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升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升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04 13:2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教学过程
一、理解容器及容量的含义
1. 举例揭示容器的概念:
(1) 出示一个较矮的空杯:
① 说明:这个杯子,里面可以盛水,也可以盛果汁等。
② 指出:其实,像这样能够储藏物品、容纳物品的物体,我们把它们称作容器。
板书:容器
(2) 提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容器呢?
让学生适当举例感知。
2. 操作感知容量的含义:
(1) 再出示一个明显较高的空杯:
① 提问:这两个杯子中,哪一个杯子能盛的水比较多一些?
提醒:为方便比较,可以把第一个杯子称为1号杯,第二个杯子称为2号杯。
② 操作感知:1号杯中盛满的水,倒入2号杯中,还没有倒满。
比较: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2号杯的容量比1号杯的容量大。
板书:→容量
(2) 再出示一个与1号杯容量差不多的杯子:
① 提问: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呢?
让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会有不同。
②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
让学生发表意见。
③ 操作演示:1号杯中盛满的水,倒入2号杯中,倒满2号杯后还有剩余。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明确:1号杯的容量比3号杯的容量大。
(3) 提问:这三个杯子,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即“想想做做”的第1题)
让学生说明想法,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
的容量最小。
暑假里,同学们每天都喝很多水,你一天大约喝几杯水?大家来说一说。(学生汇报)
思考:①是不是喝5杯的就比喝3杯的同学喝得多?
②两个人都喝5杯,是不是就喝得一样多?
③两个杯子外形相同,是不是容量就一样大?
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3. 及时巩固:“想想做做”的第2题:
(1) 让学生看图,理解图意。
(2)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1号杯的容量最大,2号杯和3号杯的容量相等。
(3)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例,我们可以知道——
① 容器的容量有大有小。
板书:→大小
② 比较两个容器的容量,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倒液体的方法来比较。
二、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1. 创设情境,解读对话:
(1)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
茶具的有关信息。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小明:什么颜色的? 小亮: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小明:有几个? 小亮: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小明:有多高? 小亮:淡蓝色的。
小明: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 小亮:15厘米。
(2) 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
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3) 提问:小明家的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小亮家的蓝色水壶能
倒满5杯水。小明认为他家水壶的容量比小亮家水壶的容量大,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到杯子可能不一样。
2. 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1) 把杯子里的水倒回水壶内,重新换大一点的杯子倒一倒:黄水
壶里的水能倒满5杯。
(2) 提问:这个黄水壶的容量到底是几杯呢?从这两次倒水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同样一壶水倒入容量不同的杯子,能倒满的杯数不同。要使用
同样的水杯才便于比较水壶容量的多少。
(3) 揭示: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板书:→容量单位
三、感受容量单位“升”
1. 情境感知:
(1) 出示超市平面图:平面图上标有“蔬菜水果区、调味品区、五
谷杂粮区、饮料区、奶制品区、服装鞋帽区、收银台”等,提问:到哪里可以找到容量单位呢?
(2) 图片出示:超市及商品商标特写——色拉油5升、牛奶1升、饮料2.5升等。
提问: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升(L)。
(3) 再问: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
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
以用“L”表示。
(4) 再领着学生读一读。
2. 通过“你知道吗”介绍“升”:
(1) 阅读: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量器分为合、升、斗等,
商鞅研制了标准量器铜方升,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不过那时单位量值每升可比现在的升要小得多。此后的两千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1858年以后,英、法等国侵略中国,“加仑、品脱”等容量单位随之传入,我国的度量衡从此趋于混乱。新中国成立后,度量衡逐步规范起来。1959年6月,国务院把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升、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
(2) 提问:阅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3. 举例感知: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四、感知1升的多少
1. 定义1升的多少:
(1) 出示正方体的容器:
① 说明:实际上,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
容量就是标准的1升。用直尺示范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
② 指出: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就是标准的1升。
(2) 操作:我们把这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倒入量杯看看。
出示1升的量杯,边说边演示,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看量杯的刻度。
2. 体验1升的多少:
(1) 出示1升的饮料包装。
① 指出:虽然这些饮料包装形状不同,但容量都是1升。
② 举例比较:你见过哪个饮料瓶的容量比1升多?
(2)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
让学生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
(3) 了解饮水的常识:
研究发现,成人一天的饮水量为1升~1.5升。少年儿童一般在1
升左右。要分多次饮用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
五、 应用拓展:
1. “幸运1升”:
(1) 出示一些常见物品,让学生判断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单位的。
(2) “想想做做”的第4题。
2. “快乐1升”:“想想做做”的第3题
以猜容量多少的游戏进行: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只让一个学生看清楚容器的容量,再由其他同学猜。先猜容量较小的容器,再猜容量较大的容器。
(1)让同学介绍家里的常见物体的容量;
(2)竞猜游戏:让同学说一种家里的常见容器,其他学生猜容量大约是多少升,最后由同学公布答案。(进一步建构1升的概念)
3. “节约1升”:
(1) 出示动画,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提问: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2) 节约用水广告短片欣赏:
情节: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小蚂蚁集水—运水—浇树—字幕“请
节约每一滴水”。
小蚂蚁说:“我收集的水有多少升?”
小蘑菇说:“这么少的水用‘升’做单位合适吗?”
(3) 说明:为了计量比较少的水,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升”更小的容量单位。
六、回顾与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说一说的吗?
板书
认识容量和升
容器→容量→大小→容量单位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L)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