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7课《演唱 法国号》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7课《演唱 法国号》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8-04 12:1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法国号》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法国号》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家》中的一首歌曲。
《法国号》是一首法国民歌,F大调,3/4拍,复乐段结构。歌词采用自问自答形式,用夸赞的口气炫耀自已“会唱歌”的法国号。歌曲简单易学,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与表演。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对于一二年级来说,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进行即兴编创活动。针对于这种教学要求,我精心设计了本节音乐课。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是在教学中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创编歌词,打击乐器伴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学习,培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体现新课标“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
在多媒体课件辅助下,教师指导学生聆听、朗读歌词,打击乐器伴奏,创编新歌词,有效发挥课件的作用,指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法国号》,面向全体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表现歌曲,体现了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2、教学目标:
A、学习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神气地演唱歌曲《法国号》。
B、能认识法国号的外形,知道其另一个名称——圆号,并熟悉其音色。
教学重点:
能用连音、断音的演唱形式表现《法国号》,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学难点:
对最后一句音准的把握。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碰钟)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快乐的音乐课又开始了,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度过这美好的时光。随《法国号》伴奏音乐做律动。(初步感受音乐)
二、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圆号
(1)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知道它是什么吗?
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件乐器,名字叫圆号。
(2)出示圆号视频:
大家仔细地听,注意听它发出怎样的声音?看看它的演奏姿势?
师:声音低沉、浑厚,是唯一只用左手演奏的乐器。
(3)播放伴奏音乐,生徒手模仿圆号演奏。(再次感受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视频,模仿法国号演奏的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歌曲教学打下基础。
2、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由于法国人对圆号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它又叫“法国号”。老师这儿有一首法国号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师生随音乐用身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3、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读歌词:
师:是谁在唱歌呢?(法国号)它在唱什么呢?(嗡巴巴)好,一起来看它的歌词,跟着老师的节奏读歌词。
(2)再听音乐,随音乐用手指感受乐曲的旋律。
(3)跟着老师的琴声演唱:
A、师分乐句演奏,生分乐句学唱歌曲,将533与522两个乐句单独练唱,唱准音高。注意最后一句应老师教唱,学生模唱。
B、师生接唱,分句演唱。
C、分小组接唱。
D、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跟琴学唱乐曲,每次提出不同程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歌曲。对于重点乐句,教师示范带领学生学唱。
4、歌曲处理:
思考:歌曲反复出现的“嗡巴巴”是模仿的什么声音?法国号的象声词。
要求:在演唱“嗡巴巴”时,声音低沉,有弹性一些,谁在唱歌要唱出好奇的感觉,那就是我的法国号要有那种自豪的感觉,连贯悠扬。
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对不同乐句情绪的分析,使学生能用不同的情绪对歌曲进行演唱,使歌曲唱的更加形象生动。
5、打击乐器伴奏:
(1)出示碰钟,聆听音色
(2)介绍演奏方法
(3)学生模仿伴奏,分两组:一组伴奏,一组模仿演奏法国号。
【设计意图】:孩子的表演也许稚嫩,也许粗糙,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乐于创作的激情,敢于表现的热情。这种表演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和表演中充分享受音乐的旋律美感,培养合作意识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6、创编歌词(拓展):
“嗡巴巴”是作者对圆号声音的模仿,那你们能不能把碰钟发出的叮铃铃的声音唱出来,用法国号的旋律演唱小碰钟。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知识的拓展延伸,用创编歌词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时间的认识,鼓励学生创造表现,扩散思维。
三、小结:
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老师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刻,让我们再次唱起《法国号》,结束今天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