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比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也为化简比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在认知经验中,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比的意义。有了这些知识的储备,学生只要进行知识的迁移、类比就可以自主探究出比的基本性质。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1)比的意义。
(2)比各部分的名称。
(3)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区别。
5:6=5÷6=
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里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里的除数。
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
比号相当于除法里的除号,分数里的分数线。
比值相当于除法里的商,分数里的分数值。
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
2、你还记得商不变的性质吗?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1)50÷10=(50÷10)÷(10÷10)=5÷1=5
13÷25=(13×4)÷(25×4)=52÷100=0.52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性质?
2、学生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用类比的方法猜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接下来,请大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合作交流。
2、汇报展示(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6:8=6÷8=
6:8=(6×4):(8×4)=24:32
6:8=(6÷2):(8÷2)=3:4
24:32=24÷32=
3:4=3÷4=
3、自己举例验证。
4、练习。
16:20=(16〇□):(20〇□)
题中〇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 ?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1)? ?? ?? ?? ?? ?? ???(? ?? ? )
(2)? ?? ?? ?? ?? ?? ?? ? (? ?? ? )
(3)? ?? ?? ?? ?? ?? ?? ?(? ?? ? )
(4)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 (? ?? ? )
【设计意图】猜想需要学生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小组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二)初步应用。
? ?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 ? (1)15:10=(15÷5):(10÷5)=3:2;
? ? (2)180:120=(180÷□):(120÷□)=(? ? ):(? ? )。
? ? 除以最大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 ?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和0.75:2,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 ? 学生写出具体过程,总结方法,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 ? ? ?
3、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 ?
4、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2:16;? ?48:40;? ?0.15:0.3;
;? ?;? ?。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简比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写出与下面比值相等的比。
4:5=(4×□):(5×□)=28:□
=
2、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种植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
(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
(二)拓展练习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 )。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 ?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基础练习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设计的,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
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