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课 赤壁赋》同步练习
一、语言基础 (21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 ) A.间.或(ji àn) 说.客(shu ō)
博闻强识.(zh ì) 扣舷.而歌(xu án)
猗.郁(y ī) 拨弄.(l òng)
不可估量.(li áng) 一鳞半爪.(zh ǎo)
低徊.(hu í) 挣.脱(zh ēng)
载.歌载舞(z ài) 叨.陪鲤对(d āo)
专横.(h èng) 挑剔.(ti)
叱咤.风云(zh à) 啜.菽饮水(chu ò)答案 D
解析 A项,扣舷.而歌(xi án) ;B 项,拨弄.(n òng) ;C 项,挣.脱(zh èng) 叨.陪鲤对(t āo) 。
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风移暴动,姗姗可爱 B.酾酒临江
C.寄蜉蝣于天地 D.冯虚御风答案 D
解析 D 项 , 冯 ( 凭 )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①举酒属.客( 劝人饮酒 )
②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宿星和牛宿星 )
B.①倚歌而和.之( 同声相应,唱和 )
②余音袅.袅.( 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 C.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往下游走 )
②击空.明.兮溯流光 ( 澄明的水波 ) D.①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 缭,盘绕 )
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 斟酒)
答案 C
解析 下:攻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B.渺沧.海.之一粟C. 白. 露. 横 江 D.凌万顷之茫.然. 答案 B
解析 A 项,所以:古义,以此用来;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C项,白露: 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D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①顺流而.东也
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 ①挟飞仙以.遨游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B.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耳得之.而为声
D. ①寄蜉蝣于.天地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答案 D
解析 D 项,“于”同为介词“在”。 A 项,表修饰 / 表转折; B 项,助词, 的/ 代词; C项,表修饰 / 把 作为。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C.舞.幽壑之潜蛟 D.扣舷而歌.之答案 D
解析 例句中的“东”为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A 项,意动用法; B项, 名词作状语; C项,使动用法; D项,名词用作动词。
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⑥ / ②⑤ / ③/ ④/ ⑦ B.① / ②③/ ⑤⑥ / ④⑦
C.①⑥ / ②③ / ⑤/ ④⑦ D.①⑥ / ②⑤ / ③④ / ⑦ 答案 A
解析 ①⑥为判断句, ②⑤为状语后置句, ③为宾语前置句, ④为定语后置
句,⑦为被动句。
二、默写简答题 (20 分)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5 分)
描写作者与客在江上泛舟时的感受的句子是:“ ,
; , 。”
间 接 描 写 客 吹 洞 箫 声 音 的 句 子 是 : “ ,
。”
描 述 当 年 曹 操 气 势 雄 健 的 四 个 句 子 是 :“ ,
, , 。”
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挟
飞仙以遨游,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之无禁,用之不竭。
, ,取
答案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2)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4)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抱明月而长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9.以下都是苏轼的诗句,你能填写上来吗? (5 分)
(1)
不识庐山真面目, 。( 《题西林壁》 )
(2)
欲把西湖比西子,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
(3)
,菊残犹有傲霜枝。 ( 《赠刘景文》 )
(4)
竹外桃花三两枝,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5)
但愿人长久,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答案 (1) 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淡妆浓抹总相宜 (3) 荷尽已无擎雨盖 (4)
春江水暖鸭先知 (5) 千里共婵娟
三 、 阅 读 翻 译 (13 分 ) 10.把下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2330666292040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 ①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君臣:“吾欲用
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 ②之,曰:“胡, 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 何也?”胡君闻之, 以郑为亲己, 遂不备郑。郑人袭胡, 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 ③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韩非子·说难》
【注】 ①妻(q ì) ,动词,以嫁人。②戮 (l ù) ,杀。③见,表被动“,被”。
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4 分)
译文: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4 分)
译文: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5 分)
译文:
答案 (1) 故意先把他的女儿嫁给了胡国国君, 来使他的心里欢乐。 ( 故,故意;娱,使动用法,使 快乐 )
(2) 富人的家里都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的老头 ( 偷了他家的东
西) 。( 智,意动用法,以 为智,认为 聪明;而,转折连词,却;父 (f ǔ) ,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
(3)( 关其思和邻居家的老人 ) 这二位说的话都对,但重的被杀死了,轻的被人怀疑,那么不是明白事理困难,而是明白事理后正确处置才困难啊。 ( 为,见,
表被动,被;处,正确处置 )
【参考译文】
从前郑武公想要攻打胡国, 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的君主以此使他心里高兴。于是问大臣们说: “我想要用兵,可以攻打谁?”关其思回答说: “可以攻打胡国。”郑武公大怒就把关其思杀了,并且说: “胡国,是我们兄弟之国,你说攻打它, 什么居心?” 胡国君主听到这件事, 就把郑国君主当作自己的亲人而不防备郑国,郑国就趁机偷袭胡国,攻取了它。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坍塌了。富人的儿子说: “要是不修
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 ”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结果, 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 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
这二人( 即关其思和邻居家的老人 ) 说的话都对, 但重的被杀死了, 轻的被人怀疑,那么不是明白事理困难,而是明白事理后正确处置才困难啊。
能力拓展
励志小语: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
230533317125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 题。
中国传统音乐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 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
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 ,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 2003 年,中国的
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 才重新 了生机 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
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
为了 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 的工具。 ( 节选)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答案 D
解析 第一空,“边缘化”指使靠近边缘; 使处于不重要的地位。 “私人化”指事物向个人的方向发展变化, 事物逐渐变得属于个人所有, 而非大众共有。 此处语境说“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 ,而这些文人在传统社会正是士大夫阶 层的主要构成部分, 他们的风尚自然是社会主流, 随着他们的消失, 古琴艺术逐渐变得“非主流”也即“边缘化”了。第二空, “获得”指取得;得到 ( 多用于抽象事物) 。“焕发”指光彩四射;振作。单从与“生机”的搭配讲,此处用“获得” 和“焕发”皆可,但是“焕发”体现出来的生机,比“获得”更加旺盛,更加充
沛,结合语境,此处用“焕发”更合适。第三空, “制约”指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约束”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弹琴”与“古人”之间并不存在“制约”关系,结合语境可 知,此处,弹琴在这些文人看来,是对心灵的一种调适、提升,是文人们主动追 求的高雅行为,故用“约束”更合适。第四空, “放松身心”即在有压力、感到紧张的状态下对身心的调整,侧重于对身和心的“放松” 。“修身养性”指修养身心,涵养性情,侧重于对身和心的“修养” 。根据上文“琴者,禁也”可知,弹琴是为了对身心的过多欲望的约束与清除,故应用“修身养性” 。故选 D项。
20 世纪 60 年代的天文学“四大发现”,都是利用射电望远镜才得以观
非常奇特的一些脉冲星现象。如果幸运,它还将尝试接收外星文明的电波。
测到的。“中国天眼”的建成将能够实现为宇宙发育史提供线索的中性氢信号和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天眼”将能够探测为宇宙发育史提供线索的中性氢信号并发现非常奇特的一些脉冲星现象。
“中国天眼”的建成将能够探测为宇宙发育史提供线索的中性氢信号和非常奇特的一些脉冲星现象。
“中国天眼”将能够探测为宇宙发育史提供线索的中性氢信号并发现一些非常奇特的脉冲星现象。
“中国天眼”的建成将能够实现为宇宙发育史提供线索的中性氢信号和一些非常奇特的脉冲星现象。
答案 C
解析 单个动词“实现”与“中性氢信号”“脉冲星现象”两个宾语都搭
配不当, 应改为“探测 信号”“发现 现象”。 此外, 还存在主谓搭配不当的语病,“探测”和“发现”的主语应该是“中国天眼”,而不是“‘中国天
眼’的建成”。两个表示动作、行为的短语之间应用连词“并” ,而不用“和”, 排除 B、D 两项。“一些”表数量,应放在“非常奇特”的前面, A项错误。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2019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公布,重农强农的号角已经吹响。① 包括
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 增加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不过,中国② 要恢复和发展大豆生产, ③ 大豆市场的供给仍以进口大豆为主的格局不
会改变。④ 未来大豆进口格局,有关人士表示,中短期来看,主要进口
来源仍以南美洲为主, ⑤ 是巴西。当前, 虽然大豆产量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但是全球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有很多, 比如东欧、非洲等地区,⑥ 这些地方缺乏市场和相应的配套机制。 可以预见, 这些地区将会受中国因素的影
响,而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甚至
不但
而且
鉴于
甚至
然而
B
其中
虽然
但是
对于
特别
只不过
C
D
个中
其中
既然
虽然
那么
然而
至于
关于
乃至
尤其
而且
反而
答案 B
解析 ①空,“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是“重农强农”的一项内容,两者 不存在递进关系,故应用“其中”。另外, “个中”是个文言词语,不易理解, 不宜选用。②③空,通读第 3 句话,“恢复和发展大豆生产”与“以进口大豆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 是相反的两个事实, 具有转折关系, 应用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虽然 但是 ” 。D项,“虽然 然而 ”搭配不当。④空,由后面的 “有关人士表示”可知, 这里表示引出评论的对象, 用“对于”或“关于”都行。
⑤空,选项所给四个词语都表示递进关系, 但是属两种不同的递进: “甚至”“乃
18366661434500至”是在一般性陈述之后, 补充说明陈述之外的特殊点; “特别”“尤其”则是在一般性陈述之后, 补充说明陈述之内的特殊点。 巴西属于南美洲, 应用“特别” 或“尤其”。⑥空,前后语意上有轻微的转折,选择“只不过”最合适。
用斜线 (/) 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 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飞曰:“文
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 选自《宋史·岳飞传》 )
答案 母卒/ 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 家无姬侍 / 吴玠素服飞 / 愿与交欢 / 饰名姝遗之/ 飞曰/ 主上宵旰 / 岂大将安乐时 / 却不受/ 玠益敬服。
【参考译文】
岳飞十分孝顺, 母亲留在黄河以北, 他派人去寻找探访, ( 并把她) 迎接回来。母亲得了经久不愈的病, ( 岳飞) 一定亲自煎药熬汤。 母亲去世, 岳飞三天水米不进。家里没有侍妾。吴玠平常就佩服岳飞,希望同他交好,把有名的美女打扮好
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吃饭,难道是大将享安乐
的时候吗?”推却不接受,吴玠更加敬重佩服 ( 岳飞) 。( 岳飞) 年轻时酒量大,皇帝告诫他说:“你以后到了黄河以北,才可以饮酒。 ”( 岳飞) 于是戒酒。皇帝当初要为岳飞建造宅第,岳飞推辞说: “敌人还没有消灭,怎么能安家呢?”有人问
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太平, 岳飞说:“文臣不贪钱财, 武臣不怕死, 天下就太平了。”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处 ①也;贫与贱,是人
..
②
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君子去仁, 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 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 ①处:处在、居处。②造次:仓促之间。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答: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 “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 “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
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答:
答案 (1) “其道”指仁或仁道。全段表达了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离开仁的思想。
(2) 根据第一种解读, 句意为: 不是通过仁道脱离贫贱, 那么就不离开贫贱。根据第二种解读,句意为:因行仁道而陷入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学经典的内容的能力。 ①“仁”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 也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因此这里的“其道”是指正当的方法, 即仁义之道, 它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基础。 结合下文的“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颠沛必于是”可知, 孔子主张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 无论是在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 都不应该离开“仁”的思想。②无论是杨伯峻还是其他学者, 皆在保持原文大意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是为了让人们更清晰地理解这句话。第一种解读:将“得之”改为“去之” ,“去”译为“脱离” ,整句的意思为“不是通过仁道脱离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 。第二种解读:将“不”删去,整句的意思为“因行仁道而陷入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 。
【参考译文】
孔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们所期望的,不是通过仁道获得富贵,那么就 不占有富贵;贫穷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是通过正当的方法脱离贫贱,那 么就不离开贫贱。 君子离开了仁德, 怎么还能成就自己的名声呢?君子不会在哪怕是一顿饭那么短的时间里远离仁德, 仓促之间也一定遵循仁德, 颠沛流离之时也一定遵循仁德。”
2305333-11995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铁已成为中国的名片, 是中国速度的代表。 高铁通车里程逐年增加, 时速高达 350 千米的新一代高铁正在运行。 与此同时, 中国还有许多普通火车, 甚至是老旧的绿皮火车仍然在运行。它们速度慢,价格低,停靠的站点多,在一些地
区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答案 审题:材料通过“高铁”和“普通火车”的对比, 说明“高铁”是中国速度的代表,“普通火车”虽然速度慢但价格低、停靠站点多,在一些地区仍
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我们知道, 作文需要思考的就是“高铁”代表的 “快”
和“普通火车”代表的“慢” ,在当前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行文时,可以从“既要追求快,也要发挥慢的作用” “创新与发挥旧有事物的作用” “无论快慢,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等角度切入, 也可以从国家建设的角度论述, 比如讨论中国发展中快与慢的关系、讨论快慢平衡对整个中国的重要作用等。
立意:①作用发挥足,快慢都相宜;②将快与慢结合,奏响时代最强音;③ 快是速度,慢是温度,速度与温度缺一不可;④寻找快慢平衡,建设伟大祖国;
⑤于快中领跑,于慢中惠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