T1
C.T2 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 T0形成时期
拆分与综合——要素综合
平坦面、河流→河漫滩(概念、类型判断)面积仍在扩大→位置时段判断
流速(堆积/搬运能力)判断→砾径判断
选择题答题思路
现象特征——概念属性——设问指向
紧扣特征——调用原理、规律(网络、模型)——时空比较——对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