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衡水中学学业考复习专题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同步练习(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衡水中学学业考复习专题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同步练习(全国通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4 19:5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4 单元 第 11 课廉颇蔺相如列传 1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予不.(f ǒu) 燕.王(y ān)
渑.池(mi ǎn) 面面相觑.(x ù)
B.盆缶.(f ǒu) 琴瑟.(s è) 十五都.(d ū) 前倨.后恭(j ū) C.缪.(mi ào) 贤 臣语.曰(y ù)
广成传.(zhu àn) 舍 肉袒.斧质(t ǎn) D.驽.钝(n ú) 不怿.(y ì)
列观.(gu àn) 刎.颈之交 (wù)
【答案】 C(“觑”读 qù;“倨”读 j ù;“刎”读 wěn)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今君乃亡.赵走燕 ( 逃跑,逃离 ) 伐齐,大破.之 ( 攻 克 , 打 败 )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 婉言道歉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权衡,比较 ) C.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一定,肯定 ) 舍.相如广成传舍 ( 安 置 住 宿 ) D.于是秦王不怿. ( 高兴,喜悦 )
今君与廉颇同列. ( 位次,爵位 )
【答案】 C( 必 : 实 在 )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拜送书于庭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D.请奉盆缶秦王
【答案】 B(A. 庭通“廷”; C. 孰通“熟”; D. 奉通“捧”)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固.请,召有司案图” A.管仲固.谏不听 B.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C.鄙人固.陋,不知忌讳
D.至于颠覆,理固 .宜然
【答案】 A( 固 : 坚 决 ) 5.“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案】 D(D 表凭借,其余表原因 )
下列加点词的含义有相同项的一项是 ( ) A.①召有司案.图 ②却怎么了结此案.
③视案.籍烦简 ④成妻纳钱案.上
①故.复取璧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③温故.而知新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①大王亦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则幸.得脱矣 ④幸.得安全,俱脱虎口
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决负.约不偿城
③秦贪,负.其强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赵
【答案】 C(含义有相同项的一项是 C 项,其中的“幸”, 第①、④句皆意为“幸而”, 第②句意为“宠幸”,第③句意为“侥幸”。其余各项无含义相同项。 A 项中的“案”,依次意为“察看”“案件”“文书”“几案”。 B 项中的“故”依次意为“所以”“特
地”“旧知识”“衰老”。 D 项中的“负”,依次意为“使 承担”“违背”“倚仗”“辜负”)
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何以知之 ④求人可使报秦者
⑤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⑥而君幸于赵王 ⑦拜送书于庭
A.①⑤ / ②⑥ / ③/ ④/ ⑦ B.①③ / ②⑥ / ④/ ⑤/ ⑦
C.①②③ / ④⑥ / ⑤/ ⑦ D.①⑤ / ②/ ④⑥ / ⑤⑦
【答案】 A(①⑤为判断句;②⑥为被动句;③为宾语前置句;④为定语后置句;⑦为状语后置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理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面责秦王无理无信,并用自己与
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 秦王想采取其他方法巧取豪夺, 便假意同意“十五都予赵”。
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 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 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
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告诉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答案】 B(“面责秦王无理无信”应当在最后 )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 9~ 11 题。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下列与“臣愿奉璧往使”中的“奉”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B.奉命于危难之间 C.奉厚而无劳 D.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答案】 D(该选项与例句含义相同, 皆为“两手捧着”, A项为“进献”。 B 项为“接受”。 C 项为俸禄。 )
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舍.相如广成传舍
故令人持璧归,间 .至赵矣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答案】 D(A 项舍,名词用作动词,安置住宿。 B 项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C 项先,意动用法,以 为先;后,意动用法,以 为后。 )
下列有关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这一段写蔺相如出使前,初步表现出来的胆识。
本段写蔺相如向赵王分析强弱形势, 权衡曲直利害, 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对策, 并自告奋勇接受出使秦国的重任。
蔺相如决定许璧于秦,是从国势的强弱上考虑的,不囿于一事之象,一时之见,故而他的判断符合客观形势。
根据文意,“王必无人”中的“必”可解释为“一定,肯定”,更能表现蔺相如的
1811333-302036智勇双全。
【答案】 D(“必”应解释为“实在”,主要是为了表现蔺相如的谦逊 )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 15 题。
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幼颖异。力学慕古,康熙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
修。
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奉亲匿山谷间,锦与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十
四年,密疏言:“闽疆褊小,自二贼割据,诛求敲扑,民力已尽,贼势亦穷。南来大兵宜急
攻,不可假.以岁月,恐生他变。方今精忠悉力于仙霞、杉关,郑锦并命于漳、潮之界,惟汀州小路与赣州接壤, 贼所置守御不过千百疲卒。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
出奇以捣其虚, 此计之失也。 宜因.贼防之疏, 选精兵万人或五六千人, 诈为入广, 由赣达汀, 为程七八日耳。二贼闻急趋救,非月余不至,则我军入闽久矣。贼方悉兵外拒,内地空虚,
大军果从汀州小路横贯其腹, 则三路之贼不战自溃。 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 .虚实,随机进取。 ” 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因内阁学士富鸿基上之。上得疏动容,嘉其忠。十六年,复
泉州, 光地谒拉哈达于漳州。 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 颠沛不渝, 宜予褒扬”, 命优叙, 擢侍读学士。
十七年,同安贼蔡寅结众万余,以白巾为号,掠安溪。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绝其粮道,贼解去。未几,锦遣其将刘国轩陷海澄、漳平诸县,断万安、江东二桥,南北援绝。光
地遣使赴拉哈达军告急,值江水涨,道阻,乃 .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光地从父日率乡勇度石珠岭,芟荆棘,架浮桥以济。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迎巡抚吴兴
祚军于永春。师次泉州,击破国轩,窜入海。拉哈达上其功,再予优叙,迁翰林学士。光地上疏推功将帅,辞新命,不允。
十九年,光地至京师,授内阁学士。入对,言:“郑锦已死,子克塽幼弱,部下争权, 宜急取之。”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注】
(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九》 )
【注】 ,音未详,人名用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可假.以岁月 假:给予
B.宜因.贼防之疏 因 : 趁 着 C.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 .虚实 谍:侦察D.乃.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 乃:仅仅
【答案】 D( 乃 : 于 是 ) 13.从全文看,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李光地“矢志为国”的一组是 ( )
①十四年, 密疏言 ②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 ③又使弟光垤、 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
④光地上疏推功将帅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⑤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
⑥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B.①②③⑤
D.③④⑤⑥
【答案】 B(④是表现李光地的谦虚辞让。⑥是“上”采纳李光地建议的结果。
)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耿精忠和郑锦曾经一起派人招抚李光地,后来得知汀州有危险后又一起发兵援助汀
州,说明二人的立场是一致的。
李光地在密疏中提出了对反贼宜采取急攻的建议,根据是闽地本身狭小,再经反贼劫掠后民力已尽,反贼的实力也已相应削弱。
郑锦的部将刘国轩攻陷海澄等县后,李光地陷入险境,后来他的叔父李日 率领乡
勇赶来救助,可见李家对朝廷的忠诚。
D,在与蔡寅的交锋中,李光地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采取了断绝敌人粮道的方法,迫使敌人撤退,这体现了他的作战才能。
【答案】 A(“闻急趋救”只是李光地在密疏中对耿精忠、 郑锦用兵的推测。 不能说明“二人的立场是一致的”, A 项错误。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
译 文 :
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因内阁学士富鸿基上之。
译 文 :
【答案】 (1) 私下听说大军南来时,都在敌人多的地方激战,却不知道出动奇兵来进攻敌人的空虚之处,这是计策的失误。 ( 译出“窃”“鏖战”“捣”的意思,“虚”形容词用作名词,“此计之失也”是判断句。“南来”也可译为“从南面来”。 )
(2) 把密信放在蜡丸中, 派人从小路赶到京城, 通过内阁学士富鸿基呈上了密信。 ( “蜡丸”前省略介词“于”,“间道”名词作状语,介词“因”意思是“通过”)
【参考译文】
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年幼时聪明奇特。他努力学习,仰慕古人,康熙九年成为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担任编修。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反叛,郑锦占据泉州,李光地侍奉双亲藏在山谷中,郑锦与耿精忠一起派人招抚他,他极力抗拒。康熙十四年,他秘密上疏道:“闽地地界狭小,自从二贼割
据后, 他们就用残酷的手段盘剥百姓, 百姓的人力和物力已经用尽, 反贼的势头也已经陷入困境。 南来的大军应该急攻,不能给敌人时间,否则恐怕会出现其他变故。 现在耿精忠正在
全力对付仙霞、杉关,郑锦也在漳、潮的交界作战,汀州只有小路与赣州接壤,反贼所安排
守卫的人不过几百上千个疲惫的士兵。
我私下听说大军南来时, 都在敌人多的地方激战, 却
不知道出动奇兵来进攻敌人的空虚之处,
这是计策的失误。 应该趁着反贼防备疏忽, 选精兵
一万人或五六千人, 假装要进入广州,实际上从赣州到达汀州,行程只有七八天而已。
两个
反贼听到情况紧急会赶来救助,
没有一个多月不会赶到, 而我们的军队进入闽地很久了。

贼正在用尽兵力对外抵抗, 内地空虚, 大军如果从汀州小路横贯敌人腹地,
那么三路的反贼
不战自溃。 伏惟请求秘密命令领兵官侦察虚实,看情况进军攻取。
”把密信放在蜡丸中,派
人从小路赶到京城, 通过内阁学士富鸿基呈上了密信。
皇帝得到密信后很感动, 称赞他的忠
诚。康熙十六年,收复泉州,李光地在漳州拜谒了拉哈达。拉哈达上疏称赞李光地“矢志为
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皇帝命令从优奖励他,提升他为侍读学士。
康熙十七年,同安的反贼蔡寅纠结众人一万多,用白巾作为记号,
劫掠安溪。李光地招
募乡勇一百多人坚守,断绝了反贼的运粮道路,反贼散去。不久,
郑锦派遣自己的部将刘国
轩攻陷了海澄、漳平等县,截断了万安、江东两座桥,南北的援助不通。李光地派人赶赴拉
哈达的军中告急,正赶上江水上涨,路道被阻,于是引导军队从漳平、安溪的小路进入。李
光地的叔父李日
率领乡勇翻过石珠岭,斩断荆棘,架起浮桥而渡河。他又派弟弟李光垤
(di é) ,李光垠带领乡兵一千人越过白鸽岭,在永春迎接巡抚吴兴祚的军队。军队驻扎在泉
州,打败了刘国轩, 刘国轩逃窜到了海上。拉哈达奏上李光地的功劳, 皇帝再次予以从优奖励,升为翰林学士。李光地上疏推辞功劳给将帅,辞让新的命令,皇帝没有允许 ( 或:没有被允许 ) 。
康熙十九年,李光地到了京城,担任内阁学士。入朝奏对,说:“郑锦已死,他的儿子
郑克塽 (shu ǎng) 年幼而弱小, 部下争夺权力, 应该马上攻取他们的地盘。 ”而且举荐说内大臣施琅熟悉海上形势,懂得用兵,可以委以重任。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平定了台湾。
四、高考热点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 不超过 15 字)
《永州日报》 8 月 12 日讯:每逢节假日,地处大瑶山腹地的江华瑶族自治县雾江风景
旅游区就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江华地处湘南边陲, 境内森林茂密, 田园秀美, 生态优良, 瑶风淳朴, 开发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通过政府引导和引资建设, 现已形成了沿冯河一线的雾江漂流和农家休闲、 火石岩浴场特色餐饮、 竹元塞村古迹游览; 沿 207 国道一线的赫洞垂钓、 盘古休闲度假村度假、 牛牯岭茶场观光; 沿 306 省道一线的洪泥塘农家饭庄、秦岩和漕渡村的瑶族风情及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等一系列乡村旅游布局。
【答案】 江华乡村旅游魅力无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写一句简要点评,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亮, 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中写到: “臣家有桑八
百株, 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种的八百株桑树作为子女的生活来源, 为子女生活作长久安排。
【答案】 一代名相, 两袖清风, 死后留给子孙的唯有自己栽种的桑树, 令人感慨万千。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生活如酒。 童年就像鸡尾酒, 色彩斑斓, 甜美之味令人回味; 青年 ,
, ;中年就像烈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 老年 , , 。
【答案】 就像冰镇的啤酒 色彩浓黑 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 就像葡萄酒 久存弥香 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