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一地理试题 2020.07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钓鱼这项高雅古朴的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我国大地上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穿山越谷的溪流为无数钓鱼爱好者陶醉于这项活动提供了自然钓场。据此完成1~2题。
1.“春钓浅(滩),夏钓深(潭),秋钓阴,冬钓阳”是钓鱼爱好者们总结出的钓点选择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水质优劣 B.水温高低 C.水底地形 D.水位涨落
2.某钓鱼爱好者在日记中写到:“毛毛雨打在水面上,水中容氧量大增,鱼类因呼吸了足够的氧气,显得特别活跃,摄食欲望十分强烈,容易上钩……”。此钓鱼天气与下列天气系统相符的是
A.暖锋 B.台风 C.反气旋 D.快行冷锋
图1示意天津市某时刻气压场。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打算利用自制的风向标在甲、乙、丙、丁四地进行风向的测定。图2示意风向标(风向标的箭头永远指向风的来源)。据此完成3~4题。
3.观测小组在丙点测风向时,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方向是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4.在甲、乙、丙、丁四个观测点中,此时最可能出现降水,并伴随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3示意某气压带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甲地区盛行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6.下列现象能反映图示季节的是
A.华北平原~小荷才露尖尖角 B.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
C.北京香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D.内蒙古高原~风吹草低见牛羊
图4示意某山地南北坡气候资料统计数据。据此完成7~8题。
7.该山地北麓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8.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原料,该山地南麓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工业是
A.啤酒酿造工业 B.甜菜制糖工业
C.橄榄榨油工业 D.黄麻纺织工业
上海2007年底常住人口为1845万人。图5示意某时段上海常住人口的增速变化。据此完成9~10题。
9.上海常住人口
A.2007年增加约93.5万 B.2007~2010年一直增加
C.2010~2011年减少最快 D.2013~2016年先减少后增加
10.影响该时段人口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产业结构调整
C.城市人口政策 D.住房价格提高
地坑院是一种“塬上挖坑,四壁凿窑”的中国独特传统民居,有“地下四合院”之称。图6示意该民居景观。据此完成11~12题。
11.塬上挖坑,这种“塬”应该
A.呈台状,四周陡峭、中间平坦 B.呈扇形,扇顶高、扇缘低
C.呈碟型,四周略高、中间平坦 D.呈圆形,圆心低、四周高
12.地坑院这种传统民居多分布在
A.辽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长江流域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宅基地和住宅闲置问题日益突出。美丽新乡村是一种针对乡村闲置房源进行金融支持、规划设计、施工改造,并提供旅居、康养租货等经营组织模式。该模式链接城乡之间的供需,以多种形式释放乡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的价值。据此完成13~14题。
13.与传统的农家乐相比,美丽新乡村发展模式的突出优势是
A.市场距离近 B.产品价格低
C.形式更灵活 D.资金投入少
14.下列城市周边地区最适合发展美丽新乡村模式的是
A.北京 B.拉萨
C.哈尔滨 D.乌鲁木齐
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图7示意某城市功能区在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16.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
A.中小学 B.高等学校 C.快餐店 D.购物中心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14℃。图8示意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17~18题。
17.甲地种植该作物的时间最可能是
A.3~4月 B.5~6月
C.8~9月 D.11~12月
18.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A.水源丰富 B.病虫害多
C.上市较早 D.离市场近
图9示意中国某著名企业产业转移路径,东莞是该企业总部所在地。据此完成19~20题。
19.该企业最可能是
A.啤酒厂 B.制鞋厂
C.汽车厂 D.炼铜厂
20.影响该企业在①②③阶段进行产业转移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政策、科技、劳动力 B.原料、市场、科技
C.政策、劳动力、劳动力 D.原料、市场、劳动力
图10示意我国某山地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据此完成21~23题。
①1月每日最低气温平均值
②1月每日最高气温平均值
③7月每日最低气温平均值
④7月每日最高气温平均值
21.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A.热带地区 B.亚热带地区
C.温带地区 D.高寒地区
22.该山地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
A.1月山顶 B.1月山麓
C.7月山顶 D.7月山麓
23.导致图中①②差值明显大于③④差值的主导因素是
A.光热 B.地形
C.土壤 D.植被
某实验团队在湖北省西北部山区茶园开展不同施肥(不施肥、施化肥、施有机肥三种)措施下的氮排放对照实验。实验以当年9月至次年8月为一个周期,施肥时间为10月和2月。图11示意实验周期内的不同施肥措施下的氮排放量逐月统计。据此完成24~25题。
24.能保证茶叶增产又尽量减少环境不良影响的措施是
A.减少施肥或不施肥 B.尽可能施用有机肥
C.在强降水天气施肥 D.一次施足全年肥料
25.古语云“明前茶,贵如金”,其原因可能是
①阳光照射时间长,虫害少 ②阴天雨天雾天多,生长快
③茶树积累养分足,茶芽壮 ④气温土温水温低,产量少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图12示意世界某区域。
(1)指出①、②、③处的气候类型。(3分)
(2)推断①地区种植业的主要分布特点,并说明其主要原因。(3分)
(3)简述③地区大量破坏植被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8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枸杞是一种喜强阳光树种,无光不结果,但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盐碱。青海枸杞又名柴杞,量大质优,主要出产于海拔2000~3000米以上的没有污染的河岸地带。图13示意青海省诺木洪30万亩枸杞绿色产业园。
光合生产潜力是假定作物在各种环境因素都处于最适宜和最协调的条件下,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而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光温生产潜力是指在当地实际光温条件下,其他要素适宜和协调而获得的最高产量。光温水生产潜力是指在当地实际光温水条件下,其他要素适宜和协调而获得的最高产量。图14示意青海省诺木洪枸杞作物各生产潜力对照。
(1)简述青海诺木洪大规模枸杞种植园布局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分析青海诺木洪为提高枸杞单产应采取的农业技术措施。(6分)
(3)归纳枸杞绿色产业园的生态效益。(2分)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图15示意印度东北部工业区。
(1)简述该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2)简述该工业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6分)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它可遮阳避雨、休憩、聚会、防水、防晒,保护桥梁。闽浙山区至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多采用“夏伐秋晾”的时间安排采伐木材。图16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1)通过调查发现,在准备古建廊桥木料时,当地居民采取“夏季伐木、秋季晾木”的方式。说明其做法的合理性。(6分)
(2)分析当地居民多选择在冬季施工建设廊桥的原因。(6分)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B D B D C B B A B C A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D C B C B A A B D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4分)
(1)①热带沙漠气候(1分)②热带草原气候(1分)③热带雨林气候(1分)
(2)河流沿岸(1分) 河流沿岸灌溉便利(1分),劳动力集中(1分)。
(3)水土流失加剧(2分),河流含沙量增加(2分),水量变化增大(2分),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
27.(14分)
(1)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2分);土地资源丰富(2分);空气洁净,环境质量优(2分)。
(2)该区域光合潜力大,但光温水潜力小,应改造枸杞生产的水分条件(灌溉技术)(2分);实施覆盖地膜技术(2分);培育优良品种(2分)。
(3)(为干旱地区)提供绿色屏障,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遏制荒漠化)(2分)。
28.(10分)
(1)矿产资源丰富;资源组合好;工业用水便利;交通便捷;劳动力充足。(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
(2)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建设;发展科技;美化环境。(任答3点即可,每点2分)
29.(12分)
(1)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2分);河水水位高,流速快,山上采伐的木料顺河漂流至桥址,减少劳动强度(2分);秋季阴雨天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2分)。
(2)晴天多,便于施工和修建(2分);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2分);农闲季节,劳动力充足(2分)。
注:此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文字表述,
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
高一地理试题 第 3 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