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92页。
【教学分析】
本小节通过观察情景图,发现情景图中有哪些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摆小棒的办法独立计算,在交流各自算法的基础上,认识加减混合算式,初步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结合问题情境,自己尝试三个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不同方法,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培养学生看、听、说、写等良好学习习惯。
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2.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一、复习导入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8+1= 5+6+2=
18-9-7= 13-5-4=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3+8+1和18-9-7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6+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3-5-4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探究新知
1.在复习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8+3-6 12-5+3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作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板书:加减混合
2.实物投影仪出示情景图
师:情景图中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生:咪咪面包店里加工了一些面包。
师:你能知道咪咪面包店里加工了多少个面包吗?怎样列算式?
生:先加工了5个面包,又加工了6个面包,一共加工了11个面包。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6
师:情景图中还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
生:小猪小熊来买面包,小猪买了8个面包。剩下的面包小熊全要了。
师:还剩下几个面包?
学生列算式,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5+6”的后面写“-8”,把算式写完整5+6-8。
师:为什么要在5加6的后面减去8?
生:因为咪咪面包店里原来有5个面包,又来了6个面包,小猪买了8个,只有从原来的5个和又来的6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小猪买的8个,才是剩下的面包个数。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图说一说算式5+6-8所表示的意义。
3.学习5+6-8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情景图中提供的信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黑板上“5+6-8”算式中标明计算顺序,先“加”后“减”。
师:第二步是几减8,为什么是这个数减8?
生:第二步是11减8,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8,所以是11减8。
4.学具操作。
师:怎么算呢?能摆一摆你们的小木棒吗?请同学们一边摆一边说。
师指导学生先在桌子上放5根小棒,再放6根小棒,然后从桌子上拿走8根小棒,看还剩下几根小棒。
师:摆完小木棒,,你们知道怎么算了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5+6-8=3
指名再说说计算过程,同桌互相说说。(先算5+6=11,再算11-8=3,所以5+6-8=3)
归纳总结:像“5+6-8、13-7+2”这样有加又有减的加减混合题,计算方法与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板书:
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
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向右依次算。
加法在前先算加,加法在后先算减。
三、巩固练习
1.教材92页练一练第1题。
(1)师:要算车上有多少人,你可以列出几个算式?
让学生自己汇报:11-2+3,11+3-2。
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面上摆11根小棒,再拿去2根,然后又增加3根或先在桌面上摆11根小棒,再增加3根,然后又拿去2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11-□+□=□或11+□-□=□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11-2+3或11+3-2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练一练第2题。
先请学生说说题意,再独立完成。
3.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馈。
4.第92页数学游戏。
(1)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互相提问然后解答。
(2)集体交流反馈。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学得开心吗?还有什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