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4 18:4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思考一下,想一想,开动脑筋
1.中日交往从何时开始?
2.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密切?请举例说明。
3.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
汉朝
唐朝
日本派大量遣唐使来学习唐文化;中国鉴真东渡日本;日本仿唐制进行大化改新。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以博大的胸襟对外开放,具有吸引力。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北海道
九州
四国
平安京
奈良
1、6世纪前的日本
⑴出现小国和统一:
①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②5世纪初,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古代日本地图
一、6世纪前的日本
2、大和政权的统治
(1)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2)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3)部民制: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
(3)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古代日本贵族出行图
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还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而地方贵族也不时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说明日本改革的背景?
1、大贵族掌握政权,阶级矛盾尖锐。
2、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3、中国隋唐制度先进;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
改革的前提
宫廷政变
二、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进行改革。
2.概况:公元646年开始,日本仿效隋唐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日本《大化改新》电视剧剧照
646年








名称
人物
时间
主要内容
影响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每隔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之后,大和国正式改名为日本,意为“日出之国”。
阅读材料
《日本书纪》记载:““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请回答:日本有何打算?请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日本选择以中为师,全面向中国学习。
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学习制度、文字、天文历法等。
“南无阿弥陀佛”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左为唐朝妇女服饰,右为日本和服)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唐长安城平面图
日本平城京平面图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唐代
斗茶图
日本茶道
中国文明对日本的影响

中国唐朝的相扑俑
日本的大相扑运动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合作探究
模仿和创新
【鉴真东渡】
中日交流
鉴真主持建造的唐昭提寺
中日交流
空海法师,亦名遍照金刚,日本僧人。804年,与最澄法师随遣唐使入唐学法,806年十月回国,回国时携回大量的佛教经典,对此后的日本佛教产生重大影响。空海法师发明了日本字母——平假名,后来片假名在平假名的基础上也逐渐形成,因此,空海为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阿倍仲麻吕(698—770年),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吕,亦名朝臣仲满,入唐后改名晁衡。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和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王维、储光羲、赵骅等有交往。
《望乡》
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
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该国》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长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哭晁卿衡》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小仓百人一首》中的阿倍仲麻吕
三、幕府统治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1、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
封建庄园,“不输不入”
为保护庄园,出现武士和武士集团
庄园制形成: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看看下面的人物图,你知道这是什么人吗?
日本武士
②武士团: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①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2、武士和武士集团
武土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2)
职责
(1)形成
切腹是用刀切开腹部的自杀仪式,日本人将切腹视为有尊严的死法,主要为日本武士所实行。
(3)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仅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源赖朝
(1147—1199)
拓展史事: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权力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统治,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
①时
间:12世纪晚期(1192年)。
②人
物:源氏首领源赖朝。
③地
点:镰仓(今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与京都、奈良并称日本“三大古都”)。
④影响: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3、幕府统治开始
幕府统治,又名“武家政治”,表现为军人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进行统治。幕府的最高统治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
在日本历史上,幕府统治共历三朝。1192年-1333年为源赖朝的镰仓幕府时期;1336年-1573年,为足利尊氏开始的室町幕府统治时代;1603年-1868年,为德川家康开始的江户幕府(或德川幕府)时代。
知识拓展——幕府统治
征夷大将军在日本历史上1192年至1868年是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将军的政府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称其为幕府将军,在日本也常简称其为将军。原为平安朝为对抗虾夷族所设立的临时的高级临时军官职位,本应于停战时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东部和北海道居住的虾夷族(爱奴族,阿伊努族),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级领导职。
幕府时代,等级制度森严


(傀
儡)(名义首脑)

军(掌握实权)

名(藩主)

士(将军、大名的家兵)




4、幕府统治的特点
被统治阶级
5、幕府政权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①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①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③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实质是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日本武士道
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的演变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绝对服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
武士道在平安时代随武士团的形成而逐渐产生,到武家开始执掌政权的镰仓时代,逐步兴盛和发展起来。在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儒家理论道德思想而理论化。其影响深入日本社会各阶层,与神道一样,形成日本国民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士道同神道一起,充当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精神武器。
日本武士
武士道精神形成了日本军国主义外交。近代日本军国主义者……推行侵略政策,……激发武士道精神,让参战者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肢体、生命
、财产以及名誉,为大和民族服务。总之,武士道精神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推行侵略扩张反动政策的……工具和重要精神支柱,给亚洲人民造成了严重损害。
思考:什么是“军国主义”?它的危害有哪些?
军国主义,即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将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及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军国主义充满残酷性和反动性,它的基本理论包括对和平的否认,坚持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战争本身是美好和令人神往的。军国主义的行为体现为某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军事化,以及对外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在军国主义国家,战争成为国家的主要目的,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对外掠夺和扩张。近代的表现主要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
推荐:日本幕府影视剧
太阁记
NHK大河剧《秀吉》
《壬辰倭乱1592》
《江.公主们的战国》
拓展延伸:回顾我们已学习过的中国史内容,想一想历史上日本和中国有何联系?
隋唐:遣隋使、遣唐使
明朝:戚继光抗倭
清朝:到了近代,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民国:日本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
发动了侵华战争。
当今现代:
1972年,中日建交
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
6世纪前的日本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_____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
知识点二
大化改新
2、背景: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列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3、时间: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
4、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________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____,成为公地、公民;统一________等。
5、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_______________国家。
知识点三
幕府统治
6、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成为“________”。
7、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_________”称号,设____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8、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______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展现武士阶层道德与行为规范的________。
大和
大王
646年
孝德天皇
中央集权
国有
赋税
中央集权的封建
武士
征夷大将军
幕府
武士阶层
武士道
1.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A.凶恶残暴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崇拜神灵
课堂达标检测
2.下列各项与日本大化改新无关的是(

A.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
B.统一日本本土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D.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
B
3.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
A.日本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廷帝国
4.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
A.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
B.把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
A
C
5.《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
)
①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②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④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D
6.大和国家正式改称为日本国是在(
)
A.公元5世纪
B.大化改新前
C.大化改新后
D.大化改新时
7.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日本正规的国家军队 
②是日本庄园主畜养的私人武装力量 
③是日本社会一个特殊的阶层
④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D
材料一
《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书籍;
材料二
《隋书·东夷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
材料三
《新唐书·日本传》也记载:成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音(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
(1)从材料一中看出中日之间的交往最早始于哪一朝代?
(2)中国史书多次出现有关日本的记录说明了什么?
(3)从材料三中看出日本正式称日本国是在中国的哪个朝代?从“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看出日本国名的含义是什么?
(4)日本历史上学习中国的一次最重要的改革发生在何时?史称什么?有何意义?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朝。
中日之间交往比较密切。
日本正式称日本是在中国的唐朝;“日出之国”的意思。
7世纪中期;“大化改新”;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产(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法令规定的?
②以上法令是哪个国家进行政治改革的内容?
③这次改革是效法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①“大化改新”诏书。
②日本。
③中国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材料一 大化改新和唐朝制度比较
国别
日本
唐朝
政治
中央:二官八省(太政官相当于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地方:国、郡、里
中央: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州县制
经济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均田制、租庸调制
材料二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图片可以看出,唐朝文化在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首先日本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
日本建筑的样式,几乎与唐朝的建筑样式相同;
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日本铜钱的样式,也与唐朝铜钱相仿。
(2)据说,吉备真备用汉字偏旁创造了片假名,空海创造了平假名,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汉字汉语在日文的形成与发展中起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