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复习和总结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复习和总结 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5 22: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章复习和总结
R·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知道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知道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4.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
5.知道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6.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学习方法
1.运用比较法:区别音调、音色和响度,区别乐音和噪声;区别超声波和次声波.
2.运用归纳法:归纳控制噪声的途径、归纳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3.运用转换法:探究声的产生时,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扩大实验现象.
4.分组讨论交流等.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解析: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纸盆上的小纸片不断地跳动,说明发声时纸盆在振动,间接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选项A正确.
A
C

×


这是由于声音在钢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先听到的声音是由钢管传过去的。
解析:听到的两次回声分别是从两侧的峭壁反射回来的.根据听到回声的时间分别计算出测量员到较近峭壁
的距离为 测量员到较远峭壁
的距离为 则两峭
壁之间的距离s=s1+s2=170m+255m=425m.
反射
425
知识点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物体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物体振动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解析: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振动波形越密集说明其振动频率越大.
B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柱的长度越短,音调越高(或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
解析:向瓶子内吹气时瓶中空气柱振动发声,第一个瓶内水量较少,瓶中空气柱最长,故振动频率最慢、音调最低,随着瓶内水柱的升高,空气柱的长度越来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倒满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解析:当往暖瓶中装水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并不是装入的水发出的,而是水面上方残留在暖水瓶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所以当水越多时,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知识点3
声的利用
声作为一种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人们把高于20 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
次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强烈。
解析:重点分析能量的概念,具有能量的物体就具有做功的本领.在备选答案中,要判断哪一个事例表现声波传递能量,就必须分析哪一个事例中突出声波产生了能量.
D
×
只能表明声能传递信息
×
×

要使人耳鼓膜破裂需要具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来源于噪声的声波.
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时,可拍动塑料膜,观察烛焰是否摆动,若烛焰发生摆动,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要探究“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是否有关”,要控制声音的频率不变、声源到烛焰的距离不变,轻拍和重拍塑料膜,观察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若发生改变则说明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有关.
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拍动塑料膜
烛焰是否摆动
3cm
轻拍、重拍塑料膜
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
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
知识点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源之一。
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控制噪声可以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三个方面着手。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减弱噪声的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关闭窗户,阻断了蝉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振动
传播
解析:禁止鸣笛是阻止声音的产生,以减小声音对居民的干扰,减弱噪声.
减弱噪声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途径一: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等组织振动→听觉神经→大脑→感知声音
途径二: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声现象
两个条件:物体的振动与介质
声音的传播形式: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速:声在每秒钟内传播的距离,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2.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按频率把声分为可闻声波、超声波、次声波
响度:声音的强弱,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物体本身特性有关
声现象
3.声的利用
4.噪声
利用声能传递信息的性质
利用声能传递能量的性质
噪声的来源
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来表示
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