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诗三首 归园田居(其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诗三首 归园田居(其一)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5 16:4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归园田居
单元
2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1、学生能理解《归园田居》的内容,把握诗歌意境恬淡自然的意境。2、体会意境美,并用自己的文字进行表述。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学习和鉴赏诗歌的方法2、
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2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重点
领会《归园田居》恬淡的意境,在领悟的基础上并能付诸笔端。
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桃花源记》中已领略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优美意境,那么我们今天来再认识一下陶渊明。背景:你就是陶渊明,长袍宽袖,须发冉冉。饱读诗书的你抱着济世救民的满腔热情踏入官场,但是冰冷的现实给了你无情的打击。没有人理会黎民百姓的疾苦,周遭里膨胀的私欲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你想离开,但你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你极力抓住每一个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每一次希望都以失望告终。没有哪一个权贵肯接纳你,除非你甘做幕僚,为他们争权夺利出谋划策,可你怎么肯低下那高贵的头颅?十几年来,你坚守着志节,犹如污泥中的一茎白荷,风霜中的一朵黄菊。在彭泽令任上,你不肯阿谀奉承,你高吟着“岂能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官。污浊的官场被你抛在身后,清新的田园迎面而来。是呀,你本是自然的儿子,早该回到自然的怀抱。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向你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她们召唤着你、簇拥着你、抚摸着你、你陶醉了,即兴而吟——他吟出了《归园田居》
回顾《桃花源记》
由本诗入手,导入诗歌意象的作用。并且注意课堂诗意氛围的萦绕。
讲授新课
1、朗诵《归园田居》2、诗句的基本理解
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
归之因归之乐归之感3、重点分析归之乐。乐来源于美丽的田园风光景物及其景物特点的把握4、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自己的居所,空旷而简陋,无拘无束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榆柳覆郁,桃李飘香,集色彩与味道于一体。这是诗人为之陶醉的乡村逍遥所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炊烟袅袅,弥漫飘渺,一片宁静,一片
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农村特有的几声,让宁静的乡村更显迷蒙与幽静,以动写静,使人耳听其声而忘情,目睹其形而忘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5、总结:情景交融,富有意境美——在这首诗里描绘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三、学生领悟意境的考察(一)写作示例,比较不同的扩写,体会意境,并学习如何进行扩写。1、翻译版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点评:简单的翻译,缺乏诗意。2、学生版示例1抬眼望去,身旁只有这十亩薄田,八九草屋,但又似乎不只这些,前堂后檐,榆柳遮蔽掩映,桃李不合宜地拥挤在眼前,风吹来,风散了桃瓣,顺着他们望去,十隐隐可见的远处的村庄,还依依可见乡里轻柔飘起的炊烟,他们忸怩着身子,被狗吠吓软了,桑树巅的鸡鸣又引起了他们的身影。
点评:比较生动,但有些词语的运用反而破坏了整个意境。如“被狗吠吓软了”等,
注意语言要和整个诗境相符合。示例2
平静的小山村里,有一户简陋朴素的草房,此时诗人正伏案读书,不禁回忆起往事来。他自幼就向往山川田园中的生活,不会在官场上周旋,也厌恶世俗的繁杂。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庸俗污浊的腐败官场,一转眼就走过了三十年。诗人终于无法再忍受庸官的媚上欺下,卸甲归田。好比幽囚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青葱树林,软禁在池水里的鱼思念遨游过的深渊一样的亲近自然,向往自由,渴求阳光。
诗人起身出门远眺,辞官后他选择了这一片南面山野来开垦荒地,体验耕种的田园之乐。住宅的周围有地约十余亩,还有八九间茅草小屋。虽然看上去寒酸,远不如县城里的繁华热闹,却别有一番风趣。屋旁的榆树柳树枝条婆娑,如同纤长曼妙的舞女的身姿,在这里,风是最好的乐师。这几棵遮蔽着后檐,而草堂前排列着的桃树李树早已开花结果。蓝色天空下的绿叶枝条轻轻地摆动着,小鸟在其中荡着秋千,兴奋地叫起来。而那浓绿之中又掩映着几抹粉和紫,看上去飘逸极了!狗和鸡也没有闲着:一个在幽深饿小巷中吠叫,一个跳上桑树的顶端啼鸣,一唱一和地,像是提醒着诗人快快下地劳作。诗人于是不再多想,微微笑着,戴上草帽,扛起锄头,又开始为来年的收成播洒辛勤的汗水了。人
太阳将它的光和热洒下大地,远离了世俗纷争的诗人想必一定有着舒畅欣喜的心情吧。虽是陋室却无尘俗杂事,只余清闲随性。摆脱了官场的束缚,诗人终于得以返回自然,与其相伴终生了。点评:按照时间顺序描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运用了很多修辞;想象和联想很丰富,符合原诗的情感和意境。3、网络版清晨,踏着朝露,远远望见那屋檐从那郁郁葱葱的树叶里时隐时现,我心里涌出了说不出的喜悦。急急忙忙赶回家,一切都是那么亲切,自然。放下包袱,坐在小院的竹椅上,远望是那层层群山。近处的刚毅挺拔,棱角分明;远处的云雾缭绕,只有些大意罢了,更增添了几许画意的美。近看是自家绿油油的田地。微风一过,麦苗们便唱起了欢乐的歌。听——“沙沙……”麦苗滚滚似海浪,流向远方。在园子里漫步,寻觅菊花的身影,它们还是那么清丽如前。突然听到声响,回头看去,原来是家禽也在悠闲散步。一种宁静,生机盎然的感觉涌上心头。
不知不觉已近黄昏,天空伴着一抹淡淡的晚霞。袅袅炊烟缓缓升起,给天空戴上了一层面纱,仿佛那羞涩的少女正在向我微笑,微笑……我醉了吗?是的,我醉在这日思夜想的田园风光中
。4、教师版远远地,南山含黛,在苍穹之下,颜色淡得好像可以轻轻抹去。
渐行渐近,南山脚下,在依依杨柳的掩映下,隐隐约约露出茅屋的一角,茅屋内陈设简朴整洁,只有一张琴,一壶酒,诗人身着粗衣,正在奋笔疾书,当然不再是公文,而是满纸的闲情,大自然的清新染透了诗人的笔墨,也染透了满纸的平平仄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飘来的清幽的花香吸引了诗人,他漫步屋外,屋前种着十几株桃花,在微风轻抚下,片片桃花正飘落成阵阵红雨,细数落花间,不觉已是馨香盈袖,看着落满小院的花瓣,诗人突发奇想,用手作笔,以花为墨,沉吟间,地上却是“归园田”几个大字,
再看诗人,早已醉倒。渐渐地,天色已晚,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之声,显得周围更加幽静。隐隐的村落之上,袅袅炊烟,飘浮成一幅淡远朦胧的写意画,装饰着诗人的诗句,随意而闲适.(二)存在的问题:层次不清,缺乏细节。主题不明(三)总结方法:诗句扩写(尊重文本,结合原诗)1、找到诗句中的基本景点
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3、体会情感和意境,明确主题4、想象加联想,巧加串联
(四)根据这个方法进行个别诗句的扩写进行单个诗句扩写的范例:方宅十余亩:南山那十几亩地,是我一锄一耙开垦出来的,那里有我洒播的汗水,也满盛着我收获的喜悦。最爱的是那满眼盈盈的绿色,它总是洗刷着我的疲劳,给我清凉和慰藉。我像呵护着小儿女一样,呵护着我的庄稼。我喜欢看细小的玉米苗长成翠袖临风的少女,也喜欢听瘦瘦的豆荚渐渐成熟渐渐饱满发出的爆裂的声响。收获时节斟一杯自家酿制的米酒,煮一碟自家生产的毛豆,又怎能不让我激情满怀,诗情喷涌呢?
朗诵《归园田居》写作练习
《归园田居》之难解,我们则从分析意境的角度,理解诗人的情感,领略《归园田居》的神秘之美。从解读意象的角度学习《归园田居》,掌握准确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1、抓住事物自身的特点2、联系修适用语3、掌握传统意象的文化内涵
课堂小结
读诗歌,领会意境;扩写诗歌,复制意境。让我们把敬意送给这样的一个人: 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 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 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 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
板书
板书:一、归园田居归
归之因归之乐归之感二、诗句扩写(尊重文本,结合原诗)方法:1、找到诗句中的基本景点
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3、体会情感和意境,明确主题4、想象加联想,巧加串联
学以致用,在准确掌握意象的前提下,掌握答题模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