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4 17:4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35cm???????????????????????????B.?12.34cm???????????????????????????C.?12.50cm???????????????????????????D.?12.36cm
2.下列长度中最接近10cm的是(???
)
A.?手掌的长度??????????????????B.?物理课本的宽度??????????????????C.?普通钢笔的长度??????????????????D.?篮球的直径
3.有四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卷尺测量学校花坛的宽度,他们测量的结果正确的数据是(  )
A.?25.32m???????????????????????????B.?25.326m???????????????????????????C.?25.3260m???????????????????????????D.?253.26m
4.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量某木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A.?8.60cm???????????????????????????B.?1.6cm???????????????????????????C.?1.60cm???????????????????????????D.?以上读数都不对
5.小玉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m,则测量结果为(??

A.?12.365cm???????????????????????????B.?12.37cm???????????????????????????C.?12.38cm???????????????????????????D.?12.36cm
6.纳米材料的出现对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纳米”实际上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米。那么0.3纳米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
(???
)
A.?某原子的半径????????????????B.?一枚硬币的厚度????????????????C.?一根铅笔芯的直径????????????????D.?地球的半径
7.如图,教材上的作业中要求测出单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并要求我们制作一个秒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摆从

所用的时间就是一个周期
B.?单摆从左边开始计时,并记为第
次,第
次到达左边时,停止计时,总时间为
,则周期为
C.?实验中可发现,绳长
越长,周期越长
D.?实验中可发现,摆越重,周期越短
8.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
A.?一样大???????????????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D.?无法判定
9.有5把刻度尺:①零刻线一端已磨损的尺;②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尺;③最小分度不是毫米的尺;④比被测长度短的尺;⑤刻度不均匀的尺.这些尺子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刻度尺是(  )
A.?①和②???????????????????????????B.?②和⑤???????????????????????????C.?③和④???????????????????????????D.?5把刻度尺都不行
10.为了比较准确地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胶垫圈的数量(估计有1000个左右),最好采用的方法为(??

A.?将这些垫圈叠放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一个垫圈的厚度L0

即为垫圈的总数
B.?将这些垫圈叠放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10个垫圈的厚度L10

?
即为垫圈的总数
C.?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一个垫圈的质量m1

?即为垫圈的总数
D.?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10个垫圈的质量m10

即为圈的总数.
二、填空题(共10题;共22分)
11.如图1
所示,刻度尺的读数为________cm,图2的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s.
12.光在真空中的每秒钟传播的距离约是________m,光年是________单位.如图乙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m.
13.如图停表的读数是 ?________分 ?________秒

14.实验室中用来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测量时间的是 ?________
15.如图所示,小华用刻度尺测量某铁棒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测量的结果应为________?cm.
16.如图所示,小明用一把刻度尺和两块三角板测一枚硬币直径的示意图,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硬币的直径是________?cm.
17.如图,请你仔细观察
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
18.如图所示,在铅笔杆上密绕30匝金属丝,由图可知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毫米。
19.选择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对于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如何正确测量你需要的尺码,如图表所示,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
C
=________

20.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每张纸的厚度.
①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②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记为L;③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d=L/10;该同学在以上做法中有三个错误,这三个错误分别是:
(1)
________;
(2)
________?;
(3)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30分)
21.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cm、12.83cm、12.8cm、14.82cm、12.80cm.
(1)各个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________,这个是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2)其中测量结果显示明显错误操作的是________同学,这个是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
(3)若其他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刻度尺的________不同.
(4)如果正确测量四位的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则________同学的测量结果又是错误的,其原因是________.
(5)用这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钢笔的长度应该是________?cm.
22.做“研究影响摆球摆动周期的因素”的实验,现有如下的器材:较长的细线一根、已知质量的铁球两个,铁架台(配有夹子)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下表是一组同学相互合作实验记录的数据
①完成“摆动周期”一栏中空格的填写________
②分析比较第1次和第2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

分析比较________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__相同时,摆动的周期与摆动的幅度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④第2次和第4次实验是控制________不变,研究_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并可得结论:________。
⑤以上②、③、④中的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
四、综合题(共3题;共18分)
23.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24.??????????????
(1)如图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2)如图所示,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s。
25.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刻度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该物体长度为________??cm.
(2)如图2所示,测得圆筒的外径为________??cm.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12.9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9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
=12.35cm.
故选A.
【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2.【答案】
C
【解析】【解答】手掌的长度大约是17cm,选项A不合题意;
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8cm,选项B不合题意;
普通钢笔的长度大约是12cm,选项C符合题意;
篮球的直径大约是24cm左右,选项D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能够估测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
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本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厘米,读数时应读到毫米位,即:2532.6cm=25.326m;
故选B.
【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1)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
(2)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4.【答案】
C
【解析】【解答】解:物体左边对应的刻度为7.00cm,物体右边对应的刻度为8.60cm
,物体的长度为8.60cm-7.00cm=1.60cm.
故答案为:C。
【分析】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数字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准确值准确到最小分度值,估计值估计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5.【答案】
B
【解析】【解答】其测量结果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6.【答案】
A
【解析】【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根据题目中给出的1nm=10-9m和0.3nm分别与四个选项相对照,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nm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1nm=10-9m,从四个选项来看,选项B、C、D的长度均远远大于0.3nm,只有某原子的半径才有可能最接近于这个数值,故选项A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的估测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对身边常见的物体的长度要有初步的估测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答】A.单摆从

所用的时间就是半个周期,A不符合题意。
B.单摆从左边开始计时,并记为第
次,第
次到达左边时,停止计时,总时间为
,则周期为t/9,
B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中可发现,绳长
越长,周期越长,实验结论如此,C符合题意。
D.
实验中可发现,周期与摆重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周期的概念及单摆的计时方法解答即可.
8.【答案】
C
【解析】【解答】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夏天温度升高,由于热膨胀钢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比玻璃的实际值偏小;
冬天由于钢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因此对于同一块玻璃的测量,其冬天的读数比夏天大,选项A、B、D都不正确,选项C;
故选C.
【分析】
9.【答案】
B
【解析】【解答】如果刻度尺的零刻线磨损时,可以从其它整数刻度开始,也可以测出物体的长度,刻度尺①可以使用;
如果刻度尺的刻线模糊不清,会造成读数错误,刻度尺②不能使用;
测量物体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刻度尺,不是都选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尺子,刻度尺③可以使用;
若刻度尺的长度比物体短,可以进行分段测量,也可以测出物体的长度,刻度尺④可以使用;
如果刻度不均匀,则测出物体的长度不准确,刻度尺⑤不能使用;
即不能使用的刻度尺为②和⑤;
故选B。
【分析】掌握刻度尺的选择和使用规则。
10.【答案】D
【解析】【解答】AB、小橡胶垫圈的数量(估计为1000个),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可采用,所以AB的做法不符合题意;
C、一个垫圈的质量太小,小于天平的感量,无法直接测量,C不符合题意;
D、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和十个垫圈的质量m10

垫圈的总数是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测微小质量、微小长度一般用累积法,测曲线长度一般用化曲为直法、滚轮法,测硬币等圆的直径一般用平移法,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灵活选用特殊测量方法.
二、填空题
11.【答案】3.48;218.3
【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是2.00cm,末端刻度是5.48cm,则物体的长度是5.48cm﹣2.00cm=3.48cm.(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5min=21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8.3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8.3s;则该秒表的读数为210s+8.3s=218.3s.
故答案为:3.48;218.3.
【分析】(1)刻度尺使用之前,需要首先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刻度尺如果发生零刻度线磨损的情况,可以从某一个完整的刻度开始测量,同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测量时,要放正,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时,既要记下数值,又要记下单位;(2)根据秒表的结构和刻度盘的单位进行分析,即小刻度盘的单位是min,大刻度盘的单位是s,然后读出时间.
12.【答案】
3×108;长度;0.0305
【解析】【解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即光在真空中的每秒钟传播的距离约是3×108m;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前进的距离,故光年是长度单位.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与4.0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05cm﹣1.00cm=3.05cm=0.0305m.
故答案为:3×108;长度;0.0305.
【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前进的距离.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3.【答案】3;37.5
【解析】【解答】解:
由图知,内侧指针指在3以后接近4,表示分针超过3.5min,外侧指针指在37和38中间小格处,表示37.5″,所以停表的读数为3'37.5″

故答案为:3;37.5

【分析】停表内侧数字的单位是min,外侧数字的单位是s,在1s内有2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0.5s
。 
14.【答案】刻度尺;停表
【解析】【解答】解: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停表.
故答案为:刻度尺;停表.
【分析】根据对长度、时间测量工具的掌握作答. 
15.【答案】1mm ;60.20 
【解析】【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2)末端所指示的刻度准确值为60.2cm,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物体的长度为60.20cm.
故答案为:1mm;60.20cm.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在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要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6.【答案】1;2.26
【解析】【解答】解: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本次测量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5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50cm即为物体长度,即硬币的直径=3.76cm﹣1.50cm=2.26cm.
故答案为:1;2.26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5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5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7.【答案】30s;0.5s;15min;0.5min
【解析】【解答】解:因大盘每圈共30个大刻度代表30s,即一周量度的时间是0.5min,每格大刻度代表1s,每两个大刻度线之间有2个小刻度,每格小刻度代表0.5s,这也是停表的分度值为0.5s;
小表盘上一圈有15刻度.15刻度为15min,即一周量度的时间是15min;而大刻度代表1分钟,每大刻度线之间有2个小刻度,每一小格则代表0.5分钟;即分度值为0.5min.
故答案为:30s;0.5s;15min;0.5min.
【分析】大表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即0.5min;共3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线之间有2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1s,每格小刻度代表0.5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5s.
小表盘:一圈有15刻度.15刻度为15min,而大刻度代表1分钟,每大刻度线之间有2个小刻度,每一小格则代表0.5分钟.
18.【答案】1.0
【解析】【解答】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线圈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8.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总长度为:

金属丝的直径为:

故答案为:1.0.
【分析】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19.【答案】L-15mm
【解析】【解答】①当脚长L=220mm,脚围C=205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

②当脚长L=225mm,脚围C=210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

③当脚长L=230mm,脚围C=215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
?
余下的组数据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

故答案为:L-15mm.
【分析】探究脚围C与脚长L之间的关系,考查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要学会从数据中总结规律性的结论.
20.【答案】认为封面与内页厚度相同;选用页数太少,不便测量;将纸的页数当成张数
【解析】【解答】(1)因为封面与内页厚度不同,所以不能将封面和内页叠在一起测量,所以错误原因①是:认为封面和内页的厚度相同;(2)该方法测量的纸的页数越多,测量结果越精确,所以错误原因②是:选用页数太少,不便测量;(3)页数与张数同,一张纸是两页,所以错误原因③是:将纸的页数当成张数
【分析】掌握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
21.【答案】
(1)误差;不可以(2)丁;可以(3)最小分度值(4)丙;没有估计值(5)12.82
【解析】【解答】解:(1)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是测量时存在的,是不可以消除的;(2)观察五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可知,丁同学的测量结果是14.82cm,其他同学的测量结果都在12.80cm左右,所以丁同学的测量明显出现错误;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3)读出时,应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因此丙同学读出12.8cm,是选用的最小刻度为1cm刻度尺,其他同学选用的是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不同;(4)如果正确测量四位的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应估读到0.1mm,则丙同学的测量结果没有估计值,是错误的;,(5)若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只有甲、乙、戊同学的测量结果是正确的,则钢笔的长度为:
L=
≈12.82cm;
故答案为:(1)误差;不可以;(2)丁;可以;(3)最小分度值;(4)丙;没有估计值(或没有估测分度值下一位);(5)12.82.
【分析】(1)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①测量工具不精密;②测量方法不科学;③估读;(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3)(4)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5)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
22.【答案】
(1)刻度尺;秒表
(2)2.0、2.0、2.0、1.4、1.4;当摆动幅度和摆线长度一定时,摆动周期与摆球质量;1和3;摆球质量和摆线长度;无关;摆动幅度和摆球质量;摆动周期;摆线长度;当摆动幅度和摆球质量相同时,摆动周期与摆线长度有关;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答】(1)实验中需要测量,摆线的长度以及摆动的时间,所以还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和秒表;(2)①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用所用时间除以摆动次数即周期.
第一到三次实验中摆的周期为:

第四、五次实验中摆的周期为:

所以答案是
2.0、2.0、2.0、1.4、1.4;
②分析比较第1次和第2次实验,摆动幅度,摆线长度相同,摆球质量不同,周期相同
所以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摆动幅度和摆线长度一定时,摆动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
③第1次和第3次实验由表格数据可看出:摆线长度和摆球的质量一定时,摆动幅度不同,摆动周期相同,所以可得结论:当摆球质量和摆线长度相同时,摆动周期与摆球幅度无关;
④第2次和第4次实验是控制摆动幅度和摆球质量不变,研究摆动周期与摆线长度的关系,并可得结论:当摆动幅度和摆球质量相同时,摆动周期与摆线长度有关;
⑤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上常用的研究方法,当研究一个物理量同时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则采用此方法.
【分析】决定摆球往返摆动的时间可能有:摆长、质量、摆动幅度,研究任意一个因素和往返摆动时间的关系时,一定保证其他两个因素不变,即运用控制变量法.
四、综合题
23.【答案】
(1)0刻度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边
(2)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贴被测边
(3)眼睛视线没有与示数表面垂直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该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存在三处错误;(1)0刻度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边(2)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贴被测边(3)眼睛视线没有与示数表面垂直.故答案为:(1)0刻度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边;(2)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贴被测边;(3)眼睛视线没有与示数表面垂直.
【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②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24.【答案】
(1)2.41—2.49
(2)277.5
【解析】【解答】(1)图示刻度尺分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00cm,末端刻度值为3.48cm,物体长度为:3.48cm-1.00cm=2.48cm。(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偏向5min一侧,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4min+37.5s=4×60s+37.5s=277.5s。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测量时间的长短需要用秒表来测量,小表盘是分钟,大表盘是秒钟,结合指针读数即可。
25.【答案】
(1)A;1mm;2.55
(2)1.22cm
【解析】【解答】解:(1)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如图A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它的起始刻度从零刻度线开始,物体的长度是2.55cm;(2)如图2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圆筒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22cm对齐,所以直径为2.22cm﹣1.00cm=1.22cm.故答案为:(1)A;2.55cm;(
2)1.22cm.
【分析】(1)放置刻度尺时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刻度值读数时,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