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
教学设想 重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
难点: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误差。
教学准备 秒表、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梅花鹿和蜗牛爬行的场景。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直接对照课本图说明物体的位置都在随时间而变化。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必须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活动: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1.测课桌的长、宽、高
2.不用尺,你如何证实自己的结果?写出你的做法。
方法: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称为单位。
二、授新课
【阅读】课本:SI制中长度单位及常用单位了解: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和纳米(nm)。它们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 1dm=10-1m 1 cm=10-2m 1 mm10-3m 1μm=10-6m 1nm=10-9m
【练习】
(1)用估测法对下列数值做出判断:
①中学生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m。
②你的手指食指的宽度大约是________cm。
(2)一名男排运动员的身高大约是2013____=2.013______。
(3)万里长城大约是6.7×103____
【点拨】师:同学们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先要明确两单位间的大小及进率关系。然后再利用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
【观察与思考】组织学生观察:课本图“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长度”的大小关系。
长度的测量
【观察】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仔细观察:(1)零刻度;(2)量程(3)分度值。汇报观察结果。
【点拨】师:量程是指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间的长度,也叫最小刻度。
【猜一猜】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与温度计是否相同?又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在观察刻度尺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尺,汇报观察结果,并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阅读“方法”——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让学生明辨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由学生归纳同为测量类仪器的温度计和刻度尺的异同点
学生比较、归纳:
相同点:
1.使用前,须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
3.记录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不同点: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思考讨论】
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
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
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这样有什么好处?
4.厚木尺在测量时的放法与书本图示不同,为什么?
老师点拨,纠错
实验序号
一张纸的厚度/mm
平均值/mm
1
2
3
【体验】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小结归纳】(板书)
长度的测量:
(1)工具:刻度尺
(2)方法:
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且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放置。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总结】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2.长度的测量
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米(m)
常用的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和纳米(nm)。换算关系:
1km=103m 1dm=10-1m 1 cm=10-2m 1 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二、长度的测量:
(1)工具:刻度尺
(2)方法:
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且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放置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