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
长度单位》单元测试卷
一、细心读题,认真填写.(每空1分,共18分)
1.
是测量长度的工具.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1米=
厘米.
2.
3.100厘米+2米=
米.
40厘米+60厘米=
米.
4.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
是1厘米,从刻度
到刻度
也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6是
厘米.
5.在横线里填上“厘米”或“米”.
(1)三层教学楼大约高10
.
(2)足球场长120
.
(3)课桌高70
.
(4)豆豆身高1
23
.
(5)一根跳绳长2
.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共5分)
6.10厘米与1米一样长.
(判断对错)
7.线段可以测量长度.
.(判断对错)
8.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判断对错)
9.一支铅笔长约18厘米.
(判断对错)
10.乐乐的身高是100米.
(判断对错)
三、反复比较,认真做选择.(共10分)
11.图中( )是线段.
A.
B.
C.
12.如图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13.1米70厘米可能是( )
A.铅笔的长度
B.爸爸的身高
C.楼房的高度
14.图中,两支铅笔的长度( )
A.一样长
B.图1的长
C.图2的长
15.现有甲、乙、丙三根铁丝,甲长1米,乙长6厘米,丙长60厘米,( )最短.
A.甲
B.乙
C.丙
四、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共17分)
16.直接写出得数.
58﹣6=
20+35=
66﹣5=
71+8=
89﹣30=
10+36=
17﹣6=
43+6=
86﹣5+6=
39﹣(16﹣6)=
50+4﹣20=
17.在横线里填上“>”“<”或“=”.
65厘米
56厘米
95米+3米
100厘米
1米
92厘米
3米
30厘米
5厘米
5米
60厘米﹣30厘米
30厘米
五、动手实践,操作应用.(共14分)
18.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19.画一条比2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20.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1)
估计
厘米,
实际测量
厘米.
(2)比一比,量一量.
号线段最长,
号线段最短.
六、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9分)
21.数一数如图的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七、解决问题.(共27分)
22.把两根长都是9厘米的铁条焊接为一根长的铁条,焊接头(如图)是3厘米,焊接后的铁条长多少厘米?
23.小雪从家里到图书馆,走哪条路比较近?先估计,再用尺子量一量.
24.一幢21层的楼房高59米,另一幢15层的楼房高42米,两幢楼房相差多少米?
25.一根绳子用去了8米,还剩26米,这根绳子原来有多长?
26.量一量,毛毛虫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菠萝.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细心读题,认真填写.(每空1分,共18分)
1.【分析】米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计量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计量单位.1米=100厘米.
【解答】解:米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
故答案为:米尺,厘米,米,厘米.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米尺的认识,米与厘米之的进率.
2.【分析】(1)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的,右侧是刻度3,所以橡皮的长度就是3厘米;
(2)是从刻度1开始测量的,右侧是刻度4,所以回形针的长度是4﹣1=3厘米;由此求解.
【解答】解: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关键是掌握测量方法;注意是否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的.
3.【分析】(1)把1厘米化成100厘米再计算.
(2)40厘米+60厘米=100厘米,再把100厘米化成1米.
【解答】解:(1)100厘米+2米=3米
(2)40厘米+60厘米=1米.
故答案为:3,1.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相同单位的名数相加减,只把数值相加减,单位不变.
4.【分析】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都是1厘米,如从刻度2到刻度3;从刻度3到刻度6,那么中间是6﹣3=3个刻度,就是3厘米.
【解答】解: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6是3厘米.
故答案为:1,2,3,3.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方法,注意找清楚是否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的.
5.【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可知计量三层教学楼的高度、足球场的长度、一根跳绳的长度都用“米”做单位,计量课桌的高度用“厘米”做单位,计量豆豆的身高用“米和厘米”做单位,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三层教学楼大约高10米.
(2)足球场长120米.
(3)课桌高70厘米.
(4)豆豆身高1米23厘米.
(5)一根跳绳长2米.
故答案为:米;米;厘米;米、厘米;米.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共5分)
6.【分析】把厘米数、米数都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
【解答】解:1米=100厘米
10厘米<100厘米
即10厘米比1米短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
7.【分析】根据线、射线和直线的特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测量;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无端点,无限长;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线段的特点可知:线段可以测量长度;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此题应结合题意,根据射线、线段和直线的特点进行解答.
8.【分析】把米数、厘米数都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
【解答】解:1米=100厘米
即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一样长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
9.【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可知计量一支铅笔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一支铅笔长约18厘米,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0.【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可知计量乐乐的身高用“厘米”做单位,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乐乐的身高是100厘米,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三、反复比较,认真做选择.(共10分)
11.【分析】根据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线段有2个端点,射线有1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A为线段,B为曲线,不是线段,C为射线.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进行解答即可.
12.【分析】长度测量方法: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体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物体平行,不能倾斜;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或正对刻度线.据此判断.
【解答】解:A,不是从0刻度线开始的,所以错误.
B,是从0刻度线开始的,直尺与纸条平行.所以正确.
C,直尺倾斜了,直尺没和纸条平行,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关键是掌握测量方法.
13.【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铅笔的长度大于是几厘米到20厘米;爸爸的身高一般在1米50厘米到2米50厘米之间,可以是1米70厘米;楼房的高度是几米到几百米,由此求解.
【解答】解:1米70厘米可能是爸爸的身高.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进行求解.
14.【分析】第一支铅笔是从刻度1到刻度6,用6减去1,就是第一支铅笔的长度;
第二支铅笔是从刻度2到刻度7,用7减去2,就是第二支铅笔的长度;
然后比较即可求解.
【解答】解:6﹣1=5(厘米)
7﹣2=5(厘米)
两支铅笔的长度都是5厘米,它们一样长.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方法,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的,用最后读数减掉开始的刻度值.
15.【分析】把这三根铁丝的长度化成单位相同的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即可确定哪根最短.
【解答】解:1米=100厘米
100厘米>60厘米>6厘米
即甲>丙>丁
答:乙最短.
故选:B.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
四、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共17分)
16.【分析】根据整数的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
58﹣6=52
20+35=55
66﹣5=61
71+8=79
89﹣30=59
10+36=46
17﹣6=11
43+6=49
86﹣5+6=87
39﹣(16﹣6)=29
50+4﹣20=34
【点评】考查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17.【分析】(1)单位相同,只比较数值即可.
(2)95米+3米=98米,98米=9800厘米,9800厘米>100厘米.
(3)1米=100厘米,100厘米>92厘米.
(4)3米=300厘米,300厘米>30厘米.
(5)米相对于厘米是高级单位,数值相同时,高级单位名数大于低级单位名数.
(6)60厘米﹣30厘米=30厘米.
【解答】解:
(1)65厘米>56厘米
(2)95米+3米>100厘米
(3)1米>92厘米
(4)3米>30厘米
(5)5厘米<5米
(6)60厘米﹣30厘米=30厘米
故答案为:>,>,>,>,<,=.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相同单位的名数相加减,只把数值相加减,单位不变.
五、动手实践,操作应用.(共14分)
18.【分析】先画一个点,用直尺的“0”刻度和这点重合,然后在直尺上找出6厘米的刻度,点上点,然后过这两点画线段即可.
【解答】解:画图如下:
.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用直尺画线段的能力.
19.【分析】画一条比2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就是画2+3=5厘米的线段.
【解答】解:2+3=5厘米.
【点评】考查了画线段的方法,要先求出所画的线段的长度是基础.
20.【分析】(1)观察图,给出的线段大约有4个1厘米长,所以估计它的长度是多少厘米,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
(2)通过观察对比,可以直接得出②号线段最长,③号线段次之,①号线段最短.
【解答】解:(1)
估计4厘米,
实际测量4厘米.
(2)比一比,量一量.
②号线段最长,①号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4,4;②,①.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用观察法、估测的方法估计、比较线段长度的方法,同时也考查了用刻度尺测量的方法.
六、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9分)
21.【分析】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意义和计数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七、解决问题.(共27分)
22.【分析】把两根长度都是9厘米的铁条焊接起来,根据加法的意义,两根铁条全长是9+9=18厘米,又因为焊接头长是3厘米,由于接头处是两根铁条重叠在一起的,则要减去一个重叠长度,所以焊接好后的铁条长9+9﹣3=15厘米.
【解答】解:9+9﹣3
=18﹣3
=15(厘米)
答:焊接后的铁条长15厘米.
【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接头处是两根铁条重叠在一起的;所以要用总长度减去这部分重叠的长度.
23.【分析】根据图形可知,小雪从家到图书馆,有2条路线,由平移的方法可知,两条路线一样近.
【解答】解:如图:
1.5+1.5=3(cm)
0.5+0.5+0.5+0.5+0.5+0.5=3(cm)
小雪从家到图书馆,有2条路线,通过平移,可转化为一个长方形,由此可知这两条路线一样近.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平移的方法进行比较即可求解.同时考查了长度的测量方法.
24.【分析】用用第一幢楼的高度减去第二幢楼的高度即可.
【解答】解:59﹣42=17(米)
答:两幢楼房相差17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减法的应用,关键是利用整数减法的运算法则计算.
25.【分析】用用去的长度加上剩下的长度,就是原来的长度.
【解答】解:8+26=34(米)
答:这根绳子原来有34米长.
【点评】解决本题根据加法的意义得出:原来的长度=用去的长度+剩下的长度,由此列式求解.
26.【分析】根据图示正确测量,再进行加法计算即可;根据图示,可以提出问题:蜗牛要爬几厘米就能吃到西瓜?正确测量后,列加法算式解决即可.
【解答】解:2+3=5(厘米)
答:毛毛虫要爬5厘米就能吃到菠萝.
根据图示,可提出问题:蜗牛要爬几厘米就能吃到西瓜?
2+2+1=5(厘米)
答:要爬5厘米就能吃到西瓜.
【点评】本题是图文应用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测量,并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