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装饰方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89 、90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气球装饰方案问题,经历观察、探索规律、自己设计方案的过程。
2、? 能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气球装饰方案问题。
难点:经历观察、探索规律、设计方案的过程。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元旦就要到了,我们班晚上举行一场联欢会,我们需要用气球来布置教室,同学们想想怎么布置好呢?
〖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索规律
1、课件出示方案一:2个红气球和2个黄气球排列红黄不同的气球串起来,同学们想想第17个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用红色的圆表示红气球,用黄色的圆表示黄气球。用红色和黄色的彩笔画圆,先画两个红色的,再画两个黄色的,依次画下去,当画到17个正好是红色
用 表示红气球,用 表示黄气球。当画到第17个正好是圆形是红色气球。
还可以除法计算: 17 ÷4=4 · · · · · ·1
商4余1表示17个气球中一共有四组余1个表示第五组中第1个气球是红色。
2、课件出示方案二:2个黄气球和3个蓝气球排列,照这样的顺序第28个是什么颜色?第40个呢?(追问:你会选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8÷5=5······3
一组有5个气球,28除以5商5余3,就表示是第六组的第三个是蓝色气球。
40÷5=8
40除以5没有余数,第40个就是第8组的最后一个是蓝色气球。
3、○□○○□○□○○□○□○○□······
(1)请你接着往下画,使图中一共出现25个图形。
○□○○□○□○○□○□○○□ ( )
(2)按这样的规律画下去,第58个图形是什么?
4、总结规律
物体按颜色或形状的不同循环排列:
①找出以几个物体为一组循环排列,
②用物体数量除以每个循环小组中物体的个数,根据余数可以确定物体的颜色或形状。
③其中余数是几,它的颜色或形状就与每个循环小组中的第几个物体相同;
④如果没有余数,那么它的颜色或形状就与每个循环小组中的最后一个物体相同。
〖通过两种气球装饰方案,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发现规律,并自己总结规律,找到解决气球装饰问题的方法。〗
三、知识应用
1、元旦期间,某城市主干道沿路挂满了彩旗。算一算第59面、第88面各是什么颜色?
2、工艺品手链加工要按照3颗红珠、3颗黄珠和1颗绿珠的顺序串成一串,穿好一个手链上一共42颗珠子,需要红珠、黄珠和绿珠各多少个?
3、12月1日是星期六,12月份一共有几天?你知道你在学校呆几天?在就休息几天吗?(由于这道题有些难度,所以给学生一些提示,12月1日是星期六,所以以星期六、日、一、二、三、四、五为一组。)
〖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气球装饰这样的问题,以上三个问题和学生生活比较密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四、课后拓展
气球有很多种颜色,也可以设计许多种方案,课下你来当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一种方案,并依据你的方案给同学们提问题,好吗?
〖通过动手操作,更能让学生加深对气球装饰方案问题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同桌相互先说说,再抽生回答。)
六、板书设计
气球装饰方案
17 ÷4=4 · · · · · ·1 红色气球
28÷5=5······3 蓝色气球
40÷5=8 蓝色气球
找规律以几个为一组循环排列,再用除法计算,再看商的余数。
七、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大力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认真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因此,“发现”和“探求”规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1、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出示多媒体课件,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
2、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在例题的教学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在丰富的现实问题的场景中,让学生观察、分析,让他们逐步积累感性认识,感悟其中的规律,再用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综合和归纳,发现规律进行交流,而不是直接将规律灌输。
3、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
课件中出示三道和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体会数学的价值。
4、注重培养学生概括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处于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本节课中,注重培养让学生把话说规范的习惯,先由老师“扶”着说出,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己说,使学生的语言逐步达到用词准确,表达完整,思维清晰。
但是,在我的实际操作与我的设想有一定的距离,存在很多的不足。要注重让学生自己说。虽然师生互动比较多但生生互动明显不足。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会不断完善自我,找出不足,及时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