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 祝福》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拓.片(t à) 监.生(ji ān)
横.七竖八(h énɡ) 少不更.事( ɡē nɡ)
间.或(ji àn) 炮.烙(p áo)
惴.惴不安(zhu ì) 狼吞虎咽.(y àn)
按捺.(n ài) 歆.享(x īn)
煊.赫一时(xu ǎn) 咬文嚼.字(ji áo)
执拗.(ni ù) 谬.种(ni ù)
放浪形骸.(h ái) 陈抟.老祖(tu án)答案 B
解析 A项,“监”应读 ji àn;C项,“捺”应读 nà,“煊”应读 xuān;D项, “谬”应读 miù。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寒喧
咀嚼
珊瑚
沸反盈天
B.驯熟
银琢
忌晦
联绵不断
C.炮烙
伶俐
草窠
百无了赖
D.负疚
答案 D
俨然
烟霭
逍遥自在
解析 A项,喧—暄; B 项,琢—镯,晦—讳; C项,了—聊。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晚饭摆出来了,四叔 的陪着。
②她 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③“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我看,出去了。
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
④我很 ,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⑤冬至的祭祖时节, 她做得更出力, 看四婶装好祭品, 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
屋中央,她便 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A.①俨然
②果然
③漠然
④猝然
⑤自然
B.①凛然
②诚然
③淡然
④猝然
⑤坦然
C.①凛然
②果然
③漠然
④悚然
⑤自然
D.①俨然
②诚然
③淡然
④悚然
⑤坦然
答案 D
解析 俨然:庄重的样子。 凛然: 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诚然: 确实,的确。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相符。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漠然:不关
心、不在意的样子。悚然:害怕的样子。猝然:突然,出乎意料。自然:表示理所当然。坦然:心里平静,没有顾虑的样子。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鲁迅早期的小说集有两部, 即《呐喊》和《彷徨》,从写作时间上看,《呐喊》在先,《彷徨》在后。
小说《故乡》《社戏》《孔乙己》《祝福》均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分别出自鲁迅的散文集 《野草》和《朝花夕拾》。
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 《中庸》两篇,与《国语》 《孟子》
编在一起,称为“四书”。答案 A
解析 B项,《祝福》出自《彷徨》;C项,《野草》是散文诗集,两部作品均出自《朝花夕拾》;D项,《国语》应为《论语》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卫老婆子带着祥林嫂来到鲁四老爷家中,对四婶说:“她是死去的贺老六的太太,您就发发善心,收留下这个可怜人吧。 ”
鲁四老爷一见到“我”过来,热情地握住“我”的手,寒暄道:“胖了, 这几日就住在府上,有什么要求尽管吩咐下人们去做。”
《祝福》这篇小说,构思巧妙,语言犀利,我越来越赏识鲁迅的作品了。D.拙作《我看鲁迅》在校报上发表后,至少有 20 位同学给我写信说非常喜
欢里面的观点,我会继续鞭策自己,并与同学们共同进步。答案 D
解析 D项,“拙作”是谦辞,指自己的作品,用语得体。 A 项,“太太”是对有身份地位的男子的妻子的尊称, 用在底层百姓祥林嫂身上不合适。 B 项,“府上”是敬辞,用于别人的住处,不能说自己的房子,应用“寒舍”。谦敬错位。
C项,“赏识”是上对下、长辈对晚辈的用语,此处谦敬错位。
二、文本训练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6~8 题。
4889333185657
①她不是鲁镇人。 有一年的冬初, 四叔家里要换女工, 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 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 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②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 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 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 檐下一个小铺盖。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
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③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 也还和她讲话, 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她全不理会那些事, 只是直着眼睛, 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④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 改变之大, 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 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前两段都写到“头上扎着白头绳”,只是语段②中多了“仍然”一词, 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
答:
答案 不重复。这样写实际上概括了祥林嫂丧夫、改嫁、再丧夫、丧子、被逐等种种不幸,并预示着更不幸的命运。
解析 要答“不重复”,分析原因的时候要结合祥林嫂的遭遇。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这些变化反映出鲁镇人对祥林嫂怎样的态度?
答:
答案 对祥林嫂命运的冷漠和对祥林嫂再嫁的鄙夷。
解析 要根据“镇上的人们” 对祥林嫂态度变化的原因分析其对祥林嫂的态度。鲁镇的人们仍叫她祥林嫂是出于习惯, 但是当时的社会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统治之下,人们不能容忍祥林嫂的改嫁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语段④中把四十上下的祥林嫂描写成一个风烛残年的穷苦老妇模样,是
否有些夸张?为什么?
答:
答案 不夸张。一是写祥林嫂的未老先衰, “改变之大”,突出她的悲惨结局;二是饱含了作者对吃人的社会的激愤之情。
解析 要结合祥林嫂的遭遇、小说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等进行分析。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
有志者( 节选)
茅 盾
睁开眼来, 两片嘴唇轻轻一松, 就有一个烟圈儿从他嘴边腾起, 摇摇摆摆去了一段路,然后停住,好像不知道上前好呢转弯好,得站住了转一转念头,这当 儿,那圈子一点一点扩大,那烟色也一点一点变淡起来,大到不能再大,淡到不 能再淡,烟圈子也就没有。
他有点失望。这当儿,他夫人的脚步声从房门外来了,决不会错。老是像拖着鞋皮——拖噜拖噜。 他一听见就会头痛。 他会立刻想象到自己的脑髓摊平了成为地板,而他夫人的鞋底——拖过!而且,他好像已经是地板了,他看得见夫人
鞋底粘着的煤屑、 鱼鳞、青菜梗。他两手捧住了脑袋, 睁圆着一对恨极了的眼睛。“又是我打搅你了。”夫人是一目了然的,“可是,你看,阿大撒了我一身尿,
不换件衣服怎么成?”
他苦笑。夫人进来总是有理由的。然而,他讨厌他夫人屡屡进来,也是有理 由的:他不趁这暑假的期间写成一篇“创作” ,难道等开了学一星期二十小时的课,百来本作文簿那时倒写得成么?难道因为阿大会撒尿, 夫人要换衣, 他就活生生“牺牲”了稳可以到手的“创作家”的头衔么?不成的!那怎么对得起他自 己呢!——他的“人生经验” ,他的“天才”,他的五年来朝思暮想的一鸣惊人的大抱负、大计划! 五年前他毕业的当儿, 不是早已在师长和同学面前——简直是在全世界面前,宣言他要精心结构“创”一部“作”么?已经蹉跎了五年了呀! 不成的!那个——简直不成话!
他无可奈何地往床上一躺,叹口气,喃喃地说: “哎,总得有个书房——书房;没有书房,产生不出——哎,伟大的——”
他没有说完全,就觉得喉咙头梗住了。阿大要撒尿,夫人要换衣服,当真比他的“事业”还重要么?笑话!
过了几天,他居然独个人住到庙里去了。
第一天是要布置出一个适宜于“创作”的书房来,一眨眼便已经天暗。自觉得“灵感”还没来,就上床睡觉。他有梦。当然是“创作”成功的梦。他从梦中笑醒了。他揉了揉眼睛,把小指头放到嘴里轻轻咬一下。不错,他感觉得痛,他
不是在梦中。“品一会儿茗提提神是好的。 ”然而因为茶, 他就联想到咖啡。 对了, 咖啡是不可少的。不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全仗了二万几千杯咖啡?
“怎么从前就忘记了呢!天大的损失!不然,我的杰作早已产生了,何待今
日!”
夫人将他指定要的黑咖啡买好寄了来时, 已经是他在庙里的第四个黄昏。 三天来他原稿纸撕掉过十几张,但是摊在书桌上的原稿纸依然只标着一个大大的 “一”字。这怪得他么!夫人还没把黑咖啡寄来呢!这个责任自然是夫人负的!
然而现在黑咖啡终于寄到了, 他的脑细胞又立刻下了全部紧急动员令。 那一晚,他开了第一次的夜工。
似乎黑咖啡当真有点魔力的。 他坐在原稿纸前面不到十分钟, 便觉得文思汹涌,仿佛那未来的“杰作”的全部结构蓦地耸现在他脑子里; “哈,原来早已成
熟了在那里!”——他夹忙中还能自己评赞了一句。 他像大将出阵似的捋起袖子, 提起笔来,就准备把那“原来早已成熟了的”移到纸上去。他奋笔写了一行。核 桃大的字!然而脑袋里“早已成熟了的”东西忽然逃走!
于是他不能不捧着脑袋了, 不能不搁笔了。约莫又是十分钟。他脑子里的“杰
作”的形体渐渐又显形。 他眼睛里闪着光芒, 再奋起他的自来水笔, 又是核桃大的字,然而,不到半行,猛可地腿上来了一锥,他反射作用地拍的一下,半手掌 的红血!就在这当儿,脑子里的东西就又逃走。现在他觉到占有这书房的,不是 他而是蚊子。无数的蚊子,呐喊着向他进攻。他轻轻叹一口气站起身来,看看原 稿纸,还是第一张,十来行核桃大的字;看看地上,香烟屁股像窗外天空的星!
很委屈地躺在床上的时候, 十分可惜那第一杯黑咖啡召来的第一次“灵感”
没有全数留住。 “怪不得人家说汉字应当废除呢! 要不是为的笔画太多, 耽搁了工夫,我那第一次的想像岂不是全可以移在纸上么?——至少是大部!”
“听说西洋的大文章, 从来不作兴自己动笔的; 他们有女打字。 他们拿着咖
啡杯,一面想,一面口说,女打字就嚓嚓地打在纸上。那自然灵感逃不走! ”他一面搔着腿上背上的蚊虫疤,一面这么想着,觉得有点悲哀了。
他诅咒又诅咒,终于在诅咒中睡去了。
(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说的选材方法很有特点,选取大时代中的生活一角,没有明显地表现
重大社会内容,却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
小说开头部分对他吐烟圈进行较为详细的描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无聊烦闷的生活状态,所以才有了要进行创作的决心。
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形神兼具地刻画人物形象,立体展现人物性格,极富艺术感染力。
小说的语言富于嘲讽揶揄,运用了夸张“香烟屁股像窗外天空的星”和比拟“蚊子呐喊着向他进攻”等多种修辞手法。
答案 B
解析 因果失当。五年以前他就宣言要进行创作。
小说以“有志者”为题,请分析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 ①题目中的“有志”与人物的行为构成对比,凸显了小说主人公空 “有志”不务实的人物形象; ②“有志者”运用反语的手法, 使读者在回味中体会其语言辛辣幽默的艺术特点。 ③突出文章主题, 批判某些爱慕虚荣而又志大才疏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从作者的创作意图看, 主人公最后能否完成他的“大抱负、 大计划”?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答案 没有完成。
从形象塑造上看,小说中的他志大才疏,大抱负、大计划酝酿了五年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与成果,直到文章最后也没有显示出他形象转变的契机和可能,说明他不会完成。
从情节安排上看,他一再地为自己创作不成功找借口,强调各种客观原因,尤其是结尾处的诅咒,层层铺垫都暗示了他不会迎难而上完成创作。
从手法运用上看, 本文是典型的讽刺小说, 处处反讽, 充满讥诮的味道, 不大可能最后将反面的人物形象扭转过来,对这个人物的讽刺应该会贯穿始终。
从主题表达上看,小说从标题到内容,都在批判某些追求名利,且巧于 “思”、拙于行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主题鲜明, 最后情节的逆转会妨碍主题的表达。
四、语言表达
下面是某校一封邀请函,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邀 请 函
亲爱的校友: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今年,立德中学即将迎来诞辰 100 周年。为了弘扬立德树人的精神,凝聚广大师生和校友的力量,我校决定于 2019 年 10 月 20 日在学校举行 100 周年庆典活动,我们热忱邀请您亲自莅临,共襄盛举!
专此邀请,叨扰望谅!
2019 年 6 月 30 日立德中学 100 周年校庆筹备办公室
答:
答案 ①“诞辰 100 周年”改为“ 100 周年诞辰”或“建校 100 周年”; ② 在“学校”后补充举行庆典的具体地点和具体时间,如“礼堂”“ 10 点”等;
③“亲自莅临”改为“拨冗出席”或删去“亲自”; ④“叨扰望谅”改为“敬祈惠允”;⑤落款的署名和时间位置互换。
解析 “诞辰”是名词,不能作谓语,故“诞辰 100 周年”错,可改为“ 100
周年诞辰”或“建校 100 周年”;举行庆典要告知具体时间和地点, “ 2019 年 10
月 20 日在学校举行”时间和地点都不具体,应补充具体时间或地点;“莅临” 是“来到;来临 ( 多用于贵宾 ) ”的书面语,既然已经来到,表明既成事实,再用“亲自”,略显多余,可删去“亲自”或改为“拨冗出席”;“叨扰”客套话, 打扰( 多用于受到款待,表示感谢 ) ,与语境不符;“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 做某事) ;落款时应为个人或单位的署名在上,时间在下。
根据下面的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地震现象 ( 不超过 30 个字) 。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
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从而产生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
地面震动。震波极其强烈的超级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
等次生灾害。
地震是
的自然现
象。
答案 地震是地壳 ( 地球) 内部发生变化产生震波而引起地面震动的自然现
象。
解析 “地壳 ( 地球) 内部”“发生变化”“产生震波”“地面震动”是关
键词语。
根据下列要求为这幅漫画写一段文字。
要求:①概括说明画面主要内容。②点明漫画寓意。
③60~80 字。
答:
答案 示例一: 画面上有三个部分: 一只垃圾桶、 一个唱着“学习雷锋”歌曲而乱扔垃圾的学生, 一个正打扫卫生的女环卫工。 漫画讽刺了把学雷锋只停留在口头而不付诸行动的社会现象。
示例二:环卫工正满头大汗地打扫卫生,一个学生唱着“学习雷峰”的歌曲
经过果壳箱, 却将香蕉皮扔向环卫工。 讽刺了学雷锋只重形式而不付诸行动的个别青少年。
能力拓展
励志小语: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一、基础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 缅甸] 谚语
翻拍经典,成为当下不少创作者的选择,其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随
着翻拍频率、数量的不断提升,问题愈发 ,不少翻拍剧泯然众人,
遭遇口碑危机。 颠覆的改编、 雷人的剧情, 让不少观众对翻拍剧产生抵触情绪。
翻拍剧遭质疑,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 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比如,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导致作品
;有的为搏眼球,一味搜奇猎艳,牵强附会;有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加
入不合逻辑和常识的内容;有的海外取材,却机械地复制粘贴,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文艺创作是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 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今天,各种拍摄、制作技术不断进步,而我们的胸怀、创意也要跟进。
( ) ,才能发现 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突显
甚至
粗枝大叶
源源不断
B.凸显
或者
粗制滥造
滔滔不绝
C.凸显
甚至
粗制滥造
源源不断
D.突显
或者
粗枝大叶
滔滔不绝
答案 C
解析 凸显:清晰地显露,强调原本存在的事物更加清晰化。突显:突出地 显露,强调的是原先看不到的事物突然地或者突出地显露。 根据“愈发”可知原本就存在问题, 如今越发显露出来, 故用“凸显”。 从“泯然众人”到“口碑危机”构成递进关系,故用“甚至”。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粗 制滥造: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这里形容影视 作品制作粗劣,故用“粗制滥造”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形容的对象为“素材” ,用“源源不断”合适。故选 C项。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
向造成的。
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
向。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
向造成的。
答 案 C
解析 文中画线句有两处错误。 一是关联词运用不当。 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 这里要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是 而是 ”。 二是句式杂糅。 “是因为 ”和“ 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 保留一种即可。 选项中只有 C项正确修改了这两处错误,故选 C项。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唯有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B.唯有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C.唯有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D.唯有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答 案 D
解析 考虑与后文句式整齐一致, 排除 A、B 两项。考虑与“发现素材”“创
作作品”相照应,故选 D 项 。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
3521333929065近日,西安一家写字楼里出现了一家“共享自习室”, 有偿供人们在此看书、自习。对此,很多人觉得非常新鲜。其实, ① ,一些城市早在去年就出现了类似的项目, 而在韩国等国家, 更是一直存在着“学习包厢”等各种形态的自习室。一些人认为“想学习在哪都可以学”, 这实则是太过理想化的说法。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② ,才能学得进去。“共享自习室”,其功能指向比图书馆、咖啡馆更加明确,那就是“学习” 。身处这种环境中,玩手机、打游戏、看剧的可能性更低, ③ 。除了提供场地, 提供学习的氛围同样是“共享学习室”的价值。而这,也是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的理由之一。
答:①
②
③ 答案 ①“共享自习室”并非新生事物 ②还是要找个图书馆、 咖啡馆等特
定的地方 ③专注学习的概率更高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
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在暑期档备受瞩目,这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 。猫眼数据显示,《哪吒》上映首日综合票房、 上映首周综合票房均创同类电影最高纪录。诸多评论中, 这部动画电影已经成为国产原创动画作品中的里程碑式作品。 一旦有国产动画作品引起广泛好评,总会有声音讨论“国漫崛起” 。业内人士表示, 从目前国内动漫整体来看, 产业环境、 企业运作、 作品本身和用户等方面尚不够成熟。下一部《哪吒》这样的精品或许还要过很长时间才会到来。不过从 2005
年《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 发布以来, 国家不断有支持政策出台。随着二次元用户的崛起以及大量盗版作品的下架, 动漫产业开始大量受到资本的关注。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视频平台的崛起, 也助推了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在新的市场环境之中,更多优秀国漫作品的诞生值得期待。
答:
答案 关键信息:①动画电影《哪吒》暑期大热并受好评。②“国漫崛起” 为时尚早。③“国漫崛起”值得期待。
二、名句名篇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
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
严格地说, 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 只是声音单调繁杂, 实在难以入耳。
白居易《琵琶行》中“ 思。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
在《赤壁赋》的开头, 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 朗诵《诗经·陈
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答案 (1)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