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020-2021年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物理
第二章第三节声的利用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7题;共21分)
1.阳光学校录播室的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是为了;外墙不贴瓷砖刷颗粒较大的墙漆是因为可以避免光污染( )
A.?提高装饰的效果;镜面反射????????????????????????????????B.?增强声音的反射;镜面反射
C.?减小声音的反射;漫反射????????????????????????????????????D.?增加声音的响度;吸收阳光
2.在下雨打雷时,每一次雷电后,雷声总是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
A.?声音的反射????????????????????B.?多次打雷的原因????????????????????C.?双耳效应????????????????????D.?雷声分裂所致
3.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声音是一种波?????????????????????????????????????????????????????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4.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剂
5.以下不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C.?B超?????????????????????D.?超声波清洗机
6.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7.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
)
A.?28.33m/s?????????????????????????B.?13.60m/s?????????????????????????C.?14.78m/s?????????????????????????D.?14.17m/s
二、填空题(共7题;共11分)
8.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当学校举行防震逃生演练时,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9.音乐课上,老师弹电子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利用声呐系统可以测海底的深度,但利用此方法不能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
10.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四溅,说明________?;医生利用听诊器为孩子诊病,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________?.
11.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置有“声纳”.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秒钟后接收到了回声,则水深为________m.
12.在人与山之间有一条铁路穿过,当一列火车刚好行驶在人与山之间时拉响汽笛。人看见汽笛冒出的白烟后1s听到汽笛声(忽略光传播的时间);又经过1.2s听到从山反射回来的声音,则人与山相距________m。
13.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下喇叭,经4s钟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汽车鸣笛时距离高山________米。
14.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收到反射信号,则汽车行驶的速度________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三、计算题(共2题;共18分)
15.“武汉号”导弹驱逐舰在亚洲处于领先水平,参加了我国海军首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任务。“武汉号”的排水量为7000t,是一种防空、反潜、反舰能力均衡的远洋驱逐舰。(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
,
g取10N/kg)
(1)?若舰底某处距海面的深度为8m,则该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2)?“武汉号”在巡航时,通过舰载雷达发现了目标。若雷达发出电磁波经2×10-4s收到了回波,则目标距军舰的距离是多少?
16.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高度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一辆汽车静止时,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信号,从测速仪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共用时1.6s.已知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此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m;
(2)一段时间后.汽车向测速仪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从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隔了一会,测速仪第二次发处信号,从测速仪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则汽车运动过程中,第一次接受到信号离测速仪多远;
(3)在(2)问中,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7s,则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多少m/s.
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4分)
17.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声现象时所做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能传递________。
?
(3)若在月球上进行该实验,甲图中的小球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乙图中的小球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
18.下列是我们课堂上做过的实验:
(1)在鼓面上放一些泡沫颗粒,当敲击鼓面时可以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如图甲所示,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产生的,泡沫颗粒的作用是________。
(2)发声的扬声器前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________。
(4)研究钢尺振动发声,可以得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这一结论。支持这一结论的正确做法和现象是________。
19.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反射。
五、综合题(共3题;共26分)
20.阅读《“神秘而恐怖”的声音----次声波》回答问题
“神秘而恐怖”的声音---次声波
次声波的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在20Hz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例如,频率低于1Hz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千米以外的地方。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是340m/s,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大气对其吸收甚小,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所以它传播的距离较远,能传到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以外。1883年8月,南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绕地球三圈。1961年,前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5圈。7000Hz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阻挡,而7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4Hz-8Hz的次声能在人的胸腔和腹腔里产生共振,可使心脏出现强烈共振及肺壁受损。军事的次声波武器,就是产生的次声波与人体发生共振,使共振的器官或部位发生位移和变形,而造成人体损伤以至死亡的一种武器。只伤害人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其恐怖程度可见一斑。
1948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名其妙地死光。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
3名旅游者齐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50年前,美国一个物理学家罗伯特·伍德专门为英国伦敦一家新剧院做音响效果检查,当剧场开演后,罗伯特·伍德悄悄打开了次声仪器,仪器无声无息地在工作着。不一会儿,剧场内一部分观众便出现了惶惶不安的神情,并逐渐蔓延至整个剧场,当他关闭仪器后,观众的神情才恢复正常。这就是著名的次声波反应试验。
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也有一些动物能发出次声波。能听见次声波的常见动物有狗(15Hz-50000Hz)、大象(1Hz-20000Hz)、鲸(15Hz-10000Hz)、水母(8Hz-13Hz)。能发出次声波的常见动物有大象(用脚踩踏地面发出次声波)、鳄鱼(靠震动背部发出次声波)、老虎(虎啸拥有次声波的威力,可以震错位人的耳朵关节,声音由低到高,能传播很远)。既能发出次声波又能听到次声波的常见动物有大象和鲸鱼。可见,在自然灾害面前,动物往往能提前预警,不是没有道理的。
(1)苏门答腊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约为120000km,则这次次声波传播的时间约为________h。(保留整数)
(2)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能量损失很________(选填“大”或“小”),因此,次声波可以传播的很远。
(3)次声波武器主要利用了次声波可以很好的传递__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
(4)大象可以通过叫声或脚踏大地向同类传递信息,要想给较远地方的同类传递信息,大象应该________(选填“吼叫”或“用脚踩踏大地”)。
21.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千赫兹)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
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kHz到________k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________m.(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m/s)。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人机
无人机以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轻型光学相机超声波传感器激光扫描仪、红外夜视仪等设备获取信息,广泛应用在航拍、交通等领域如图为某型号无人机,整机质量2kg,摄像机拍摄速度11000帧/秒(即每秒拍摄画面的数为11000帧)为了减轻质量,该无人机部分零件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1)超声波传感器可探测无人机在飞行时遇到的障碍物,这是利用了超声波________的特点。若悬停在空中的无人机向固定在地面上的障碍物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0.1s收到回波,则其发射超声波时与障碍物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m,(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摄像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当摄像机向被拍摄的物体靠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从摄像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可在摄像机镜头前加一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
(3)在轿车限速120km/h的某高速公路上,交警利用该无人机进行道路通行情况实时监测,无人机在某轿车通行1.05m的过程中拍摄330帧,则该监测的轿车速度是________m/s,该轿车________(选填“超速“或”不超速“)。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解:①录播室墙壁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吸收掉,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②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表面光滑,这些作为反射面的时候,会发生镜面反射,太阳光射到上面,入射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光线很强,照到物体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光污染.为了减少光污染,外墙不贴瓷砖刷颗粒较大的墙漆,可以发生漫反射,避免光污染.故选C.
【分析】①面积较大的房间容易产生回声,影响听觉效果,应该减弱声音的反射;②平行光射到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反射面时,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会造成光污染.
2.【答案】
A
【解析】【分析】①光速大于声速,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②雷声和闪电都经过地面、山丘多次反射,但是反射的闪电(光)衰减很大,所以我们看不到反射的光,而反射的雷声(声音)衰减小,可以多次反射,所以我们可以听到多次“隆隆”.
【解答】雨天,云层之间放电,同时引起了空气的振动,产生雷声,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地面、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
故选A.
【点评】雷声却隆隆不断的原因是多次反射;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光速比声速大.这两个问题粗心的同学易弄混.
3.【答案】
C
【解析】【分析】人们利用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结石“,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经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是因为声波能使物体振动,从而达到粉碎小石头的目的.这种现象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作用,会分清声音传递信息以及声音传递能量
4.【答案】
C
【解析】【解答】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A不符合题意;
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B不符合题意;
C、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B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D、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5.【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合题意;
B、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合题意;
C、B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合题意;
D、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来清洗一些精密的器件等,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
6.【答案】
A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分别与振幅、频率和发声体有关;在解答有关声音的实验题时一定要看清实验装置、实验条件等相关事项.
【解答】A、甲实验是将发声体放在真空罩中,随着空气的抽出,声音越来越小,所以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该选项正确.
B、乙实验中尺子离开桌面的距离叫做振幅,因此该实验是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所以该选项错误.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该选项错误.
D、丁实验中随着声波的到达,蜡烛火焰熄灭,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所以该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认准实验器材,回忆了解实验的研究对象,然后逐个分析,对号入座.
7.【答案】D
【解析】【解答】由图示分析可知,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6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1=v?t1=340m/s×0.16s=54.4m;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2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2=v?t2=340m/s×0.12s=40.8m;故可得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s1-s2=54.4m-40.8m=13.6m,所用的时间为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s/t=13.6m/0.96s=14.17m/s,
故答案为:D。
【分析】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之间的距离sAB
,
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
二、填空题
8.【答案】
振动;信息
【解析】【解答】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听到声音知道某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振动;信息。
【分析】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9.【答案】音调;能量;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解析】【解答】解:(1)弦乐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跟松紧、长度、粗细有关,调节二胡的松紧程度,改变了弦的松紧,改变了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2)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仪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3)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故答案为:音调;能量;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0.【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递信息
【解析】【解答】解: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故答案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递信息.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有两方面的应用:①声音能够传递信息,②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11.【答案】
600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所用的时间为4s,所以可知水深为s=vt=1500m/s×0.4s=600m.
故答案为:600m.
【分析】先算出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就可以求出这里水的深度.
12.【答案】544
【解析】【解答】解:当一列火车刚好行驶在人与山之间时拉响汽笛,汽笛声传播到人的位置用时t1=1s;汽笛声传播到山,回声再传播到人的位置共用时t2=1s+1.2s=2.2s。
设人与山相距S米,则
2S=340m/s×1s+340m/s×2.2s
解得
S=544m
故答案为:544.
【分析】声音和火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按喇叭时火车与山洞距离的2倍,再利用速度计算公式s=vt计算即可.
13.【答案】700
【解析】【解答】在t=4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车=v车t=10m/s×4s=40m
这段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4s=136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为s,则:
2s=s车+s声
∴s=
(s车+s声)=
(40m+1360m)=700m
故答案为:720.
【分析】汽车以1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4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
14.【答案】42.5
【解析】【解答】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
s=238m;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
s=68m;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238m﹣68m=170m;
这170m共用了的时间:t′=△t﹣
+
=4.5s﹣0.7s+0.2s=4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
=
=42.5m/s.
故答案为:42.5.
【分析】结合题意,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计算即可.
三、计算题
15.【答案】
(1)8.24×104Pa
(2)3×104m
【解析】【解答】(1)
(2)目标距军舰距离
【分析】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以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公式和回声测距离的应用,最容易出错的是从发出到接受到回波所用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来回的时间,注意算距离的时候时间要除以二。
16.【答案】
(1)解:
,t
,根据回声测距原理得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s
272m
(2)解:由v
得,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v声t1
340m/s×0.3s
102m
(3)解: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
v声t2
340m/s×0.2s
68m;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
s1?s2
102m?68m
34m;这34m共用了:t′
△t
?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
?
【解析】【分析】(1)回声测距离:s=vt.
(2)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1.7秒,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1.7秒,要从起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
四、实验探究题
17.【答案】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能量(3)会;不会
【解析】【解答】1)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够传声、声音具有能量;(3)在月球上甲图中的小球会被弹起,原因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作图乙实验,泡沫小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1)振动产生声音;(2)空气能够传声、声音具有能量;(3)会;不会.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8.【答案】
(1)物体振动;将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能量
(3)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做法: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逐渐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现象: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听到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解析】【解答】解:(1)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泡沫颗粒的作用是将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发声的扬声器前,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则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空气能够传声,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要得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这一结论,应控制钢尺的振幅相同,改变其振动频率,正确做法为: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逐渐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振动的频率会变大(即钢尺振动变快);
现象为: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听到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1)物体振动;将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能量;(3)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做法: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逐渐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现象: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听到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利用微小物体的跳动可以将振动放大;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改变物体的长度,观察振动的快慢,可以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
19.【答案】
(1)空气(2)能
【解析】【解答】(1)玻璃筒中有空气,所以可以在空气中传播。(2)当人耳移动位置后,恰好在光的传播路径上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和光一样可以反射。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表上的反射光线通过平面镜反射入人眼,所以∠AOB是该光路的入射角。
【分析】此题是一道由光的反射扩展到声音反射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物理知识的题目,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由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后,声音的大小来判断海绵和玻璃板的吸收声音能力的大小.
五、综合题
20.【答案】
(1)98(2)小(3)能量(4)用脚踩踏大地
【解析】【解答】(1)次声波绕地球三圈走过的路程
,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这次次声波传播的时间约为
(2)由材料“次声波频率很低,大气对其吸收甚小,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可知,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能量损失很小;(3)由材料可以知道,次声波武器可造成人体损伤以至死亡,这主要利用了次声波可以很好的传递能量;(4)由材料可以知道大象用脚踩踏大地可发出次声波,这次声波能传播的距离较远,可以给较远地方的同类传递信息,而吼叫的声音相对来说传不了多远。
【分析】(1)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2)次声波可以传播很远,是因为能量损失小;
(3)次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对人有损害;
(4)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气体好。
21.【答案】
(1)10;20(2)7500m
【解析】【解答】解:(1)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0kHz~20kHz。(2)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
t=
×10s=5s,
因为v=
,所以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s=vt=1500m/s×5s=7500m。
故答案为:(1)10;20;(2)7500m
【分析】(1)根据人的听声范围和声呐的声波范围,重合部分是人耳听到的声呐范围;
(2)根据声速和声音传播的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2.【答案】
(1)传递信息;17
(2)大;凹
(3)35;超速
【解析】【解答】(1)超声波可以作传感器,是因为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根据回声时间,发声物体到障碍物的距离为;
(2)摄像机成像时,若物距减小时,像距变大,若像距不变且像是清晰的,应在镜头前加凹透镜;
(3)根据拍摄频率,计算时间为
,
轿车是速度为
,
超速了。
【分析】(1)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利用回声的时间和速度可以计算路程;
(2)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比较速度判断是否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