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11河流专题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11河流专题 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8-04 11:0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流专题
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河流相关概念
河谷断面图
河流相关概念
水位是指某地水面与海平面的高程差。河流两点间的水面高程差与水平距离之比,称为该河段的水面比降。香溪河为直接汇入三峡水库的一条长江支流。为了更好的发挥水库效益,2012年三峡水库进行了汛前减淤、汛期削峰及汛后蓄水等运行方式。图5示意2012年香溪河Ⅹ水文站与河口间的水面比降及三峡水库水位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0~11题。
10.香溪河口河床最深出现在
A.4月下旬 B.6月中旬
C.8月上旬 D.10月下旬
答案生成路径:
材料信息
河流两点间的水面高程差与水平距离之比,称为该河段的水面比降。
图像信息
香溪河Ⅹ水文站与河口间的水面比降最大→6月中旬
香溪河口河床最深
河床海拔最低阶段
侵蚀转为堆积的时间段
香溪河Ⅹ水文站与河口间的水面比降最大→6月中旬
6月中旬
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 mm,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16~18题。
16.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
17.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生产用水量大
18.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湿地
河流补给类型
河流水文特征描述角度
读刚果河流域图
说明G(右图)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河水水量丰富
→得得多 失得少
①流域位于赤道地区(2分),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3分);
②流域大部分为盆地(2分),支流多(2分),集(汇)水区面积广(2分)
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l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授权机构。图4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
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
变化趋势:水量减少。
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9. 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减小降水变率 B. 减少河水含沙量
C. 增加降水量 D. 加大河流径流量
10. 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 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河床 B. 沟谷 C. 裸露坡面 D. 植被覆盖坡面
河流水文特征—含沙量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6分)
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坡陡)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3分)。
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坡缓)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3分)。
河流水文特征—含沙量
奥里诺科河上游水流湍急,沿途接纳众多支流,流量很大。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地势低平,河面展宽。图4示意奥里诺科河流域及其甲、乙水文站的位置,图5示意甲、乙水文站全年水位差(正值表示甲水文站水位高于乙水文站水位)。据此完成10~11题。
11.甲水文站测得奥里诺科河含沙量逐渐变小的时间段是
A.1~3月 B.5~7月 C.7~9月 D.9~11月
河流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搬运能力就越强,河流的含沙量就越大,反之越小。
读图可知,9~11月两个水文站之间的河流水位差逐渐变小,流速则逐渐变慢。加之奥里诺科河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雨季和旱季,流域内大部分地区雨季在4~9月,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故9~11月该时间段干流流量在变小,因此,河流的搬运能力在逐渐变弱,泥沙不断沉积于河道,故甲水文站含沙量在逐渐变小。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侵蚀减弱;搬运减弱;沉积为主
河流水文特征—流速
奥里诺科河上游水流湍急,沿途接纳众多支流,流量很大。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地势低平,河面展宽。图4示意奥里诺科河流域及其甲、乙水文站的位置,图5示意甲、乙水文站全年水位差(正值表示甲水文站水位高于乙水文站水位)。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月份,乙水文站测得阿普雷河水流速度最慢的是
A.3月 B.4月 C.7月 D.8月
图中甲、乙水文站4月和11月水位差为0。乙水文站位于阿普雷河与奥里诺科河交汇处附近,甲、乙水文站的水位差直接影响阿普雷河河水的流向与流速,故乙水文站测得的阿普雷河的流速取决于两个水文站之间的水位差,水位差越小,则流速越慢。
圣劳伦斯河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3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河流水文特征—结冰期
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图3为我国东北平原某河流甲、乙两处水文站记录的某年不同日期13时的流量数据。甲乙之间河段长约200千米,是该河仅有凌汛现象的河段,其结冰期流量来自冰下水流。据此完成6~8题
6.与甲相比,乙水文站所在河段
A.纬度高,海拔高 B.纬度高,海拔低
C.纬度低,海拔高 D.纬度低,海拔低
7.造成乙水文站4月下旬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周边地区
A.降水减少 B.积雪减少
C.下渗增加 D.植被增加
8.甲乙之间河段发生凌汛现象的日期最可能是
A.3月16日 B.4月1日 C.4月16日 D.5月1日
河流水文特征—凌汛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2 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 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 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河流水系特征描述角度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图5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
(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6分)
变化特征:深度增加。 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8分)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河谷宽窄相间,在干支流交汇处多宽谷,河道多分汊,形成辫状水系(右图为甲处河段辫状水系景观图)。简析图中雅鲁藏布江中游甲河段辫状水系形成的自然条件。(6分)
参考答案:洪水期含沙量大(2分);洪水流出山口,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2分);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2分)
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右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3~5题。
3.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4.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300
1200
1050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如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如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河流开发与治理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下面左图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右图为其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短缺资源不足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河流开发与治理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干流以里昂和阿堆尼翁为齐,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洪水发生在夏季,中游洪水发生在春季,下游洪水发生在秋季。罗讷河生活着大量的鲑鱼(溯河洄游鱼类),两岸约有200万人,农业发达。自20世纪50年代起,法国采用低坝进行多级开发;20世纪90年代,法国政府因能源政策调整和环保理念变化,终止使用该河流上的电站,使这些电站和低坝“退役”并逐步被拆除。
(3)请你推测法国政府拆坝的可能原因。(8分)
泥沙淤积,大坝的综合效益下降;废弃旧坝威胁当地和大坝下游人员和财产安全;为鲑鱼溯河洄游提供条件,保护鲑鱼的生存环境,保护河流的生态系统;法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导致水电比重下降;环保理念变化,罗讷河的整治逐渐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为中心。
河流开发与治理
河流开发与治理
河流的治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