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推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估量.(li àng)
诽谤.(bàng)
忌.恨(j ì)
卓.有成效( zhuó)
B. 诅.咒(j ǔ)
悼.念(dào)
驱.逐(qū)
豁.然开朗( huò)
C. 寻.常(xún)
给.予(geǐ)
勒.令(l è)
繁芜.丛杂( wú)
D. 肤. 浅 (f ū)
诬蔑.(miè)
要.素(yào)
得心应.手(yìng)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普通话字音识记能力。选项中大多为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分析时,
可根据词义辨识。 A 项,“估量( li àng)”应为“估量 li áng”或“估量 li ɑng”。B 项,“诅咒( j ǔ)”应为“诅咒 zǔ”。C 项,“给予( geǐ)”应为“给予 j ǐ”。
2、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豁然开朗
忌恨
诬蔑
浅尝辙止
B. 纷繁芜杂
驱逐
衷心
独到见解
C. 不可估量
遗误
肤浅
插科打浑
D. 绰有成效
诽谤
诅咒
源远流长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形近字的辨析, A 项“辙”应为“辄”; C项中“遗”应为“贻”,“浑” 应为“诨”, D 项中“绰”应为“卓”。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 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②地中海美食的特点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混搭,没有了各式大餐 的饮食要求,也绝不会有街头小吃的廉价和简陋,好像有一种乡土的随意性。
③近日,昆明“学霸”寝室藏书堪比图书馆的消息惊呆网友,并不宽敞的寝室里竟堆放了 5000 余册书籍, 各种类型的书 ,让人叹为观止。
繁文缛节 琳琅满目 繁芜丛杂
琳琅满目 繁芜丛杂 繁文缛节
繁芜丛杂 繁文缛节 琳琅满目
繁芜丛杂 琳琅满目 繁文缛节
【答案】 C
【解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 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①句中指错综复杂。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结合“各式大餐”“饮食要求”等分析,选用“繁文缛节”。琳琅满
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事物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结合“各种类型的书”分析,选用“琳琅满目”。故选 C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世界 35 个国家首脑进行窃听活动,其手段无出其.右...,招致越来越多国家的声讨和批评。
②相当一部分人对“药驾”的危害性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药驾”不以为意.... ,根本不知道服药可能会产生
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③张居正利用专制权力,强化管理,振衰起.弊... ,使明朝出现了短暂的中兴,是少有的治世能臣,是传统意
义上的大政治家。
④将“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奉为圭.臬... 的“秦火火”等因涉嫌利用网络制造传播谣言被依法刑事拘留。
⑤李白杜甫缘.悭.一.面. ,天宝四年,李白在任城,杜甫来访,后二人同游任城,次年秋天又会于曲阜。
⑥考前一个月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终点前的冲刺,许多同学余勇可贾.... ,应抓住这段时间,奋力拼搏。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⑥ D. ②③⑤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②不以为意:不在意,不放在心上。使用正确。③振衰起弊:祛除弊端 , 使衰落的时局得以振兴。使用正确。⑥余勇可贾:比喻剩下的勇气和力量很足,还有勇气可以使出来。使用正确。①无
出其右:表示没有能超过他的,含褒义,用在此处感彩不当。④奉为圭臬:圭:意为土圭,测日影器; 臬:意为水臬,古时测量水平的仪器;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使 用正确。⑤缘悭一面:指缺少一面之缘 , 谓无缘相见。与语境不符。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 诅咒他。
【答案】 B
【解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语 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 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
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A 项,“无产阶级”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C项,“尊敬”后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D项,由两个并列的分句构成,第一个句号最好用分号。两个冒号后边的部分都是解释前边的内容的,改成破折号为宜。故选 B。
6、下列关于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中“空白”一词用来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该比喻旨在赞颂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划时
代的意义。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中“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热烈赞扬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把各国政府的“驱逐”、资产者的“诽谤”“诅咒”比喻成“蛛丝”,以此表现敌人的无理和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
【答案】 B
【解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 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B 项,“该比喻”错误。“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运用的不是比喻,而是类比。故选 B。【点睛】
所谓类比是这样的一种推理,它把不同的两个 ( 两类) 对象进行比较,根据两个 ( 两类) 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
的相似,而且已知其中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相似的其他属性的结论。比喻则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具体需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买票进入海格特墓园,沿主干道往东走几分钟,马克思墓地就赫然呈现于眼前。 , , 。
, 。 ,分别是马克思夫人燕妮、马克思本人、马克思外孙哈里·朗吉特、马克思家的佣人海伦·德穆特和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马克思。
①其上镶嵌着白色大理石墓碑
②白色大理石墓碑镶嵌于基座正面中央位置
③青铜铸造的马克思头像放置于墓碑之上
④墓碑中间部分雕刻着合葬于此的五个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日
⑤这个墓地有着比普通人高一大截的花岗岩基座
⑥他们按逝世的先后顺序由上到下排列
A. ③①④②⑤⑥ B. ⑤①⑥③②④
C. ⑤①③②④⑥ D. ③①⑤⑥②④
【答案】 C
【解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
题,通读语段发现,⑥句与横线后的句子衔接最紧密,排除 B 项、D 项。再观察其他几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①句中的“其”指的就是花岗岩基座,承接⑤句而来,可以排除 A 项,所以选择 C 项。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他曾经密切注视各种电学方面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据报道,比起平躺或趴着睡,侧着睡对人的大脑更有帮助,因为侧睡有利于大脑进行自我清理,同时也可以减少阿兹罕默症、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疾病。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 项,改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C项, 改为“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 D 项,成分残缺,“减少”少了宾语,应在最后加上“发病率”
或“的发生”。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 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从杂的意识形 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 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 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
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
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
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
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 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塞尔·德
普勒的发现。
(节选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9、下列各项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
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
在没有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前提下,人们也可以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都必须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来解释。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
体会,要死抠字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理解, C 项,“在没有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前提下,人们也可以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
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分析可知,选项内容与原文意思相违背。故选 C。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马克思发现了资本家靠榨取雇佣工人剩余价值获取利润的规律。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
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 项,“起决定作用的”错误。原文是“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故选 B。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空白”一词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事业是不可弥补的损失,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作者从马克思的观点中总结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 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 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D项,“作者从马克思的观点中总结出了”错误。结合“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 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 做得相反”“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等内容分析可知, 不是作者总结出来的。故选 D。
三、语言表达
12、请参照①的方式,反驳对方的观点。
甲:核电站有着微量放射性,因而核电站是肮脏的。
乙:①既然有微量放射性的都是肮脏的,那么有着微量放射性的大自然也是肮脏的了?
赫尔岑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让他非常厌烦。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歌曲。”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
赫尔岑:②
C. 甲:宗教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怎么可能不是科学呢?
人们为什么崇尚科学?是因为科学对人类有用,既然宗教对人类有用,凭什么说它不是科学? 乙:③
【答案】②既然流行的都是高尚的,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③既然对人类有用的都是科学,那么石头也是科学?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反驳的题目,注意先找反驳的观点,然后找到观点的同类的东西得出荒谬的结论即可。如②“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的意思是“流行的都是高尚的”,可以列举其它流行的东西如“感冒”,得出“流行感冒”高尚;第③句甲的观点可以总结为“对人类有用的都是科学”,然后列举“有用的”东西,比如“石头”,得出“石头是科学”的荒谬的结论。
四、名句名篇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屈原在《离骚》 中声明“
,
”
表达了自己宁可遭遇速死,或者流放,也绝不愿同流合污,与邪恶为伍的决心。
( 2)李商隐在《锦瑟》中用
“
何,恍惚若失的情感。
?
”两句表达了无可奈
( 3)在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说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心志的句子是:
“
,
。”
答案: (1). 宁溘死以流亡兮 (2). 余不忍为此态也! (3). 此情可待成追忆? (4). 只是当时已惘然。 (5). ( 且)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6).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溘” “惘”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