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1.字词学习
隆
lónɡ
lōnɡ
隆重 兴隆
轰隆
运用:随着轰隆(lōnɡ)一声巨响,隆(lónɡ)重的开幕仪式正式开始了。
2.多音字
整体感知
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1.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场面。
2.写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的场面。
3.写阅兵式宏伟盛大的场面。
4.写群众游行,一片欢天喜地的盛世场面。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
人数多:成了人海;
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人的海洋
热闹非凡
规模宏大
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
领导就位
奏国歌
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
升国旗
鸣礼炮
宣读公告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
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
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
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重点句: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重点句: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大阅兵
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画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画出描写欢庆气氛的一句话。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读结尾两句,“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重点句: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习作要素
巧用场面描写
所谓场面就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中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恰当地描写场面,可以把文章描写得更有顺序、更有气势、更壮观,主题也更加鲜明。
那么应该怎样巧妙地运用场面描写呢?
1.要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
2.场面描写要井然有序,安排好事物、人物的出场顺序,不可杂乱无序;
3.场面描写要注意烘托气氛;
4.场面描写要动静结合。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范例
结构导图
开国大典
典礼前:会场
隆重庄严
声势浩大
庄严、盛大
典礼中:典礼
隆重、庄严
阅兵式:阅兵
雄壮、威武
典礼后:游行
壮观、热烈