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在格子纸上画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通过经历制作、展示、交流等实践活动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逐步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统计是有用的。 
教学重难点: 
1.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认识每个刻度代表1个单位和1个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验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性 
1.创设情境:了解二(7)班学生每月过生日的人数。 
师:陈老师想统计一下二(7)班学生每月过生日的人数。请你将手中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相应的月份上面。 
师:看着这张图,你能很快告诉我二(7)班几月份过生日的人数最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几月份过生日的人数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揭示课题:条形统计图 
像这样,用直条来表示数量的图我们叫做条形统计图。 
认识条形统计图 
1.独立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组成结构。 
师:陈老师这里有一张完整的条形统计图。仔细观察,想一想,一张完整的条形统计图要有些什么? 
(1)标题:统计的事情 
(2)纵轴:数、单位 
(3)横轴:项目 
(4)直条:数量 
2.完善“二(7)班每月过生日人数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中还缺少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补充完整。 
(1)标题 
(2)纵轴:数 
师:最下面表示几?为什么?(最下面一条线表示开始统计,标记数0;往上一格标记数1,因为这里的一格表示1人;最上面表上单位:人;) 
(3)现在一张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就好了。 
3.看着这张条形统计图,同桌交流,你从这张条形统计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4.学生集体反馈。 
制作条形统计图 
1.根据书上P41小丁丁班级每月生日人数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 
(1)师:小丁丁也在统计他们班级每月过生日的人数。他们采用的是站队的形式。请你根据这副图帮助小丁丁进行数据整理,完成这张统计表,它在课本第41页。 
(2)核对统计结果。 
2、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来制作条形统计图吗? 
(1)师:为了让统计结果更直观,小丁丁也想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投影展示课本)你看懂了小丁丁是怎样画的吗? 
学生交流。 
要点:1格表示1人。一月份有4人,所以要画4格; 
 或者找到纵轴上数4所表示的那条横线,然后往下画。 
(2)用这种方法检查小丁丁2、3月的直条画得对不对。 
(3)4月份的直条要怎样画呢?(对准4月份的格子找到数4表示的横线,画出来;再将直条的两条竖着的边也画出来,这样直条更加明显。然后从横线开始用尺画斜线。)教师投影演示。 
(4)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在课本上画上4月份的直条。 
(5)5月份的直条要怎样画呢?请一位小朋友到展示台上来画。其他孩子仔细观察,看他画的对不对。 
(6)用这种方法帮助小丁丁完成这张统计图。 
(7)陈老师也完成了这张条形统计图,和你画的一样吗? 
3、从这张统计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四、巩固练习(书上P42) 
1.试一试(1): 
师:小巧也在二(1)班进行了一次统计。看看她统计的是什么? 
师:仔细观察这张条形统计图,利用你所得到的信息回答这些问题。 
(1)这张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几人? 
(2)参加哪种兴趣班的人数最多?有几人? 
(3)参加数学兴趣班的比参加绘画兴趣班的多几人? 
师:你还能提哪些问题? 
 (1) 同桌说说。 
 (2) 学生汇报。 
(3) 回答问题。 
2、认识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 
师:小巧对二(2)班参加兴趣班人数情况也进行了统计,也画了一张条形统计图。仔细观察这两张条形统计图。请问:哪个班级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多?为什么? 
3.试一试(2): 
小丁丁在秋游时对他们班级购买冷饮情况进行了统计。但是由于时间有限,他的统计表和统计图都只完成了一半。你能帮他把剩余的补充完整吗?仔细思考,把你的答案写到练习纸上。 
 (1)将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丁丁班级秋游购买冷饮情况统计表 
种类 冰淇淋 雪糕 棒冰 蛋筒 
人数(人) 
 
 8 10 
 
(2)将条形统计图画完整。 
 (人) 小丁丁班级秋游购买冷饮情况统计图 
 
 
 
 
 
 
 
 
 
 
 
 
 
 
 
 
 
 
 
 
 
 
 
 
 
 
 
 
 
 
 
 
 
 
 
 
 
 
 
 
 
 
 
 
 
 
 
 
 
 
 
 
 
 
 
 
 
 
 
 
 
 
 
 
 
 
 
 
 
 
 
 
 
 
 
 
 
 
 
 
 
 
 
 
 
 
 
 
 
 
 
 
 
 
 
 
 
 
 
 
 
 
 
 
 
 
 
 
 
 
完成练习。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