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
读
书
冰心
掌握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传”“煞”
“卷”。
学习目标
1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本文作者——冰心的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生字学习
会认的字
会写的字
多音字
传
zhuàn:传记 自传
chuán:传说 流传千古
煞
shà:煞白 煞有介事
shā:煞车 煞风景
词语学习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造句:小白兔在窝里津津有味地吃着胡萝卜。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造句:学习中的遇到的问题不能一知半解,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彻底弄明白。
烦琐:形容文章杂乱、说话啰嗦。
造句:银行家的话滔滔不绝,但也烦琐冗杂。
词语理解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造句:齐白石老爷爷画的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朦朦胧胧: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
造句:浓浓的夜雾中天边的月亮显得朦朦胧胧的,有种别样的美。
风花雪月: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造句:人们经常把演艺人员的风花雪月,当作茶余饭后的话题。
多义词:消遣
①寻找感兴趣的事来打发空闲;消闲解闷。
造句:钓鱼使我们有很好的消遣。
②戏弄,捉弄。
造句:我正难过,你还来消遣我!
近义词
开始——(伊始) 期待——(憧憬)
居然——(竟然) 一知半解——(孤陋寡闻)
唯一——(独一) 消遣——(游玩)
挑选——(挑拣) 烦琐——(琐碎)
津津有味——(兴致勃勃)
反义词
开始——(结束) 津津有味——(索然无味)
期待——(失望) 一知半解——(通古博今)
居然——(果然) 消遣——(工作)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用叙述的语气,读出作者在与学习谈话,是那么亲切、和蔼。
朗读指导
请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总说作者对读书的强烈感受。
第二部分(2~8):作者通过举例说明了“读书好”,并点明了“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9、10):侧重谈“读好书”以及如何挑选好书。
第四部分(11、12):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总说读书体悟。
整体感知
2.作者的读书体悟是什么?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并回答问题。
(1)课文第1自然段是一个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总起句。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第1段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
课文解读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从第3自然段中的“津津有味”一词可以看出什么?
从“津津有味”这个词中可以看出作者看得入迷。
(2)第4自然段中“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里“居然”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居然”有出乎意料、竟然之意,体现了作者读懂《三国演义》后的惊喜之情。如果去掉了,则不能表现作者情感上的起伏变化。
(3)第2~8自然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读书好”的?
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读书好”:
①读书能感染人,并陶冶人的性情;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4)第2~8自然段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些往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这些往事的。这样写能使文章条理非常清晰。
抓住文中表时间性的词句——“七岁时”“那时”“此后”“在十二三岁时”等,从这些词句中即可知道文章的写作顺序。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思考并回答问题。
(1)第9、10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读好书”这一方面的内容。
(2)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本好书呢?
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能扩大知识面,能有助于写作,能提高人的品德修养的书才算是本好书。
(3)怎样才能得到一本好书呢?用两个词语归纳。
挑选、比较。
4.学习课文第四部分,思考并回答:课文第12自然段(即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这一个自然段内容上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主题;结构上呼应了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
思考: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感悟?
从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中,我们能看出读书是一件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情啊!书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而读书就如在向这位老师请教,从而增长我们的知识,提升我们的修养,使我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学们,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总结)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总结)
佳句积累
通过细节描写表达中心。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广,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有的细节,可以反映人的思想品质,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有的细节,可以给人物性格定下基调;有的细节,是显示人物性格的荧光屏,使人物形象富有立体感。
写法借鉴
本课侧重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如本文中的“……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对故事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再如“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我”是性情中人,突出“我”读书的投入。
运用示例:
[气愤]司契潘脸色苍白,把蚂蟥从胸膛上扯下来,用脚把它们踩死了。他踩死最后一只蚂蟥,扣上了衬衣的领子,又好象不知道是害怕什么,重新把领子解开了……象石灰一样的白嘴唇安静不下来了:哆嗦着,显露出一种笨拙的笑容,紧紧抿住,变成了一个发青色的圆球……陶梅林觉得,司契潘好象是在用牙齿嚼着一种很硬的、不听话的东西,司契潘脸上渐渐地有了血色,从里面用牙咬住的嘴唇变得象石头一样僵硬了。
1.关于读书的名言。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拓展延伸
2.关于读书的诗句。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诗》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赵恒《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劝学诗》
本文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课堂小结
结构图示
读书好
感染人、陶冶人、获得美的感受
扩大知识面
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
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读万卷书”
读好书益处多
忆读书
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