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有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7+3)×4 7×4+3×4
(2)(9+11)×5 9×5+11×5
(3)6×(8+2) 6×8+6×2
观察上面3组等式,每组两个等式之间有什么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探究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已知条件:
要求问题:
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是什么?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每组2人负责抬水、浇树。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思路一:先求每组有多少人,再求参加植树活动的总人数。
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
每组2人负责抬水、浇树
+
每组总人数
×
25个小组
总人数
计算过程如下:
(4+2)×25
=6×25
=150(名)
思路二:先求负责挖坑、种树的总人数,再求负责抬水、浇树的总人数,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就是参加植树活动的总人数。
负责挖坑、种树的总人数
+
负责抬水、浇树的总人数
总人数
25个小组
×
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
每组2人负责抬水、浇树
+
×
25个小组
计算过程如下:
4×25+2×25
=100+50
=150(名)
(4+2)×25 4×25+2×25
=
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相等吗?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25×(4+2) 25×4+25×2
=
思考:下面的算式是否相等呢?
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a+b)×c = a × c + b×c
1.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三、巩固深化
×
×
√
2.
乘法分配律
3.计算下面各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6+4)×5 (8+12)×4
6×5+4×5 8×4+12×4
括号里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把括号去掉,用括号里的两个数分别去乘括号外的数,再相加,结果不变。
4.判断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132×3+132×7=132×(3+7)
(2)25×(4×6)=25×6×4
(3)9×a+a×6=(9+6)×a
乘法交换律
5.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18×(11+12)=18×( )+12×( )
(34+18)×3=( )×( )+( )×( )
46×a+46×b=46×( )
52×a+( )×b=( )×(a+b)
11
18
34
3
18
3
a + b
52
52
6.冷饮店运来10箱汽水和20箱橘子水,汽水和橘子水每箱都是24瓶。两种饮料一共多少瓶?(用两种方法解答)
10×24+20×24=720(瓶)
(10+20)×24=720(瓶)
答:两种饮料一共720瓶。
四、课堂小结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a+b)×c = a × c + b×c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