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离骚》同步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4 19:4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基础知识

《离 骚(节选)》同步练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
A. 、不抚.壮而弃秽兮(循,握持) B、肇.锡余以嘉名(始)
朝搴.阰之木兰兮(拔取) 皇览揆余初度.兮(时节)
C、 扈.江离与辟芷兮(披) D 、何不改此度.(法度)纫.秋兰以为佩(联缀) 惟.草木之零落兮(只)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①帝高阳之.苗裔兮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③惟草木之.零落兮 ④恐美人之.迟暮
A. ①③ B. ②④ C.③④ D.②③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朕.皇考曰伯庸 B.春与秋其代.序.
C.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D.恐美.人.之迟暮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同类的一项 ( )
A. 名.余曰正则兮 B.字.余曰灵均
C. 夕.揽洲之宿莽 D.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6.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又重之以修能 B.肇锡余以嘉名
C. 恐年岁之不吾与 D.忽奔走以先后兮二、课文内容理解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屈 原在 《离 骚》 中,表 明时 不我 待, 要珍 惜时 间的 句子 是 “ ,
”;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 ,
”。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 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 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 (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 )的句子是: , 。
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 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 (诗人当仁不让, 自荐充当楚国政治的引路人 )的句子是: , !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 —— 诗人称自己与楚王同姓同宗, 目的不仅在于表明他有高贵的血统和身世,而且也表明他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 —— 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流逝, 并表达了自己的忧心,即时光如流水逝去,而自己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此度?” —— 这是诗人对楚王发出的警告。 他警告楚王应该把握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径, 改变不善的法度。可见, 屈原的言行过于放肆。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诗人想象驾着骏马奔向远方,为楚王引路。诗人崇仰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所以他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
三、语言运用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端午节”下定义。 (不超过 35 个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 但大都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 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 香港、 澳门也派了代表
队参加。
1849333694766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端午节是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吟诵出“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不断探索。
材料:视死如归 舍弃小我 心忧天下
林则徐 范仲淹 谭嗣同
岂因祸福避趋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我自横刀向天笑后天下之乐而乐 去留肝胆两昆仑 苟利国家生死以
答:
四、文本阅读
阅读屈原的《涉江》 ,完成 11~ 12 题。
涉江( 节选 )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1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构造了一个虚构的境界,
塑造了一个奇伟的形象, 同时在写景抒情
上也达到了完美的和谐。
B. 本段交代了屈原涉江的原因,即“世溷浊”而“莫余知”的楚国的现实。
C. “重华”即古代的明君舜, 该句表现了屈原“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
并反衬出现实中
楚怀王的昏庸。
D. “登昆仑兮食玉英”承接上文的披奇服、驾青虬、结重华、游瑶圃等,不仅为我们塑造
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
12.诗人细致地描写他的奇特服饰“带长铗”“冠切云”“被明月”“佩宝璐”,其作用是
什么?
答:
《离 骚(节选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惟:思。
2、答案 C 解析 ③④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 结构助词,的。 ② 宾语前置的标志。
3、答案 A 解析 B 项,“ 锡”同“ 赐”。C 项,“ 辟” 同“ 僻” 。D 项,“道” 同“导” 。
4、答案 C
A 项,“朕”古义:第一人称代词,我。今义: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B 项,“代序”古义:递相更替。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 (多自有标题 )。D 项,“美人”古义:喻指君主,一说,美人是自喻。今义:美貌的女子。
5、答案 C 解析 C 项,名词作状语。 A 、B、D 三项均为名词动用。
6、答案 C 解析 C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介宾结构后置句。
7、答案 (1)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8、答案 C 解析 C 项,不是警告,而是对楚王的劝告;不是屈原言行放肆,而是表现出屈原为国家着想的难能可贵。
9、答案 ( 端午节是 )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10、答案 谱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心忧天下。咏叹出“苟
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 舍弃小我。 怒喊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视死如归。
解析 作为仿写题首先要求句式与例句相同, 其次,题干要求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 这就要求考生分析所给的材料, 找出材料之间的关联, 材料主要提供三个内容, 一是人物的特点, 二是人名,三是诗句,考生可以先确定人物与特点之间的关联, 然后再选出与人物有关的诗句, 最后模仿所给的例句 “吟诵出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屈原,不断探索”进行仿写。
11、答案 C 解析 C 项应是表现屈原渴望国君清明的心情,而不是 “ 择主而事 ”。
12、答案 诗人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奇特服饰来表现自己的志行,表现出其高洁的品质。
一、基础知识

《离 骚(节选)》同步练习【教师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
A. 、不抚.壮而弃秽兮(循,握持) B 、肇.锡余以嘉名(始)
朝搴.阰之木兰兮(拔取) 皇览揆余初度.兮(时节)
D、 扈.江离与辟芷兮(披) D 、何不改此度.(法度)纫. 秋兰以为佩(联缀) 惟.草木之零落兮(只)
1、答案 D 解析 惟:思。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①帝高阳之.苗裔兮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③惟草木之.零落兮 ④恐美人之.迟暮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2、答案 C 解析 ③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①结构助词,的。②宾语前置的标志。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3、答案 A 解析 B 项,“锡”同“赐” 。C 项,“辟”同“僻” 。D项,“道”同“导”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朕.皇考曰伯庸 B.春与秋其代.序.
C.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D.恐美.人.之迟暮4、答案 C
A 项,“朕”古义:第一人称代词,我。今义: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B 项,“代序”古义:递相更替。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 ( 多自有标题 ) 。D 项,“美人”古义:喻指君主,一说,美人是自喻。今义:美貌的女子。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同类的一项 ( )
A. 名.余曰正则兮 B. 字.余曰灵均
C.夕.揽洲之宿莽 D.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5、答案 C
解析 C 项,名词作状语。 A、 B、D 三项均为名词动用。
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又重之以修能 B. 肇锡余以嘉名
C.恐年岁之不吾与 D.忽奔走以先后兮6、答案 C
解析 C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介宾结构后置句。二、课文内容理解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 , ”。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 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 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
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 ( 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 ) 的句子是: , 。
屈原在《离骚》 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 当仁不让, 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 ( 诗人当仁不让, 自荐充当楚国政治的引路人 ) 的句子是: , !
7、答案 (1)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诗人称自己与楚王同姓同宗,目的不仅在于表明他有高贵的血统和身世,而且也表明他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流逝,并表达了自己的忧
心,即时光如流水逝去,而自己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C.“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这是诗人对楚王发出的警告。他警告楚王应该把握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径,改变不善的法度。可见,屈原的言行过于放肆。
D.“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诗人想象驾着骏马奔向远方,为楚王引路。诗人崇仰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所以他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
8、答案 C
解析 C 项,不是警告,而是对楚王的劝告;不是屈原言行放肆,而是表现出屈原为国家着想的难能可贵。
三、语言运用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端午节”下定义。 ( 不超过 35 个字 )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都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 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 香港、 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端午节是
9、答案
( 端午节是 ) 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
节日。
10.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吟诵出“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不断探索。
材料:视死如归
舍弃小我
心忧天下
林则徐
范仲淹
谭嗣同
岂因祸福避趋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我自横刀向天笑
后天下之乐而乐
去留肝胆两昆仑
苟利国家生死以
答:
10、答案 谱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心忧天下。咏叹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舍弃小我。怒喊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视死如归。
解析 作为仿写题首先要求句式与例句相同, 其次, 题干要求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 这就要求考生分析所给的材料, 找出材料之间的关联, 材料主要提供三个内容, 一是人物的特点,二是人名, 三是诗句, 考生可以先确定人物与特点之间的关联, 然后再选出与人物有关
的诗句,最后模仿所给的例句“吟诵出‘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不断探索”进行仿写。
四、文本阅读
阅读屈原的《涉江》 ,完成 11~ 12 题。
涉江( 节选 )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构造了一个虚构的境界, 塑造了一个奇伟的形象, 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也达到了完美的和谐。
本段交代了屈原涉江的原因,即“世溷浊”而“莫余知”的楚国的现实。
“重华”即古代的明君舜,该句表现了屈原“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并反衬出现实中楚怀王的昏庸。 D.“登昆仑兮食玉英”承接上文的披奇服、驾青虬、结重华、游瑶圃等,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
11、答案 C
解析 C 项应是表现屈原渴望国君清明的心情,而不是“择主而事” 。
1836666709966诗人细致地描写他的奇特服饰 “带长铗”“冠切云”“被明月”“佩宝璐”,其作用是什么? 答:
12、答案 诗人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奇特服饰来表现自己的志行,表现出其高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