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单元 第 13 课张衡传 1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西鄂.( è) 属.(zh ǔ) 文征辟.(p ì) 逾侈.(ch ǐ)
研核.(h é) 动辄.(zh é)篆.(zhu àn) 文 算罔.(wǎng) 论 C.雅.(y ǎ) 闻 合契.(xi è)蟾.(ch án) 蜍 驿.(y ì) 站
D.帷幄.(wò)
骄奢.(sh ē)
.阉(y ān) 竖
.骸(h é) 骨
【答案】 B(A 项辟 bì;C 项契 qì;D 项骸 hái 。)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遂通五经,贯.六义 贯:贯通,通晓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拟:打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答案】 C(“拟”应为“模拟”。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举孝廉不.行.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公车特.征.拜郎中
【答案】 A(B 项“不行”文中是没有去 ( 应荐) ,现代汉语中表示不允许。 C 项“方面” 文中指方向,现代汉语中指相对的或并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或一部分。 D 项“特征”文中指特地征召,现指可供识别的特殊征象或标志。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 .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治世不一道,便国 .不法古
衡少善属.文属. 予作文以记之
【答案】 B( 用委婉曲折的言语劝谏。 A. 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 不急于追名逐利; C. 汉侯王的封地 / 国家; D.写文章 / 通“嘱”)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游.于三辅 秦时与臣游.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古之学.者.必有师
衡善机.巧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以为吉凶倚伏,幽 .微难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 D( 两个“幽”字都当“深暗”讲 ) 6.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答案】 A(A 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后汉书》与《史记》 、《汉书》、《三国志》被并称为“四史”。B.“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 《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和两都皆指长安和洛阳。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答案】 A(B. “转”,“徙”是调动官职,“拜”是授予官职,“迁”是升官; C.
《二京赋》作者是张衡, 《两都赋》作者是班固; D“五经”中没有《左传》 )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8~ 11 题。
从“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到“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原文见课本。
8.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举.孝廉不行 举:推荐
连辟.公府不就 辟:召
因.以讽谏 因:依靠,凭借
妙尽璇机之正. 正:正确
【答案】 D( 正:规律,道理 )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时天下承.平日久
下有蟾蜍,张口承 .之
机.发吐丸 其牙机.巧制
乃.知震之所在
精思傅会,十年乃 .成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衡乃诡对而.出
【答案】 B(A. 继承,连续;接住。 B. 机件。 C. 于是,就;才。 D. 表转折;表顺接 )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衡为人的一组是 ( )
①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②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
⑥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答案】 C 11.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张衡学识广博,自然科学知识超逾前人,这正是他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重要前提。他的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811333-293146张衡创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可见他具有忧国忧民之心,“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可见他严谨的创作态度。
张衡在科技上的才能和成就, 来源于他对理论的精心研究, 对科学实验的非常重视,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对科学事业的坚强决心和毅力。
张衡为人“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不仅
影响了他在仕途上的发展,也影响了他的事业和科学研究。
【答案】 D( 张衡的“为人”对仕途有影响,但不能说对学业和科学研究有影响 )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
微感张仪曰: “子始与苏秦善, 今秦已当路, 子何不往游, 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 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
之食。因而数让之曰: “以子之材能, 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 子不足收也。 ” 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
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
独张仪可耳。 然贫,无因以进。 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 故召辱之, 以激其意。 子为我阴奉之。 ”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
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
君,知君乃苏君。 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 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 故感怒君, 使臣阴奉给君资, 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
矣!吾又新用, 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 苏君之时, 仪何敢言。 且苏君在, 仪宁渠能乎! ”
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已而楚相亡.璧 丢失
因而数让.之曰 谦让
始吾从若.饮 你
我顾且盗而.城 你的
【答案】 B( 让 : 责 怪 。 ) 13.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
始. 速 祸 焉 B.此在吾术中而.不悟 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C.以.子之材能
举 以. 予 人 D.张仪之.来也句读之.不知
【答案】 B(B 表转折。 A 当初/ 才; C 介词,表凭借 / 连词“而”; D 主谓之间 / 提示宾语前置。 )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楚相怀疑张仪并拷打他,张仪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提醒他应该注意防范秦国进攻他的国家。
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最初苏秦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是为了让他帮助自己保住“合纵”的结果。
对于苏秦的帮助,张仪表示理解,并且同意在苏秦在世的时候不取赵。 D.张仪为人能屈能伸,明晓形势,其才能并不像他自己谦虚的那样在苏秦之下。
【答案】 A( 不是提醒,是威胁。 )
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答案】 见译文中的画线句。
【参考译文】
1811333-302036张仪是魏国人。 起初曾经和苏秦一起侍奉鬼谷先生, 学习谋略, 苏秦自己认为比不上张
仪。
张仪学习完了之后, 在诸侯间进行游说。 曾经跟随楚国的相国赴宴, 后来楚国的相国丢
失玉璧,门下的人猜疑是张仪,说:“张仪贫穷没有德行,一定是这人偷盗相国您的玉
璧。” ( 于是 ) 一起抓住张仪,打了几百下,张仪不承认,放了他。他的妻子说:“唉!你要
是不读书游说, 怎么能受这样的侮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 “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 他的妻子笑说:“舌头在。”张仪说:“够了。”
苏秦劝说赵王之后而得到相互约定结成合纵的盟约, 然而担心秦攻打诸侯, 破坏了盟约
之后自己的合纵谋略失败, 想想没有可以让秦重用的人了, 于是派人悄悄知会张仪说: “您当初和苏秦交好, 现在苏秦已经当权, 您为什么不前往拜访, 来谋求达到您的愿望呢?”张 仪因此到赵国去,向上要求拜见苏秦。苏秦于是告诫门下人不为他通报,又使他不能离开,
这样过了好几天。后来接见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仆人婢妾的食物。趁机责备他说:“凭
借您的才能, 竟然让自己困窘羞辱到这种地步。 我实在不能说话而使你得到富贵, 您不值得接纳。”拒绝他并让他离开。张仪来时,自己认为是苏秦的老朋友,求他提拔栽培,反而被
他羞辱,很生气,想到诸侯没有可以侍奉的,惟独秦能使赵为难,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苏秦后来告诉他的舍人说:“张仪是天下贤士,我大概不如他。现在我幸而先被重用,
但能掌握秦国权柄, 只有张仪可以做到。 然而张仪贫穷, 没有机会进入。我担心他喜欢小利而不成功, 所以召见他羞辱他, 来激发他的意志。 您替我暗地里提供金钱给他。”于是劝说赵王,拿出金钱车马,派人悄悄跟随张仪,和他同住一起,逐渐接近他,给他车马金钱,他
想要用的就给他,而不告诉他是苏秦的 ( 指使 ) 。张仪于是能够拜见秦惠王。惠王任命张仪为客卿,和他商量讨伐诸侯。
苏秦的舍人于是告辞离开。张仪说: “( 我) 依靠您才能够显达,刚要报答您的恩德,为
什么要离开呢?”舍人说: “我不是您的知己, 您的知己是苏先生。 苏先生担心秦攻打赵破坏纵约,认为除了您没有人能够掌握秦的权柄,所以触怒您。 派我暗地里提供给您金钱,都是苏先生的计谋。现在您已经被重用,请允许我回去报告。”张仪说:“哎呀,这些计谋本
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而我却没有察觉到, 我比不上苏先生英明啊! 我又刚刚被重用, 怎么可能图谋赵国呢?替我向苏先生致意,苏先生在的时候,张仪怎么敢说话。 况且苏先生在, 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张仪做了秦的相国之后, 发布文告告诉楚的相国说: “当初我跟从你赴宴,我没有偷盗你的玉璧,你打我。你好好守着你的国家吧,我就要偷走你的城了!”
四、高考热点
将下面的单句连成一个长句,给“候风地动仪”重新定义。
公元 132 年张衡发明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感知地震的仪器。
它利用惯性原理,以摆和杠杆机械为主要结构模式,测定地震的方向。
答:
【答案】 ( 参考 ) :候风地动仪是公元 132 年张衡利用惯性原理发明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以摆和杠杆机械为主要结构模式,来测定地震的方向的感知地震的仪器。
仿照例句,用“花”开头写一个句子。
风有东风,“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有清风,“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有暖风,“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答案】 花有杏花,“五月杏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规啼”;有杨花,“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有梨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仿照例句,分别以“友情”和“爱情”为主题各写一句话。例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成了亲情永恒的写照。
【答案】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成为友情不变的颂歌;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了爱情坚贞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