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的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人们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2)合金①定义:把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②性能→合金一般比其组分金属颜色更鲜艳。→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组成它们的金属。→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组成它们的金属。→合金的抗腐蚀能力一般强于组成它们的金属。
(3)钢①组成:由碳和铁等元素形成的合金。②性能:质地坚硬,有弹性和延展性,机械性能好。③用途:制作汽车车身、刀具、量具等。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
空气
氧气
反应方程式
镁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2Mg+O22MgO
铁
在空气中不燃烧,只缓慢氧化。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Fe3O4
铝
铝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4Al+3O22Al2O3
铜
在常温条件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
在加热条件下,铜能够与氧气反应,表面变黑。
2Cu+O22CuO
金
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1)金属铁、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氧气所氧化而生锈[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铜锈主要成分为Cu(OH)2CO3]。
(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铂一般不与空气中物质反应。
2、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
盐酸
硫酸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
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呈无色。
Mg+2HCl===MgCl2+H2↑
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呈无色。
Mg+H2SO4===MgSO4+H2↑
锌
反应较快,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呈无色。
Zn+2HCl===ZnCl2+H2↑
反应较快,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呈无色。
Zn+H2SO4===ZnSO4+H2↑
铁
有少量气泡产生,反应慢,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Fe+2HCl===FeCl2+H2↑
有少量气泡产生,反应慢,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铜
无现象
不反应
无现象
不反应
①铜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镁、锌、铁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由此可知,这四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质顺序是
Mg>Zn>Fe>Cu
②并不是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③单质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时,生成的是亚铁盐,且亚铁盐溶液都为浅绿色。
④硝酸和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
H2,而生成水。
3、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①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如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2Na
+
CuSO4
+
2H2O
==
Cu(OH)2
↓+
Na2SO4
+
H2
↑。
②铝与盐的溶液反应:如能置换出
CuSO4、AgNO3等溶液中的金属。
③铁与某些盐反应:如
Fe
+
CuSO4
==
Cu
+
FeSO4
,
Fe
+2
FeCl3
==
3FeCl2等。
三、置换反应
①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置换反应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②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③通式:A+BC→B+AC
四、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①可判断金属的化学活动性: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可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应而产生氢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
③可判断金属能否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可溶性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根据金属单质和盐中金属离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即可判断金属单质能否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例1、铁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最容易生锈(
)
A.在干燥的空气中
B.部分浸入食盐水中
C.在潮湿的空气中
D.浸没在植物油中
例2、现有锌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合金6.5
g,洋洋同学向此合金中加入1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发现金属完全消失,若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如果合金为锌和铁,m可能是0.2
g
B.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两种
C.如果合金为锌和镁,m可能是0.1
g,则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50%
D.如果合金为锌和铁,所加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
例3、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不能测定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Cu
FeSO4溶液
AgNO3溶液
B.Cu
Ag
Fe
稀盐酸
C.Fe
Cu
稀盐酸
AgNO3溶液
D.Fe
Ag
CuSO4溶液
例4、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B.
C.
D.
例5、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同一样品分别进行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丁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
25
25
20
20
加入硫酸溶液的质量
50
100
100
120
反应剩余固体质量
21
17
12
12
反应掉固体的质量
4
8
8
(1)丙同学的实验中,样品中有______g的______?(填名称或化学式)参加了反应;
(2)四位同学中,______(选填“甲”、“乙”、“丙”或“丁”)?两位同学所取的硫酸溶液质量不足;
(3)计算混合物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4)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汞
金
铜
铁
钨
氧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18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220
℃时,氧呈液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
℃的温度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2、现有X、Y、Z三种金属,若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若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Y表面有银析出,Z没有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X<Z<Y
C.X>Z>Y
D.X<Y<Z
3、小明为探究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实验流程,依据该流程设计,下面对物质①、②的选择合理的是( )
A.①稀盐酸②硝酸银
B.①稀硫酸②硫酸锌
C.①稀盐酸②硫酸亚铁
D.①稀硫酸②硝酸镁
4、把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锌与稀盐酸的反应,b表示铁与稀盐酸的反应
B.充分反应后铁一定有剩余,锌一定没有剩余
C.锌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质量大于铁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质量
D.参加反应的锌和铁的质量比一定是65:56
5、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的粉末,与足量的等浓度稀硫酸反应(A、B、C三种金属元素在生成物中都显+2价)生成H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B>A>C
B.生成氢气的质量:A>B>C
C.相对原子质量:A>B>C
D.消耗硫酸的质量:A>B>C
6、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含有Fe(NO3)2和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液仍为浅绿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滤液中一定有Zn2+、Fe2+;②滤液中可能有Ag+;③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7、铁、铝、铜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1)上述三种金属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人类最晚大规模使用的是铝,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铝的抗腐蚀性差
B.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C.铝的价格便宜
(2)常温下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如下:
金属单质
铜
铝
锌
铁
铅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
99
61
27
17
7.9
密度/(g·cm-3)
8.92
2.70
7.14
7.86
11.3
熔点/℃
1083
660
419
1535
328
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
2.5~3
2~2.9
2.5
4~5
1.5
①上表中,密度最大的金属是________。
②用金属铁制钉子而不用金属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8、歼-15是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自我攻防能力突出,飞行速度快,能轻易避开敌方雷达,数秒内探测、发现并摧毁敌方海上移动目标。歼-15的机身采用的是整体钛合金大框,极大地增强了机身强度,在提高运载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飞机的使用寿命。
(1)歼-15机身采用钛合金制成,它主要利用了该合金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
(2)其起落架上的轮胎是由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的。其中使用的合成材料,主要利用它的
________(填序号)等性能。
A.密度小、熔点低
B.透气性好、耐磨
C.耐高温、高弹性
(3)工业上制金属钛是在797
℃的温度下,用镁与TiCl4发生置换反应而得到金属钛。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前后钛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刚同学想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他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支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小刚一起完成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的问题。(1)填表,将横线处填写完整。
结论:金属活动性Al
>
Fe
>
H
>Cu。
(2)
小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
>
Fe
>
H
>Cu的结论。小明要补充的实验是 。
10、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银离子以及污泥.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银和硫酸亚铁晶体.方案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分离所得混合物的方法是
.
(2)步骤③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某同学认为经过步骤②后所得固体就是纯净的银,不需要进行步骤③,你认为是否合理?
,理由是
11、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1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10
m
第2次
10
7.4
第3次
10
6.1
第4次
10
5.6
第5次
10
5.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5.6g固体的成分是
;表格中,m=
。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所谓合金,就是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根据下列四种金属的熔、沸点,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 )
金属
Cu
Al
Fe
Na
熔点/℃
1083.4
660
1535
97.8
沸点/℃
2567
2327
2862
883
A.Fe和Na
B.Al和Na
C.Fe和Cu
D.Al和Cu
2、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
B.高炉炼铁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炉内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炼得纯铁
C.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高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抗腐蚀性能也更好
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
3、现有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金属甲的活动性小于金属乙
B.反应完全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同
C.因为生成气体,故反应后两溶液的质量均减小
D.反应完全后消耗稀盐酸的质量相同
4、镁、铝、铁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将三种金属分别与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下列有关变化趋势的图象合理的是( )
A.等质量的镁、铝、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
B.等质量的镁、铝、铁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的稀盐酸中
C.取少量等质量的镁、铝、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
D.取少量等质量的稀盐酸分别逐滴加入到足量的镁、铝、铁中
5、分别将不同质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Fe(NO3)2、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不同情况下滤渣或滤液的成分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滤渣一定含有Ag、Cu、Fe,可能含有Zn
②当滤液含两种溶质时,滤渣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Fe,一定不含Zn
③若滤渣中有红色固体,滤液一定含有Zn(NO3)2、Fe(NO3)2,一定不含AgNO3、Cu(NO3)2
④若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滤渣一定含有Ag,可能含Cu,一定不含Fe和Zn
⑤若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滤渣一定含有Ag、Cu,可能有Fe和Zn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1)铝、铁、铜是我们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图中所示的用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利用延展性的是________(均填序号)。
(2)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低于任何一种成分金属的熔点。下表是一些金属的熔点数据。
金属
铜
锌
锡
铅
铋
镉
熔点/℃
1083
419.6
231.9
327.5
271.3
320.9
①铅锡合金中某种金属的质量分数与合金的熔点有如图B2-1-3所示的关系,其中横坐标表示的是__________的质量分数;当合金熔点最低时,合金中铅与锡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②常用的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组成,其熔点约为__________。
A.15~30
℃
B.60~80
℃
C.235~250
℃
D.300~320
℃
7、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原理是:Cu
+
2H2SO4(浓)=△=
CuSO4+
SO2↑+2H2O。某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硫酸铜。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
B
装置用来收集SO2
(已知SO2
的密度大于CO2
的密度),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在答题纸上将
B
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2)图中
C
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倒吸入B瓶中,装置D的作用是
。
(3)充分反映后,烧瓶中的铜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该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稀释、过滤,用滤液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
1:用
pH
试纸测试滤液
pH,其
pH
约为1;
实验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象。
你认为,
可说明硫酸有剩余。(选填“实验
1”或“实验
2”
)
以铜片与浓硫酸为原料用上述方法制取硫酸铜,存在的缺陷有
(答出两点即可。)
8、课外探究时,某兴趣小组同学选择了“金属和酸反应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课题。
(1)其他条件相同,同种金属与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反应的快慢不同。取质量相等的铝片,分别放入5%、20%的足量稀盐酸中。实验表明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如图Ⅰ、Ⅱ、Ⅲ是三位同学记录实验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2)其他条件相同,不同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反应的快慢不同。取质量相等的镁片、锌片、铁片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甲所示。则曲线A对应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的盐的名称是
;图中曲线B对应的金属是
。
(3)其他条件相同,颗粒大小不同的同种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反应的快慢不同。取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锌片,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中,锌粉与相同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上用实线补画出锌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
(4)请你再提出一个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合理因素
。
参考答案
例1、B
例2、D
例3、B
例4、C
例5、(1)8;?CuO (2)甲、乙 (3)
40%
(4)9.8%
1、D
2、A
3、A
4、B
5、C
6、D
7、(1)Al B (2)①铅 ②铁的硬度大
8、(1)密度小、强度大
(2)C
(3)2Mg+TiCl4Ti+2MgCl2 +4、0
9、(1)
(2)将铜丝插入稀盐酸中
10、(1)
Fe
过滤(2)
稀硫酸
Fe+H2SO4=FeSO4+H2↑
(3)
不合理
使Ag+完全置换出来,必须加入过量的铁
11、(1)Cu;8.7(2)44%(3)19.6%
1、A
2、B
3、D
4、B
5、D
6、(1)A BC (2)①锡 2∶3 ②B
7、
【正确答案】(1)(2)作用:进行尾气处理;(3)实验
1;(4)①不够环保;②不够安全。
8、
(1)Ⅲ
(2)氯化亚铁
锌(Zn)
(3)
(4)温度对金属与盐酸反应快慢也有影响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冲刺重高”讲义(八)
金属的化学性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